歡迎光臨管理者范文網
當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網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公司管理制度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范本

更新時間:2024-11-20 查看人數:98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范本旨在構建穩(wěn)定、高效、公正的國家治理體系,通過明確權力結構、責任分配和運行機制,確保國家政策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同時保障人民的權益。它為國家治理提供了清晰的框架,促進了社會和諧與經濟繁榮,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包括哪些方面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范本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強調黨派間的協商與合作,促進政治穩(wěn)定。

2.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

3. 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尊重并保障各民族平等權利,促進民族團結。

4.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鼓勵社區(qū)居民參與地方事務管理,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5. 人民政府系統,負責執(zhí)行國家政策,管理國家事務。

6. 法治體系,保障法律的權威性和公正性,維護公民合法權益。

重要性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維護國家統一:通過合理的制度設計,保證了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

2. 促進社會穩(wěn)定:通過協商和自治機制,減少社會矛盾,增進社會和諧。

3. 保障經濟發(fā)展:穩(wěn)定的制度環(huán)境為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4. 實現人民當家作主:通過人民代表大會等制度,使人民能夠直接或間接參與國家決策,體現民主原則。

5. 適應國情特色:制度設計充分考慮了中國的地域、文化、歷史等因素,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方案

為了進一步完善當代中國政治制度,提出以下建議:

1. 加強法治建設:深化法制改革,提高法律質量,確保法律公正公平執(zhí)行。

2. 提升民主參與:拓寬公眾參與決策的渠道,增強人民的主人翁意識。

3. 改革政府職能:優(yōu)化公共服務,提高行政效率,打造服務型政府。

4. 強化監(jiān)督機制:建立健全權力監(jiān)督體系,防止腐敗現象的發(fā)生。

5. 推進民族地區(qū)發(fā)展:加大對民族地區(qū)的支持力度,推動區(qū)域平衡發(fā)展。

6. 創(chuàng)新基層治理:鼓勵基層創(chuàng)新,探索符合當地特色的社會治理模式。

以上方案旨在不斷優(yōu)化和完善當代中國政治制度,使之更加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福祉和國家長遠利益。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范本


目錄

  • 第一篇: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 第二篇: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 第三篇: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 第四篇: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 第五篇: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正文

第一篇: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一.簡述社會主義選舉制度和資本主義選舉制度的主要區(qū)別

1.社會主義選舉制度與資本主義選舉制度是本質上不同的兩種選舉制度

2.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途徑是選舉各級人民代表,由他們組成國家權力機關,管理國家,它是真正體現平等、普遍原則的選舉制度

3.資本主義國家的選舉制度是資產階級掩蓋其階級本質,進行各政黨爭統治權的工具

二.簡述政治制度和政治體制的區(qū)別

1.政治制度是關于國家權力的性質、組織、分配、運作等方面的規(guī)范法度,主要是指國體和政體的統一

2.政治體制是關于國家管理形式、機構設置、實際措施等的具體制度

3.政治體制可理解為局部的微觀的政治制度,是政治制度在政治生活過程中的具體化,它受政治制度的制約,也影響國家根本的政治制度的實施和鞏固

三.簡述政治制度的特點

1.穩(wěn)定性2.強制性3.合法性4.歷史性

四.簡述議行合一的原則

1.議行合一是我國國家機構設置的基本原則這一,在我國人民代表既是為法者又是執(zhí)行者,體現議行合一的原則

2.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權力機關,統一行使國家權利

3.各級人民代表必須密切聯系群眾,在人大開會期間,人民代表要把人民群眾的意見變成國家法律和決定,在人大閉會期間,人民代表要帶頭和監(jiān)督執(zhí)行國家法律和決定

五.簡述思想文化制度對政治制度的作用

1.思想文化制度對政治制度的作用主要估現在居于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教育的方針等方面

2.思想文化意識對政治制度主要起向導作用

3.傳統也對政治制度也起重要作用

4.思想文化意識中的核心內容——價值觀念和政治制度的關系更為緊密,也更直接

六.簡述中國政府目前著手實現職能轉變的主要方面

1.依法界定政府的管理職能

2.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3.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七.簡述國務院領導權的主要內容

1.經濟領域2.社會領域3.國防領域4.外事領域5.行政區(qū)劃領域

八.簡述國務院常務會議的主要內容

1.討論決定國務院工作的重要事項

2.討論法律草案,審議行政法規(guī)草案

3.通報和討論國務院其它事項

九.簡述鄉(xiāng)級人大主席和副主席的職責

1.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負責聯系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組織代表開展活動

2.反映代表和群眾對本級人民政府工作的建議、批評和意見

十.簡述我國國家主席的法律地位

1.它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

2.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罷免

3.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常委會的決定行使職權

4.它在憲法第三章國家機構的排列中,排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之后,國務院之前

十一.簡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權力的法律依據

1.地方政府的權力來源于《憲法》、《地方組織法》等有關法律、法規(guī)

2.《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地方政府的最高權力來源

3.《地方組織法》從更廣闊、細致、具休的方向為地方政府的權力內容和范圍作出了更精辟的描述,是地方政府重要的法律來源

4.其它一些法律、法規(guī)也從有關方面為地方政府授權,這些是其權力的依據

十二.簡述目前我國民族問題的主要內容

1.各民族之間的關系問題2.中央和民族區(qū)域之間的關系問題

3.不同民族成分的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問題

4.民族之間真實上的不平等問題

5.民族發(fā)展和共同繁榮的問題

6.國家對少數民族一系列的具體政策問題

7.民族文化差異的問題

十三.簡述我國偵查的強制措施

1.拘傳2.取保候審3.監(jiān)視居住4.拘留

十四.簡述我國審判制度的基本內容

1.兩審終審制2.公開審判制度3. 合議制度

4.回避制度5.陪審員制度6.審判監(jiān)督制度

十五.簡述中央人民政府對特別行政區(qū)行使的權力

1.負責管理與特別行政區(qū)有關的外交事務

2.負責管理特別行政區(qū)的防務

3.任命特別行政區(qū)行政長官和行政機關重要官員

4.對特別行政區(qū)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備案

5.決定特別行政區(qū)進入緊急狀態(tài)

6.有權解釋和修改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

十六.簡述現階段人民政協的主要任務

1.要堅持以“鄧小評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攬政協工作

2.要堅持按照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要求開展工作,積極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貢獻力量

3.要切實做好各方面的團結工作,不斷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zhàn)線

4.要推進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

5.要進一步加強人民政協的自身建設

十七.簡述城市社區(qū)居民會議的職權

1.討論和決定涉及全體居民利益的重要問題

2.選舉產生居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委員

3.有權撤換和補選居民委員會委員

4.討論制定居民公約,公約的內容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guī)和國家的政策相抵觸

5.討論同意從居民委員會的經濟收入中給予居民委員會成員適當的生活補助

6.討論決定興辦本社區(qū)公益事業(yè)所需經費和籌集及監(jiān)督有關收支賬目

十八.簡述我國軍隊政治工作的主要內容

1.組織部隊學習馬克思主義,三大紀律八項主意,抵御消極的不良思潮

2.管理軍隊中基層黨組織的思想工作和組織工作,發(fā)揮黨給織的核心作用

3.進行軍事訓練和戰(zhàn)時政治工作

4.管理干部工作,按德才兼?zhèn)涞脑瓌t選拔干部

5.加強法制和防特保密教育

十九.簡述人大代表必須履行的義務

1.必須模范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

2.接受原選區(qū)選民和選舉單位的監(jiān)督

3.必須密切聯系人民群眾和原選舉單位,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

二十.簡述政府機構和人員編制精簡過程中要注意把握的幾個問題

1.著眼于全面提高機關干部的整體素質,把人員定崗分流同干部結構的優(yōu)化結合起來

2.著眼于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崗位交流機制,把人員定崗分流同改革人事制度結合起來

3.著眼于從嚴治政,把人員定崗分流同加強機關建設和法制建設結合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二十一.簡述民族自治地方民族立法的主要內容

1.根據本自治地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對上級國家機關頒布的法律制定變量和補充的規(guī)定

2.根據本自治地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自主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3.自治條例是關于自治地方自主管理地方事務的條例,單行條例是自治機關為解決某一方面的問題而制定的條例

二十二.簡述特別行政區(qū)政府機關的職權

1.制定并執(zhí)行政策

2.管理各項行政事務

3.處理《基本法》規(guī)定的中國人民政府授權的對外事務

4.編制并提出財政預算、決算

5.提出議案、法案,草擬行政法規(guī)

6.委派官員列席立法會會議,聽取意見或代表政府發(fā)言

二十三.簡述直接選舉代表候選人的提出與確定

1.按選區(qū)推薦候選人2.確定代表候選人3.介紹代表候選人

二十四.簡述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代表大會行使的職權

1.保證權2.決定權

3.審查、批準本行政區(qū)域內的財政預算和預算執(zhí)行情況的報告,決定本行政區(qū)域內的民政工作實施計劃

4.選舉權、任免權

5.聽取和審查本級人民政府的工作報告,撤消本級人民政府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

6.維護公共利益權

二十五.簡述處理好我國中央與地主關系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1.利益原則和法制原則

2.發(fā)揮兩個積極性的原則

3.應當明確中央與地方權利的責任原則

二十六.簡述世界各國國家元首的基本職權

1.公布法律權2.發(fā)布命令權3.召集會議權4.外交權

5.統帥軍事力量權 6.任免權7.赦免權8.榮典權

二十七.簡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的具體權責

1.全面領導權2.最終決定權3.人事提名權4.行政首長負全面責任

二十八.簡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的自治權

1.立法權2.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權3.人事權4.治安管理權5.經濟管理權

6.草場和森林的所有權和使用權7.自然資源開發(fā)及地方基本建設權

8.對外貿易權9.財政權10. 教育、衛(wèi)生、文化、體育等管理權

11.流動人口及計劃生育管理權12.環(huán)境保護權

二十九.簡述國家一切權利屬于人民的原則

1.國家一切權利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地方人民代表大會

2.人民代表是由人民或人民代表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jiān)督,代表全國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3.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權利機關,享有立法和織組國家機關處理國家重要問題等權力

4.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來自人民,按人民的利益和意志進行活動,集中人民的意見和意志對國家重大問題作出決定,并制定各種制度和法律

三十.簡述總理負責制度的具體內容

1.全國領導權3.最終決定權4.人事提名權5.行政首長負全面責任

三十一.簡述我國國家結構的復雜性

1.在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區(qū)域自治,建立民族自治機關

2.在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qū),設立特別行政區(qū)

3.在一般地方行政區(qū)域,設置地方國家機關,在中央統一領導下,按照憲法所賦予的職權,管理本地區(qū)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事務

三十二.簡述我國城市社區(qū)建設的基本原則

1.人以為本,服務居民

2.資源共享,共駐共建

3.權責統一,管理有序

4.擴大民主,居民自治

第二篇: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第一章緒論

p8鄧小平在幾次關于政治體制改革的談話中,明確提出了通過。。。。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

p8~p10(論述題)政治體制改革以來,我們取得的主要改革成果有:(1)、(2)、(3)、(4)、

(5)、(6)、(7)、(8)、(9)、(10)

第二章當代中國國家制度

p22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新的歷史時期。

p27~p28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第一,中國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以工農聯盟為基礎。 第二,中國**黨在人民民主專政。。。。。居于領導地位。第三,人民民主專政。。。。有機聯結起來。第四,人民民主專政具有。。。保證社會主義事業(yè)勝利發(fā)展。

p29人民民主專政的歷史任務是:第一,保衛(wèi)社會主義。。。民主權利。第二,領導和組織社會主義。。。。物質基礎。

第三章當代中國國家形式和國家機構

p34~p35中國國家結構形式(為什么我國不搞復合制或我國施行單一制國家的因素):第一,中國是一個歷史。。。多民族國家。第二,中國是以,。。多民族國家。第三,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結構形式。第四,采取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完整的保證。

p43中國國家機構的設置原則:1、國家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的原則。2、議行合一的原則,

3、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第四章當代中國選舉制度

p52~p55當代中國選舉制度的原則:一、二、三、四

p56選舉委員會是主持選舉的機關。

p56規(guī)定要求縣、鄉(xiāng)兩級選舉委員會成員由縣級人大常委會任命。

p56選舉委員會的職權是:(1)、(2)、(3)、(4)、(5)

p58《選舉法》規(guī)定可以提名代表候選人的:一是各政黨、各人民團體。。。推薦代表候選人。二是選民10人以上。。。代表候選人。

p58有選民直接選舉的代表候選人名額應對與應選代表名額1/3至1倍。

p58代表候選人名單由選舉委員會確定。

p60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

p65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人大代表的職權:(1)參加大會全體會議。。。審議議案和報告。(2)有權提出議案。。。。國家機關提出詢問。(3)縣級以上人大代表。。。。人民檢察院提出質詢案。(4)向本級國家行政機關組成。。。提出罷免案。(5)有權依法提議組織。。。調查委員會等。

p652、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人大代表的職權:(1)人大代表在本機人民代表。。。。但不直接處理問題。(2)人民代表可以。。。。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

p67選民或者原選舉單位都有權把米啊自己選出的代表。

p67對于縣級人大代表,原選區(qū)選民50人以上聯名。。。。書面提出罷免要求。

p67罷免縣級和鄉(xiāng)級的人大代表,須經原選區(qū)過半數的選民通過。

第五章 當代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上)

p70~p71為什么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與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組織形式。第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具有。。。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第三,人民代表大會根據儀行。。。人民的意志得到有效實現。

p7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我國的政治法律地位是:(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處于最高地位。(2)中央其他。。。處于最高地位。

p72~p7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jiān)督權。

p76立法程序:提出議案、審議議案、表決與通過、公布。

p79~p80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權: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jiān)督權

第六章當代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下)

p93縣級以上各級人大可行駛審議、決定、任免、監(jiān)督等15項職權。

p105~p109人民代表制度和西方議會制的主要區(qū)別:1、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不同。2、法律地位不同。3、與政黨關系不同。4、人大代表和議員的區(qū)別。5、組織形式、組織結構不同。

p110改革開放以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得到了加強和完善。(參考p8、p23)

第七章當代中國國家元首制度

p1223、國家主席的法律地位

p124《憲法》規(guī)定國家主席行駛下列對外方面的職權:(1)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進行國事活動。(2)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召回國書。(3)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重要約定。

第八章 當代中國中央行政制度

p129國務院的法律地位:其一:從國務院于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關系看;從國務院于國家所有其他層級的行政機關的關系來看。

p134~p135國務院的職能具體表現為:(1)、(2)、(3)、(4)

p148~p149行政首長負責制的基本內容有:(1)國家權力機關。。。行政首長的人選。(2)行政首長全面。。。并對行政首長負責。(3)行政首長須對本機關。。。。擔負個人責任。 p152國務院工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

第九章 當代中國一般地方行政制度

p162地級市人民政府的職權主要有:(1)、(2)、(3)、(4)、(5)

p162縣級市人民政府的職權:(1)、(2)、(3)、(4)、(5)

p163鄉(xiāng)級人民政府的職權:(1)、(2)、(3)

p182~p184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關系的基本原則:1、利益原則和法制原則2、發(fā)揮兩個積極性的原則。3、應當明確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和責任原則

p185中央和地方的人事關系

p196中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制定的客觀依據(參考p34)

p199民族區(qū)域自治是我國解決國內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也是一種新型的政治制度,是

新中國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如下特點:

p20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任務

p209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優(yōu)越性

p215特別行政區(qū)的法律地位

p240審判制度的原則和內容

1 我國審判制度的基本原則

2 我國審判制度的基本內容

p244人民法院的職權

p252我國檢察機關的職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p290新兵役制的基本內容

p293軍隊政治工作內容豐富,主要包括:(1)-(5)

p301中國**黨對國家生活的領導,主要是通過以下三個方面實現的:(第一)--(第三) p312從什么方面改革黨的干部人事制度

p316**黨領導、多黨派合作,**黨執(zhí)政、多黨派參政,具有根本不同于西方政黨制

度的特點和優(yōu)勢

p319具有重要意義

1 它是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保持國家長治久安的一項重要措施。2 它有利于加強執(zhí)政黨自身的建設,有利于完善我國的監(jiān)督體系。

3 它有利于發(fā)揮各民主黨派的優(yōu)勢和特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4 實行多黨合作,可以有力促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5 實行多黨合作,有利于維護港澳繁榮穩(wěn)定和推動祖國統一大業(yè)。

p325各民主黨派的參政方式

(1) 參政議政

(2) 政治協商

(3) 民主監(jiān)督

p334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

(1) 政治協商

(2) 民主監(jiān)督

(3) 參政議政

p345職工代表大會的職權

p351村民委員會的組成、選舉及職權、工作制度

1 村民委員會的組成、選舉、任期、罷免

村民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共3至7人組成。

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

村民委員會每屆任期3年,屆滿應當及時進行換屆選舉。村民委員會成員可選連

任。

由本村有選舉權的村民直接提名候選人。候選人的名額應當多于應選名額。《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guī)定本村1/5以上有選舉權的村民聯名,可以要求罷免村

民委員會成員。

罷免村民委員會成員須經有選舉權的村民過半數通過。

第三篇: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1. 政治制度的含義:是一定歷史條件下,一個國家所形成

的包括國家政權性質、政權組織形式、國家結構形式、國家權力分配與實際運作方面的各種規(guī)范的總和。 政治制度的特點:穩(wěn)定性、強制性、合法性、歷史性。 在社會各項制度中,根本性的、其決定作用的指導是社會的經濟制度。思想文化意識對政治制度主要起導向作用。思想文化意識中的核心內容是價值觀念。

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中國**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的基本政治制度。 當代中國黨和國家領導制度中的弊端:官僚主義現象;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家長制現象;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現象;形形色色的特權現象。

政治制度和政治體制的區(qū)別:政治制度是關于國家權力的性質、組織、分配、運作等方面的規(guī)范法度,主要是指國體和政體的統一,而政治體制是關于國家管理形式、機構設置、實際措施等的具體制度,了理解為局部的微觀的政治制度。是政治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具體化,它受政治制度制約,也影響國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實施和鞏固。

1986年鄧小平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總目標: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

政治體制改革以來我國取得的改革成果有:廢除領導干部終身制,建立了干部離退休制度,實現了干部隊伍的年輕化、革命化、專業(yè)化、知識化,保持了黨和國家的活力;實現了黨政職能分開,調整了黨的組織形式和工作機構;加強了社會主義基層民主自治制度建設;實施國家公務員制度;根據高校、精簡、統一的原則,進行了行政機構改革;調整了中央和地方的政治經濟關系,更有利于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加快人大立法速度,提出依法治國方略,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是:發(fā)展民主,加強法制,實行政企分開、精簡機構,完善民主監(jiān)督制度,維護安定團結。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據此建立了新民主主義國家政權。

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中國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中國**黨在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中居于領導地位;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把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和社會主義革命任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務有機連接起來;中國人民民主專政具有廣泛的民主性和群眾基礎,能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zhàn)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保證社會主義事業(yè)順利發(fā)展。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人民民主專政的歷史任務是:保衛(wèi)社會主義制度,保衛(wèi)人民的民主權利;領導和組織社會主義建設,創(chuàng)造共產主義的物質基礎。 國家形式,指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即政體。中國國家政權組織形式:是人民代表大會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就是由選民或代表依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依法選舉代表,組成全國及地方各級權力機關體系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國家權力機關組織其他國家機關,行駛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力。

中國國家結構形式:單一制。原因: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國是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各族人民共同發(fā)展共同繁榮的需要,決定了中國只能采取單一制的結果形式;采取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是中國獨立完整的保證。

中國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的特點: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qū)域自治,建立民族自治機關;在香港、澳門及臺灣地區(qū)設立特別行政區(qū);在一般地方行政區(qū)域,設置地方國家機關,在中央統一領導下,依照憲法所賦予的職權,管理本地區(qū)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事務。 國家機構,是行使國家權力,執(zhí)行國家內部職能和外部職能,進行立法、行政和司法管理等活動的國家機關的總和。官吏和常備軍是資產階級國家的兩個最主要的特征。

我國國家機構分為: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國家軍事機關、國家審判機關、國家監(jiān)察機關。

中國國家結構的設置原則: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原則;議行合一的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

選舉制度,是指由選舉法規(guī)定的有關選舉國家代表機關或公職人員的各項制度的總稱,其內容包括選舉的基本原則、選舉的機構、選舉程序、選舉方法。1953年2月中國第一部選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誕生。1979年7月1日五屆去昂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了建國后的第二部選舉法。

當代中國選舉制度的原則: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普遍原則;選舉的平等原則;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的原則;秘密投票原則。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由選民或不代表依照民主集中制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的原則依法選舉代表,組成全國及地方各級權力機關體系即去昂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各級權力機關組織其他國家機構,行使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力。 為什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適合我國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力的政權組織形式和根本政治制度?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與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相適合的政權組織形式;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廣泛的代表性,從政治上和組織上保證全體人民掌握國家權力,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議行合一的原則設置國家機關,可以有效的保證國家權力機關的決定得到迅速執(zhí)行,人民的意志得到有效實現。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立法權;任免權;決定權;監(jiān)督權。

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權:國家立法權;國家某些重大事項的決定權;人事決定和任免權;監(jiān)督權;全國人大授予的其他職權。

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常設機構: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辦公廳;工作委員會。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機構: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常委會辦事機構;常委會工作機構

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提高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認識,自覺地維護國家的這一根本制度;加強人民代表大會立法和執(zhí)法監(jiān)督職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省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具有立法權,可以指定全國的法律和地方性法規(guī);健全監(jiān)督機制,加強國家監(jiān)督;加強國家權力機關的組織制度建設;加強和改善黨對人大的領導

國家元首,由立法機構選舉產生,在另一些國家,國家元首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如法國,或由人民通過選舉團選舉產生如美國,還有些國家的國家元首由混合團體產生如德國。

國家元首的職權:發(fā)布法律權;發(fā)布命令權;召集議會權;外交權;任免權;豁免權;榮典權;統帥武裝力量權。

1982年12月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第四部憲法,恢復設立國家主席。

國家主席的法律地位:它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罷免;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決定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行使職權。

國家主席職權:對內(公布法律、任免國務院總理和國務院其他組成人員、授予國家的勛章和榮譽稱號、發(fā)布特赦令、發(fā)布戒嚴令、宣布戰(zhàn)爭狀態(tài)、發(fā)布動員令);對外(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接受外國使節(jié)、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的決定,派遣和召回駐外全權代表、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批準和廢除同外國締結的條約和重要協定)

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和第一部憲法頒布后,將政務院該為國務院。

國務院的地位: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zhí)行機關,也是最高行政機關。

國務院的職權:立法權;提案權;領導權;監(jiān)督權;人事權;其他權力。

我國政府機構的設置遵循的原則:需要原則、統一原則、精簡原則、效能原則。

國務院現設29個部委、17個直屬機構、6個辦事機構、9個直屬事業(yè)單位。

行政首長負責制的基本內容:國家權力機關通過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國家行政機關的職權,并按法定程序決定行政首長的人選;行政首長全面領導本機關的工作,其他領導成員協助協助首長工作,并對行政首長負責。行政首長召集和主持領導集體會議;行政首長須對本機關的工作擔負個人責任。

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各部、各委員會實行部長、主人負責制。

總理負責制的內容:全面領導權、最后決定權、人事提名權;行政首長負全面責任。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法律地位:作為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的執(zhí)行機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從屬于本級國家權力機關;作為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除了對本級國家權力機關負責外,還要對上一級國家行政機關負責并報告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職權:執(zhí)行權;制令權;管理權;關于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監(jiān)制的決定權和區(qū)域劃分權;領導權。

“三權一責”即為全面領導權;最后決定權;人事提名權;行政首長負全面責任。

最能體現地方政府運作的三種會議是:政府會議、政府行政會議、政府擴大會議。

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是指具有隸屬關系或監(jiān)督指導關系的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主體,在行使國家權力和地方權力時,依法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中央和地方關系的實質:中央和地方關系是建立在一

定利益基礎之上的國家利益和地方利益之間的一種利益分配關系,其核心是中央政府代表的國家利益和地方政府代表的地方利益兩者之間的利益均衡問題。 我國中央和地方關系在實踐中的三種模式:中央與普通行政區(qū)域關系模式、中央與民族區(qū)域自治地區(qū)關系模式、中央與特別行政區(qū)關系模式。

中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關系的基本原則:利益原則和法制原則;發(fā)揮兩個積極性想原則;財權和事權相統一的原則。

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關系,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執(zhí)行各自政治職能過程中所表現的各種關系體制。中央和地方是一種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1.在主權問題上,由中央政府統一行使主權,地方各級政府都不是獨立的主權實體;地方政府作為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政權機構,其行使職權,既要遵守法律法規(guī),又要服從中央統一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中央和地方的人事關系:實行黨管干部原則、干部人事管理的組織體制;實行統一的公務員制度。

中央和地方的法律關系:立法主體多元化、法治的統一化。

中央和地方的經濟關系:財政關系的重要性(是中央和地方的經濟關系的核心);分稅制改革;加強稅收管理,防止稅源流失。

反映國家汲取財政能力的指標:財政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中央財政占國民收入的比重。

當代中國存在民族問題的因素:歷史形成并遺留下來的民族隔閡尚未完全消除;個民族間事實上的不平等依然存在;大民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的觀念及行為殘余的存在;民族差異的存在;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階級斗爭。、

中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堅持民族平等,加強民族團結,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含義: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地方實行區(qū)域自治,設立自治機構,行使自治權。 我國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制定的客觀依據: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中國,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關系從來不是一種殖民關系;在國際上還存在著帝國主義和其他敵對勢力的情況下,為了防止與抵御他們可能的滲透、顛覆與侵略,維護祖國的獨立于安全,更需要居住在廣大便將地區(qū)的少數民族人民團結、統一于一個以民主集中制為基礎的單一制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歷史上長期以來實行者中央集權制定;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實行區(qū)域自治制度的特點:實行區(qū)域自治的各民族自治顛覆都在單一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領土之內,不具有獨立或半獨立的聯邦行政區(qū)域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是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中的的根本大法和依據,各民族自治地方必須遵循;各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權,都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之上,是以工農為主體的少數民族地區(qū)的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國體—人民民主專政在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具體形式;各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體現了民族自治和地方自治的結合,是一定的政治形式同一定的民族形式相結合的地方政權;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以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為基礎建立起來的,適應了我國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狀況,能充分滿足少數民族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要求。

民族自治地方的根本任務是,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下,結合轄區(qū)內民族特點及社會經濟發(fā)展狀況,協助中央政府,完成對民族地區(qū)的有效管理,為全國的穩(wěn)定、協調、發(fā)展提供必要的保證條件。

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使命:解決協調民族矛盾,發(fā)展平等、協調、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幫助自治地方內各民族共同發(fā)展,消除民族間的差別,實現各民族事實上的平等;接受上級機關的領導與幫助,并將其轉化為具體措施與行動,同時領導并幫助所屬民族自治地方和民族鄉(xiāng),以保證自治地方的全面發(fā)展。

民族自治地方的特別職權:管理地方性政治社會事務的自治權;管理和安排地方性經濟建設的組織全;管理地方財政的自主權;管理自治地方教育、科技、文化、衛(wèi)生、體育等事業(yè)的自主權;使用和發(fā)展當地通用的一種或幾種民族語言的自治權。

民族自治地方的優(yōu)越性: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實施,保障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務的權力;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實施,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實施,有利于國家的統一;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實施,有利于促進民族自治地方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總之,民族區(qū)域自治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制度,是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一把鑰匙,它既保證了祖國的統一,又保障了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既發(fā)展了各民族之間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又促進了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和各民族的繁榮昌盛。

1982年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國兩制”概念,內容:堅持“一個國家”,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堅持“兩種制度”,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既在統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作為國家主體的大陸地區(qū)堅持社會主義制度,臺灣等作為統一國家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則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保證港澳臺的高度自治和繁榮穩(wěn)定局面。

特別行政區(qū)的性質:是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下的地方行政區(qū)域;是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下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qū)域;特別行政區(qū)是直轄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區(qū)域。

中央人民政府在特別行政區(qū)享有和行駛的權力:負責管理與特別行政區(qū)有關的外交事務;負責管理特別行政區(qū)的防務;依照基本法的規(guī)定任命特別行政區(qū)行政長官和行政機關的主要官員;對特別行政區(qū)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備案;決定特別行政區(qū)進入緊急狀態(tài)。

特別行政區(qū)享有的高度自治權:立法權;行政管理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特別行政區(qū)長官的任職資格和要求:依法宣誓;擁護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特別行政區(qū);廉潔奉公、盡忠職守;就任時申報財產;一定情形下必須辭職。 行政區(qū)長官的職權:領導權;執(zhí)行權;行駛部分立法權;批準決定權;人事任免權。

香港行政區(qū)政府的第一級政府機構:政務司、財政司、律政司

行政區(qū)政府的職權:制定并執(zhí)行政策;管理各項行政事務;辦理基本法規(guī)規(guī)定的中央人民政府授權的對外事務;編制并提出財政預算決算;擬定并提出法案議案附屬法規(guī);委派官員列席立法會并代表政府發(fā)言。 行政區(qū)立法機關的職權:制定法律方面的職權;財政稅收方面的職權;對行政長官提出彈劾的職權;立法會行使的其他職權。

行政區(qū)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則:獨立審判原則;遵循先例原則;陪審制度原則;保留普通法的訴訟原則。 建立國家公務員制度的意義:有利于提高人事管理的針對性和科學性;有利于加強廉政建設;可以促進和帶動整個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國家公務員制度基本原則:黨管干部的原則;公平競爭原則;功績制原則;法制化原則。

中國國家公務員制度的特點:我國公務員制度與西方國家的公務員制度相比,有著根本的區(qū)別,西方國家的公務員制度實行政務官和事務官的分離,堅持所謂的政治中立原則,我國的國家公務員制度責明確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堅持干部革命化、知識化、專業(yè)化和年輕化的四化方針和德才兼?zhèn)涞挠萌藰藴?,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遵旨;與我國傳統的干部人事制度相比,公務員制度責具有如下幾個特點,具有科學競爭擇優(yōu)機制;具有正常的新陳代謝機制,具有良好的廉政勤政保障機制,法制化管理。

公務員錄用的原則:公開原則;平等原則;競爭原則;德才兼?zhèn)湓瓌t;按職位要求選人的原則。

公務員考核的涵義:就是國家行政機關根據有關法律法規(guī),按照管理權限,對公務員的思想品德、工作成績、工作能力和工作態(tài)度等進行考察,作出評價,并以此作為對公務員進行獎懲、任用、培訓、晉級增資依據的人事管理過程。

我國公務員考核的基本方法:實行領導與群眾向結合,平時與定期相結合。

國家公務員獎勵制度的功能,完善激勵競爭機制,鼓勵公務員積極向上;包含公務員的積極性,優(yōu)化公務員的成長環(huán)境

公務員晉升,是指公務員管理機關,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根據政府工作的需要和國務院本人的德才情況,提高公務員的職務與級別。

公務員晉升的原則:德才兼?zhèn)?,任人唯賢原則;注重實績原則;公開民主平等競爭原則;逐級晉升原則。 公務員培訓的要求:要根據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和職位的要求有機會的進行;公務員的培訓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學用一致、按需施教、講求實效的要求;公務員在培訓期間的學習成績和鑒定要作為其任職和晉升的依據之一。

國家公務員交流的涵義:是指國家行政機關根據工作需要或公務員個人意愿,通過調任、轉任、輪換、掛職鍛煉等形式變換公務員的工作崗位,從而產生、變更或消滅公務員職務關系或工作關系的一種人事管理活動與過程。

國家公務員交流的形式:公務員的調任;公務員的轉任;公務員的輪換;公務員的掛職鍛煉。

公務員回避分為:職務回避;公務回避;地區(qū)回避。 公務員工資制度的原則:按勞分配原則;比較平衡原則;定期加薪原則;物價補償原則;法律保障原則。 公務員福利的涵義:是國家行政機關為改善和提高公務員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在工資報酬和勞動保險以外,通過舉辦集體福利設施、提供服務以及發(fā)放補貼等形式,給予公務員的一種生活保障和生活享受,用以滿足他們帶有共同性或普遍性的消費需要,解決公務員個人或家庭難以解決的困難。

公務員福利的作用:對公務員的基本生活需要給予必要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的保障;通過公務員的福利可以提高公務員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增加公務員隊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穩(wěn)定公務員隊伍。

公務員保險制度:是指國家通過立法程序所建立的、對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的公務員給予物質幫助的制度。

辭職是指公務員本人意愿,依照法律規(guī)定,辭去所擔任的公務員職務,離開國家行政機關,脫離其與行政機關職務關系的法律行為或法律事實。

國家公務員辭職的特點:自愿原則;辭職是公務員享有的權利;辭職必須經過一定的程序;辭職的公務員享有法定的辭職待遇。

建立國家公務員辭職制度的意義:有助于促進人才流動;有助于保障國家公務員權利的實現;有利于行政機構的精簡優(yōu)化。

公務員辭職的程序:書面申請;領導批準申請;交接工作。

公務員的辭退,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通過一定的法律程序,按照法定管理權限,解除公務員全部職務關系的行為。

建立國家公務員辭退制度的意義:體現優(yōu)勝劣汰的競爭機制;保證公務員的優(yōu)化和活力。

公務員申訴,指公務員對涉及本人的人事處理決定不服時,向原處理機關、同級人民政府人事部門以及監(jiān)察機關提出重新處理要求的行為、

公務員控告,是公務員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向司法機關或者法定的其他機關揭發(fā)違法違紀者及其違法違紀事實,并要求依法懲處的行為。

公務員申訴控告的性質:它是公務員權利的一種保障機制;它是一種事后監(jiān)督機制;它具有主觀斷定性;程序性。

公務員申訴控告的意義:申訴控告制度對于調動公務員的積極性具有重要作用;申訴控告制度有利于及時發(fā)現和懲處公務員管理中的違法亂紀行為,及時糾正公務員管理工作中的錯誤;申訴控告制度對公務員制度其他方面的有效實施起著重要的保障和監(jiān)督作用。

審判制度,是關于國家審判機關的性質、組織結構、職能和審判程序等方面制度的總稱。

審判制度產生的原因:國家解決社會沖突

審判制度的原則:獨立審判原則;依法審判和未經審判對任何人不得確定有罪的原則;平等審判原則;民主審判原則。

我國審判制度的基本內容:兩審終審制;公開審判制度;合議制度;回避制度;陪審制度;審判監(jiān)督指導。 人民法院的職權:審判權;司法解釋權;指導權;司法行政權;司法建議權。

法官制度:法官分為12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是首席大法官,2至12級分為大法官、高級法官、法官。 監(jiān)察制度,指法律規(guī)定關于監(jiān)察機關的組織機構、職權及其活動原則的制度總和。

監(jiān)察機關的職權:審判監(jiān)督權;偵查監(jiān)督權;執(zhí)行監(jiān)督權;立案偵查權;公訴權;民事、行政訴訟參與權。 監(jiān)察機關內部實行:檢察長負責制和民主集中制的領導體制

監(jiān)察機關的活動原則:法制原則;監(jiān)察獨立原則;雙重領導原則。

偵查,特指刑事偵查,即刑事訴訟中的一個特定階段。偵查的任務,收集證據;查明案件事實;查緝案犯;追繳贓物、贓款,收歸國庫或歸還給受損失的單位或個人;防止和減少犯罪。

偵查的程序:詢問犯罪嫌疑人;詢問證人、被害人;勘驗、檢查;搜查;扣押物證、書證;鑒定;通緝。 偵查的強制措施:拘傳;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痪辛?。 執(zhí)業(yè)律師的種類:專職;兼職;特邀律師。

律師事務所的種類:國資律師事務所;合作律師事務所;合伙律師事務所;個人律師事務所。

軍事委員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領導全國武裝力量的最高軍事統帥機構,國防委員會是咨詢性機構不是武裝力量的領導機關,武裝力量的統帥權由國家主席掌握。 軍事委員會與四總部的關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后勤部、總裝備部是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執(zhí)行機關,同時也分別是我軍最高軍事指揮機關、政治工作機關、后勤機關、武器裝備機關。

總參謀部是負責部隊作戰(zhàn)指揮、管理和訓練等工作的機關,成立于1931年11月。

總政治部是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領導下管理人民軍隊的中共黨組織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最高領導機關成立于1931年2月。

七大軍區(qū):沈陽;北京;濟南;蘭州;成都;;廣州;南京

軍銜,指國家根據軍人的職位,軍事、政治和專業(yè)素質,資歷、貢獻以及軍兵種或勤務區(qū)而授予每個軍人的用以證明其身份、地位、榮譽的一種軍銜。

軍銜制度,指以國家法律條文形式規(guī)定的,表明國家武裝力量中最高統帥至最末一級士兵的完整的軍事登記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的軍階制度。包括軍官軍銜制度和士兵軍銜制度。 兵役制度主要包括:公民在軍隊中服現役;在軍隊外服預備役;在校學生接受軍事訓練。 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屆全國代表大會修正兵役法,

我國實行義務兵役制為主體的義務兵與志愿兵相結合、民兵與預備役相結合的兵役制度。

新兵役制的基本內容:以義務兵役制為主體;義務兵與志愿兵相結合;民兵和預備役相結合。軍事訓練。 1999年陸??蘸臀渚x務兵服役期限改為2年。 軍隊政治工作內容:組織部隊學習馬克思主要,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抵御消極不良思潮;管理軍隊中中共基層黨組織的思想工作和組織工作,發(fā)揮中共黨組織核心作用;進行軍事訓練和戰(zhàn)時政治工作;管理干部工作,按德才兼?zhèn)涞脑瓌t選拔干部;加強法制和防特保密教育。 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堅持的原則:實事求是;貫徹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軍的原則。

政黨,是代表一定階級、階層或政治集團,為實現其政治主張,維護其階級利益而奮斗的政治組織。

政黨制度,是指政黨領導或控制國家政權,干預政治的一種制度的通稱。

政黨在位本階級奪取國家政權的斗爭中起的作用:為本階級提出斗爭的目標和各個時期的主要任務;教育和組織群眾,使他們能夠統一的行動;領導本階級的其他組織,使他們按照一定方向,協調一致的;在有利的時機組織起堅決的進攻,以致最后奪取政權,在不利的情況下,則組織迅速退卻,為以后奪取政權保存力量。 中國**黨是中國國家政權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中國**黨的領導地位,是中國近百年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中國**黨的性質、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決定了她在我國國家政權和社會主義事業(yè)中的核心領導地位;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領導、組織領導、思想領導。

民主集中制是黨的組織原則和組織制度;民主集中制的主要原則: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黨的各級領導機關,除它們派出的代表機關和非黨組織中的黨組織外,都由選舉產生;黨的最高領導機關,是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它所產生的中央委員會;黨的上級組織要經常聽取下級組織和黨員群眾的意見,及時解決它們提出的問題;黨的各級委員會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黨禁止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要保證黨的領導人的活動處于黨和人民的監(jiān)督之下,同時維護一切代表黨和人民利益領導人的威信。

中國**黨的中央組織: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及其所產生的中央委員會;中央紀律監(jiān)察委員會、黨的中央軍事委員會;過渡時期曾成立了中央顧問委員會。

黨的紀律處分有:警告;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開除黨籍。留黨察看不得超過兩年。

中國**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的特點:是以承認中國**黨的領導地位為前提的;是以服務于社會主義事業(yè)為目標的;是以“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為基本方針的;是以人民政協為主要政治形式和組織形式的。

堅持中國**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的重要意義:它是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保持國家長治久安的一項重要措施;它有利于加強執(zhí)政黨自身的建設,更有效地發(fā)揮**黨的領導作用;它有利于發(fā)揮各民主黨派的優(yōu)勢和特長,調動各方面積極力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它有利于促進臺灣回歸祖國,早日完成祖國統一大業(yè)。

政治協商制度,指的是我國各黨派、人民團體和其他無黨派人士,就國家的大政方針、各族人民生活中的重大問題以及統一戰(zhàn)線內部關系等問題進行政治協商、民主監(jiān)督的制度。

政協的三大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jiān)督、參政議政。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主要任務:學習和宣傳工作;提案工作;委員視察;專題調研;祖國統一和海外聯誼工作;文史資料工作;自身建設工作。

我國的職工代表大會是企業(yè)實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職工行使民主管理權力的機構。

職工代表大會的職權:審議建議權;審查同意權;審議決定權;評議監(jiān)督權;民主選舉權

公司職工代表大會的職權:參與經營管理;參與決策;監(jiān)督、評議企業(yè)領導。

有15以上的由選舉權的村民可以聯名罷免村民委員會成員。

社區(qū)服務的特點:區(qū)域性;群眾性;福利性;服務性。 居民委員會在社區(qū)服務中的作用:居委會是社區(qū)服務的主體之一;居委會是社區(qū)服務體系的基礎。社區(qū)服務體系可分為分區(qū)、街道、居委會三級。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第四篇: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1.簡述社會主義選舉制度與資本主義選舉制度的主要區(qū)別。

答:(1)社會主義選舉制度和資本主義選舉制度是在本質上不同的兩種選舉制度。

(2)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途徑是選舉各級人民代表組成國家權力機關,由他們管理國家,真正體現平等、普遍原則的選舉制度。

(3)資本主義國家的選舉制度是資產階級掩蓋其階級本質,進行各政黨爭奪統治權的工具。

2.簡述政治制度和政治體制的區(qū)別。

(1)政治制度是關于國家權力的性質、組織、分配、運作等方面的規(guī)范法度,主要是指國體和政體的統一。

(2)政治體制是關于國家管理形式、機構設置、實際措施等的具體制度。

(3)政治體制可理解為局部的圍觀的政治制度,是政治制度在政治生活過程中的具體化,他受政治制度的制約,也影響國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是實施和鞏固。

3.簡述政治體制的特點。

(1)穩(wěn)定性

(2)強制性

(3)合法性

(4)歷史性

4.簡述議行合一制度。

(1)議行合一是我國機構設置的基本原則之一,在我國,人民代表既是立法者又是執(zhí)行者,體現議行合一原則。

(2)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權力機關,統一行使國家權力。

(3)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必須密切聯系群眾。

5.簡述思想文化制度對政治制度的作用。

(1)主要體現在居于指導地位的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教育方針等方面。

(2)主要起導向作用,任何政治制度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文化意識指導下建立起來的。

(3)傳統的政治制度也起重要作用。

(4)思想文化意識中的核心內容——價值觀念和政治制度的關系更緊密也更直接。

6.簡述中國政府目前著手實現智能

第五篇: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2、中國**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應如何完善?

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關鍵是實現政治運行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由于政黨特別是執(zhí)政黨在整個國家政治運行中的特殊地位,因而加強黨的制度建設,實現制度文明,就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當代中國政黨制度的建立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文明政治建設,但它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還存在著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如黨內民主有待加強,黨政不分、以黨代政的現象還存在;參政黨參政功能發(fā)揮得不夠;民主監(jiān)督的實效性不高;政黨制度法律化的步子比較緩慢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民主政治建設的發(fā)展。要加快民主政治建設.必須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政黨制度。

第一、要發(fā)展黨內民主,健全黨內民主制度。

發(fā)展黨內民主,健全黨內民主制度,是完善中國**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首要的一環(huán)。發(fā)展黨內民主,健全黨內民主制度,這是堅持黨的領導,改善黨的領導的根本保證;是推動人民民主的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是依法治國的基本前提,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突破口?!拔幕蟾锩敝?,黨內民主遭到破壞,“家長制”、“一言堂”盛行造成思想僵化,唯上唯書。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這種狀況雖然得到一定的改變,黨內民主也有了較大的發(fā)展,但尚存的問題還不少,如:強凋黨員履行義務多,強調保障和實現黨員的民主權利少,強調紀律和服從多,強凋民主和自由少;違反集體領導制,實行“家長制”、“一言堂”的現象依然存在,某些部門和地方還比較嚴重;有的權力過分集中,黨委的權力往住集中于幾個書記,特別是第一把手,黨的領導變成了個人領導,甚至個人凌駕于組織之上,組織淪為個人手中的工具。這些問題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造成黨員群眾主體感失落,責任意識淡化,優(yōu)秀人才受到壓抑,庸人、小人得志。這種情況,任其發(fā)展下去,就會導致組織渙散,紀律松弛,戰(zhàn)斗力喪失。因此,必須把發(fā)展黨內民主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

發(fā)展黨內民主,首先要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這是發(fā)展黨內民主的基礎。黨內民主的實質,就是全體黨員一律平等地直接或間接地管理和決定黨內事務,即黨員當家作主。而全體黨員則是憑借黨規(guī)黨法賦予的民主權利來實現自身當家作主的。因此,黨員權利的實現程度,是衡量黨內民主發(fā)展程度的基本標志。發(fā)展黨內民主,要從維護和實現黨員擁有的包括選舉權、被選舉權、知情權、批評權、罷免權在內的一系列民主權利開始。要在觀念層面上確立黨員權利本位思想;在制度層面上構建權力法定體系;在操作層面上努力完善黨員權利保障程序,最大限度保護黨員的民主權利不受侵犯。

發(fā)展黨內民主,還要健全和完善黨內民主制度,這是發(fā)展黨內民主的重要保證。因為,制度建設是帶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的問題。健全和完善黨內民主制度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目前最需要改革和完善的是黨的代表大會制度、黨內選舉制度和黨委集體領導制度。(一)改革和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黨的代表大會是由黨員選出自己的代表、并通過代表間接行使自己當作做主權力的根本的民主制度。要發(fā)展黨內民主,當然首先要完善代表大會制度。要使黨的代表大會成為同級黨組織中名副其實的最高權力機關,各級黨委是黨代會的執(zhí)行機關。為充分發(fā)揮黨代會權力機關的作用,黨的代表大會實行年會制和常任制。鄧小平在八大所作的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中就曾指出:代表大會常任制的最大好處是使代表大會可以成為黨的充分有效的最高決策機關和最高監(jiān)督機關。(二)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制度。在間接民主條件下,黨內選舉制度是黨員履行、維護自己的民主權利,對自己選出的代表實行制約監(jiān)督的基本形式和途徑。因此、它是黨內民主的根本制度之一。完善黨內選舉制度,目的在于充分體現選舉人的意志,避免目前程度不同存在的形式主義的選舉或以任命、變相任命代替選舉的現象。為此,要逐步擴大自下而上的直接選舉的范圍;擴大差額選舉的范圍和差額比例,并由預選差額向正式選舉差額過渡;完善候選人提名制度,增加候選人與選舉人之間的透明度、最終過渡到實行真正的競選制。(三)健全黨委集體領導制度。江澤民指出:“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進一步完善黨委內部的議事和決策機制。”必須盡快完善黨委集體領導的程序化、制度化。重大議題、議案必須由黨委會集體確定;凡屬由黨委決定的議題,必須召開正式會議討論;重大問題必須經過黨委集體充分討論,再行決策;必須按照一人一票,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實行表決制,同時要保護少數人的權利不受侵害;建立、健全檢查、監(jiān)督制度,對違反黨委集體領導制度的行為、必須給予適當的懲罰。

第二、改革黨的領導體制和執(zhí)政方式,妥善處理黨的權力和國家權力的關系問題。

中國**黨在執(zhí)政的過程中曾出現黨政不分、以黨代政的現象,要根本改變這種狀況,仍需做出艱苦的努力。首先,是黨政職能分開,合理定位,合理分工。就是要改革黨的領導制度,劃分黨組織和國家政權的職能,將該由國家政權部門擔任的政務交給政權機關。嚴格經過法定的程序而不是直接發(fā)號施令將執(zhí)政黨的主張變?yōu)閲乙庵?。積極合理地實行黨政職能合理定位與合理分工,是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社會發(fā)展對執(zhí)政黨的要求。在宏觀方面黨主要通過制定大政方針和領導立法等方式體現對國家事務的領導作用;在微觀方面主要通過在國家機關中的黨員干部執(zhí)行黨的政策來發(fā)揮黨的領導作用。其次,要樹立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權威。使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的最高權力及憲法規(guī)定的全部職權。再次,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這是黨的基本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主要是通過制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推薦重要干部、進行思想宣傳、發(fā)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堅持依法執(zhí)政等六個方面,來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此外,還要理順關系,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使我國政黨制度完善化。在橫的方面,理順黨組織與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的關系;在縱的方面,理順中央和地方、基層以及企事業(yè)黨組織的關系。與此相適應進行機構改革。不僅要進行政府機構改革,還應進行黨的機構改革。

江澤民指出: “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體制,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既保證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又充分發(fā)揮人大、政府、政協以及人民團體和其他方面的職能作

用。黨委要通過科學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的機制,加強對人大、政府、政協、人民團體的領導,人大、政府、政協、人民團體中的黨組織及擔任領導職務的黨員干部,在依法進行職責范圍的工作中,必須堅持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委的決定。” 這里,江澤民對改進黨的領導,加強對人大及政府領導以及具體領導方式,執(zhí)政方式和黨政、人大各盡職能做出的明確闡述,這些思想對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進一步理順執(zhí)政黨與權力機關和執(zhí)行機關的關系,掌握執(zhí)政規(guī)律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三、加強參政黨的建設,充分發(fā)揮參政黨的參政作用

參政黨的問題主要在于民主黨派參政功能發(fā)揮得不夠好,與其參政地位不相稱。個中緣由固然與制度的不完善有關,但民主黨派自身建設所存在的問題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政治上,各民主黨派沒有一個反映各自所聯系社會階層利益特點的政治綱領,設有真正在憲法賦予的權利基礎上樹立起相對獨立的政黨形象;思想上,政黨意識不強,設有形成獨具風格的參政黨黨風;組織上,不僅數量偏少,而且質量一般化,與歷史上的“干部集團”相去甚遠,同時,領導班子成員老化嚴重等。這些都極大地制約了民主黨派功能的發(fā)揮。為此,必須抓好兩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加強民主黨派的自身建設。政治上,民主黨派應突出各自的政治綱領。即在中國**黨基本路線的指導下,緊密聯系本階層利益制定綱領,才能對本階層代表人士產生強大的吸引力,打開組織友展和參政議政的新局面。思想上,應培養(yǎng)獨立的政黨意識,包括自主意識、參政意識、監(jiān)督意識和進取意識。組織上,不僅要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充實一批擁護黨的基本路線、群眾基礎好、參政能力強的中青年代表人物,實現領導班子的新老交替;同時,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改變缺乏活力甚至有形無實的狀況。此外,還要加大發(fā)展力度,普遍提高個人的素質,在本階層群眾中、在全社會中樹立參政黨黨員形象。只有把民主黨派建設好了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參政黨的功能,擔負起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重任。

其次,要充分發(fā)揮民主黨派的參政議政作用。這需要執(zhí)政黨和參政黨兩個方面的努力。作為執(zhí)政黨,要為民主黨派發(fā)揮參政議政作用營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如支持民主黨派獨立自主地處理自己的內部事務,幫助他們改善工作條件,支持他們開展各項活動;為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疏通渠道,積極舉薦民主黨派成員到權力機關、政府部門和司法部門擔任領導職務,保護他們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同時,應設法提高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水平。建立起一套貫穿政策全過程的參政議政和民主協商制度,使民主黨派在科學的運行機制和工作程序下充分發(fā)揮參政黨職能和作用。作為參政黨,民主黨派要發(fā)揮主觀能動作用,擺脫怕“越位”的心理束縛,樹立主動進取的參政意識,選準參政議政角度,通過各種途徑,參與和影響政府的決策和大政方針的實施,而不是把工作局限在社會咨詢服務上。

第四、強化制約機制,提高民主監(jiān)督的實效性

權力制約是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我們雖然建立了龐大的社會監(jiān)督體系在權力制約和監(jiān)督方面發(fā)揮了很大作用。但是,從實踐來看,效果并不理想。在國家權力機關的監(jiān)督上,人大對其他國家機關監(jiān)督的多,對執(zhí)政黨監(jiān)督的少;在政黨監(jiān)督上,**黨監(jiān)督民主黨派易,民主黨派監(jiān)督**黨難;在**黨內部監(jiān)督上,順向監(jiān)督易,逆向監(jiān)督難,即自上而下監(jiān)督易,自下而上監(jiān)督難。從監(jiān)督時間上來說,事后查處和制裁的多,事前預防性監(jiān)督和事中制止性監(jiān)督的少。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要求改變這種狀況,強化制約機制,提高民主監(jiān)督的實效性。

首先,要強化執(zhí)政黨內的民主監(jiān)督機制。必須以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千部為主要監(jiān)督對象,以權力監(jiān)督為核心,以紀檢機關為載體,以制度為依據,以黨員群眾為后盾,建立民主、科學、有效的黨內監(jiān)督機制。其中關鍵是要提升黨內監(jiān)督機構ぉ紀檢會的地位,改變過去黨內監(jiān)督機構地位不高、權威性低、機構不獨立的狀況,使監(jiān)督機構有高度的權威和地位,完全獨立行使職權。

其次,強化民主黨派對執(zhí)政黨的監(jiān)督。多黨合作、互相監(jiān)督,主要是參政黨對執(zhí)政黨的監(jiān)督。要提高民主黨派監(jiān)督的實效;一是有監(jiān)督的載體,如成立由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知名人士聯合組成的“監(jiān)督委員會”,專門履行監(jiān)督的職責。二要允許“唱對臺戲”。我們所說的“對臺戲”是在憲法和法律允許范圍內對**黨提出意見和批評,是在社會主義的共同立場和目標基礎上對于一些問題的解決,民主黨派可以提出與中共不同的方案,互相論辯,以求最佳解決方案。三要將民主黨派的監(jiān)督具體化、制度化,使監(jiān)督有章可循。再次,強化人大的法律監(jiān)督。人大是權力機關,人大及其常委會代表人民行使憲法賦予的法律監(jiān)督權,反映國家權力和意志,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具有最高的權威性和強制性,因此必須強化人大對敢覺的監(jiān)督。目前急需解決的就是制定人大法律監(jiān)督程序法,建立違憲訴訟制度,明確人大法律監(jiān)督的職權范圍、原則、程序和方式,以保障人大法律監(jiān)督工作的制度化和經?;?。

第五、加強政黨立法,逐步實現政黨制度法律化

我國在政黨立法上已有所作為,但是步伐比較緩慢,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例如,中共十三大已經將“**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但并設有在憲法中得到體現,憲法沒有明確規(guī)定**黨在多黨合作中的地位,也沒有明確規(guī)定民主黨派在多黨合作中的地位以及在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中擔任職務。憲法只規(guī)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有廣泛代表性的統一戰(zhàn)線組織”,在我國,可稱為統一戰(zhàn)線組織的組織不少,如果把政協僅定位為統一戰(zhàn)線組織是不夠的。政協的領導構成、組織構成以及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與一般統戰(zhàn)組織不同。政協與人大、政府一起構成了我國現行政治體制的基本框架。西方大多數國家的憲法和法律條文中都有關于政黨的規(guī)定,有的在憲法、法律條文和法規(guī)條例等文件中對政黨作了規(guī)范性的規(guī)定;有的制定了關于政黨的專門的法津、法規(gu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政黨作詳細的法律規(guī)定,一方面可以使政黨政治具有明確的憲政上的合法性,把政黨置于憲法的保護之下,確保政黨活動和政權不受侵犯;另一方面,把政黨的活動限制在憲法允許的范圍之內,使政黨運

作更加制度化、法律化,從而有利于社會政治生活的穩(wěn)定,有利于民主的確切保障。政黨制度法律化,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應該加強政黨立法,使多黨合作基本制度法律化,多黨合作組織形式法律化,執(zhí)政黨的地位、作用和行為規(guī)范化和法律化,民主黨派的地位、作用和行為規(guī)范化和法律化,政黨的監(jiān)督法律化。使政黨制度和政黨關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如何進一步完善我國選舉制度?

摘要:選舉制度是國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一個國家政治民主化進程的重要標志。我國現行的選舉制度,雖屢次改革,但仍存在一些問題,直接影響著我國民主政治的進程。只有不斷改革與完善選舉制度,才能增強選舉制度的活力,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民主政治的發(fā)展。

一、選舉制度的概念界定

選舉制度的概念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選舉制度包括選舉代議機關代表與特定公職人員的制度,選舉主體與范圍比較廣泛。狹義選舉制度是指選民依據選舉法的規(guī)定選舉代議機關代表的制度。本文中的選舉制度取狹義,指選民依據選舉法的規(guī)定選舉代議機關代表的制度,在我國就是專指選舉產生全國人大代表與地方各級人大代表的制度。選舉制度明確了公民與國家政權、公民與國家公職人員之間的關系,賦予國家政權以合法性。在我國憲法和法律中,對選舉的組織規(guī)則及程序進行了較為嚴格的規(guī)定,涉及確定選民和候選人的資格、選區(qū)的劃分、選票的計算制度、選舉的具體的辦法和程序等。

二、我國現行選舉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直接選舉的范圍相對狹小

我國法律規(guī)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設區(qū)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不設區(qū)的市、市轄區(qū)、縣、自治縣、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選民直接選舉"。因此,我國地級市及其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通過間接選舉方式產生,直接選舉僅限于縣級及其以下的人大代表選舉。也就是說,人們只能直選村長和縣鄉(xiāng)人大代表。真正行使投票權的是經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的縣級人大代表,但他們未必比普通民眾更熟悉候選人的具體情況,也未必充分了解民意,往往僅憑個人好惡或囿于朋友面子行事,這導致了由他們所選舉產生的上一級人大代表并非真正代表民意的代表,而僅僅是徒有人大代表的虛名。公民只有在管理自身事務中學會了民主參與、民主管理、民主決策及民主監(jiān)督的方法,適應民主的生活習慣后,高層次、大范圍的民主才更具實踐和民情基礎。

第二,人大代表的選舉存在非法操作、行政干預等違法、違規(guī)現象

在我國,候選人目前主要由黨組織和上級機關提名,代表名額有計劃地分配,直接由誰當代表,誰不當代表都是事先計劃好的。另外,提名候選人時,有關黨組織和上級機關單方面追求形式的"廣泛"性,把一些缺乏參政、議政能力的人士"選進"人大,如這個選區(qū)要選一個女性,那個選區(qū)要選一個民主黨派人士;這個選區(qū)要選一個年輕的代表,那個選區(qū)要選一個年老的代表。這類代表在開會時往往成為"啞巴代表"、"觀風代表"或"舉手代表",未能適應人大代表的角色。他們應當明確自己所扮演的是一種社會角色,即與人們的某種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利、義務的規(guī)范與行為模式,是人們對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望,是構成社會群體或組織的基礎。

大多數選民在選舉代表時,都不了解候選人的狀況,只能通過介紹材料來判斷代表候選人的基本素質和參政能力,而所提供的代表候選人的介紹材料,僅限于其最簡單的經歷,如文化程度、從事職業(yè)、擔任職務、獎懲情況,這些客觀、乏味的情況無助于選民判斷代表候選人的參政意識、能力,結果許多選民往往隨便畫圈了事,隨便選幾個人而已,無形中浪費了手中的選舉權。

在選舉過程中,有些領導人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選民意志之上,對選舉過程進行干預,造成了直接選舉的權威性下降,阻礙了民主的發(fā)展。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指出,美國的地方分權制度直接產生了民主的訴求,培養(yǎng)了鄉(xiāng)鎮(zhèn)民主自治的精神,它像一所學校訓練公民如何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這種培養(yǎng)和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在小事情都沒有學會使用民主的老百姓怎么能在大事情上運用民主?""人民插手公共事務,往往會把事情搞得很糟。但是,不擴大人民的思想境界,不讓人民擺脫陳規(guī)舊套,他們就參與不了公共事務。"

選舉中暗箱操作、拉票、賄選等問題在基層人大選舉中層出不窮,選票明碼標價、請客送禮、空頭許諾甚至雇傭具有黑社會性質的勢力幫忙已大量出現。這些違法、違規(guī)行為不符合政治文明的本質要求,最終影響了人大作用的發(fā)揮。

第三,選舉缺乏合理的競爭機制

選舉的一個基本問題是:"在競選候選人中究竟是否存在積極的競爭。民主的國家可能有這樣的為公職而進行的競爭,但在不民主的政權下就不可能有這樣的競爭。"選舉權是一項政治權利,政治權利是歷史和道德的產物,在公民社會中,個人被授權享有的權利依賴于這一社會的政治制度的公正和實踐?,F行的《選舉法》對候選人的介紹規(guī)定為:"選舉委員會或者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應當向選民或者代表介紹代表候選人的情況。推薦代表候選人的政黨、人民團體和選民、代表可以在選民小組或者代表小組會議上介紹所推薦的代表候選人的情況。選舉委員會可以組織代表候選人與選民見面,回答選民的問題。"如此,候選人只能

以法律規(guī)定的幾種方式介紹自己。因而,我國法律實質上是不提倡實行競選的。這就使得選舉過程中代表候選人和選民或原選舉單位之間的信息交流不充分,選舉幾乎演變成一種完成組織意圖、程式化的選舉表演,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選舉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第四,差額選舉有時褪變?yōu)榈阮~選舉

《地方組織法》規(guī)定:"人民政府正職領導人員的候選人數一般應多一人,進行差額選舉;如果提名的候選人只有一人,也可以等額選舉。"但在實踐中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傾向于搞等額選舉,認為等額選舉保險,正職領導人員普遍搞等額選舉,副職領導人也想方設法搞等額選舉。二是對差額選舉缺乏信心。提起差額選舉,有些人怕主席團提名的候選人落選了,不好向上面交待;有些人怕差額選舉提名候選人多了,要搞預選,麻煩;有些人怕差額選舉票數分散,無法達到法定票數,選舉難以一次成功??偠灾?,是擔心差額選舉出力不討好。

第五,有關選舉訴訟的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

現行《選舉法》《行政訴訟法》以及其他法律關于選舉訴訟問題的規(guī)定不夠全面,表現在對選舉訴訟的范圍規(guī)定過于狹小,只規(guī)定了選民資格案件的申訴、起訴、審理程序和破壞選舉的犯罪案件,對于諸如選區(qū)劃分、候選人提名、選民投票、當選計票等糾紛和違法行為,則無明確的規(guī)定;而關于選舉違法行為及制裁,則規(guī)定得過于概括,缺乏具體的程序性規(guī)定,制裁手段以及責任承擔方式也過于簡單,法律的權威得不到保障。

三、改革與完善我國現行選舉制度的幾點可行性設想

第一,擴大直接選舉的范圍和層次

直接選舉相對于間接選舉而言,是一種直接民主,其民主形式更為完備,民主程度更高。在多大范圍內實行直接選舉,是衡量一個國家民主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稇椃ā芬?guī)定我國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但由人民來直接行使國家權力不現實,只能由人民通過選舉的方式產生人民代表行使國家權力,即間接民主制。在這種情形下,間接選舉的民主性和合理性遠不如直接選舉。事實上,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經濟能力和文化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民主意識不斷增強,擴大直接選舉范圍的本質條件已具備,步驟穩(wěn)妥、協調,制度配套、合理,會使直接選舉走向規(guī)范化、公開化、公正化,使地方由腐敗走向清廉,由浮躁走向穩(wěn)定。根據市場經濟和政治民主化的需要擴大直接選舉的范圍,是進一步完善我國選舉制度的重要方面。直接選舉比間接選舉更具有民主性,它有效制約了強勢組織控制選舉的企圖,有利于選出真正代表民意的人。因此,按照直接選舉原則進行的直接普選被認為是當下最公正的選舉方式。在直接選舉下,選民不必借助中介或代表,有利于表達真實的民意。直接選舉較間接選舉更能代表人民的利益,更利于人民履行自己的民主職責、直接參與國家的政治生活。

第二,逐步完善代表候選人的提名、介紹方式

人大代表候選人的提名與介紹方式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民主的完善程度。選舉組織在代表候選人的提名環(huán)節(jié)非常強調代表的先進性和廣泛性,往往忽略了代表應有的政治素養(yǎng)和議政能力,使得一些根本不符合代表政治職務要求,不具有參政議政能力、但能在各行各業(yè)作出貢獻的人員因為嘉獎而被提名為候選人,這種情形易使廣大人民群眾形成人大代表的資格或身份必須具備特定的政治先進性或榮譽性的錯覺。

在現行的兩種合法的提名方式中,政黨團體的提名方式和選民或代表聯名方式的地位并不平等。針對這種有違《選舉法》規(guī)定的情形,在今后的候選人提名要適當限制政黨團體提名,充分發(fā)動選民或代表聯名提名。鑒于聯名提名的出發(fā)點還是基于本行業(yè),本地區(qū)人選當選的極少,可以實行參選人報名制度,讓其主動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愿望,主動聯系選民或代表以爭取他們的聯名推薦,并將合法提名一律列入初步候選人名單,從而完善候選人的提名和介紹方式。

第三,將競爭機制納入選舉程序,提高選舉的有效性與真實性

我國的選舉搞了幾十年了,其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選民與候選人接觸得太少,對候選人不了解。這大大降低了選民參與選舉活動的積極性,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政治冷漠。過去,大多數人認為競選是發(fā)達國家虛偽的產物,是資本主義洪水猛獸,這是一種完全錯誤的認識。競選是西方政治文明的精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無數思想家、政治家和廣大人民反復實踐的結果,借鑒其中的內容和程序,對完善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具有重要意義。筆者認為,選舉程序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增強競爭:

1.人大代表候選人應以自薦為主

目前,人大代表候選人基本上靠上級組織安排,成為候選人是一種消極行為而非積極行為,這完全排除了公民自主自發(fā)地參與政治的可能性。2014年,深圳市人大代表選舉中首次出現由公民自覺站出來自薦競選人大代表,這表明隨著市場經濟發(fā)展和社會財富的增加,要求維護權利、保障權益、表達主張和參與政治的民間力量正在強烈地沖擊我國的政治體制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實行公開、平等的競選機制

選舉組織安排代表候選人與選民直接見面,讓候選人作自我介紹、進行就職演說、回答選民提問、必

要時讓所有候選人進行辯論,讓選民真正了解候選人的素質,以此來增強選舉活力,提高選民的參與興趣,避免投票的盲目性。選舉競爭必然產生由優(yōu)秀人才組成的、對人民負責的權力機關,這種方式已經被民主選舉的實踐所證明。

競選既可以激發(fā)選民的政治熱情,增添選舉活力,拓寬選舉范圍,提高選舉質量,又可以為候選人創(chuàng)造公平競爭、施展才能的機會,選出高素質、人民滿意的代表。引入代表候選人自愿申報登記制度,鼓勵選民"毛遂自薦",充分表達個人意愿,變"要我當代表"為"我要當代表"。讓選民真正知人、知情,按自己的意愿投下"稱心票",選舉"意中人"。

第四,逐步取消等額選舉,擴大差額選舉的應用范圍

選舉的前提是要有可供選民比較、挑選的候選對象,使選民能在進行比較之后選出自己認為比較滿意的候選人。等額選舉實行的是對唯一候選人進行投票,在本質上已經不是"選舉",而是對候選人進行"信任投票"。這會造成一些選民對選舉失去興趣,造成民眾的政治冷漠。因此,等額選舉違背了選舉的基本前提,將其納入選舉制度是不合理的。差額選舉則符合選舉的內在要求。我國法律早就明確規(guī)定實行差額選舉。但是,幾十年的實踐表明,我國的差額選舉還存在一些缺陷:1.選民在選舉時沒有挑選候選人的空間,限制了民主權利的行使。2.忽視民主、偏重集中,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3.如果選舉工作不夠深入,差額選舉也易流于"領導點舉、群眾圈舉"的形式,損害選民和代表的熱情,使他們對選舉懷有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

4.不利于改變人身依附關系,增強干部的公仆意識,讓人產生"選上選不上,關鍵在領導"的錯誤觀念,從而滋長當選者只對上級負責的不正常的心理。這些問題需要靠差額選舉的深入和擴大來解決。

第五,完善選舉制度的相關法律體系和監(jiān)察制度

在選舉活動中,"賄選"、"暴力選舉"等違法的選舉行為日益增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國現行法律中關于"對破壞選舉的制裁"規(guī)定得過大、過粗,導致在司法過程中無法操作,"法律后果"無法實現的法律就等于沒有法律。"文化教育資格在選舉實踐中逐漸運用, 使之法律化勢在必行。"完善選舉立法,為選舉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與依據已是當務之急。

在我國,關于選舉制度的法律和監(jiān)察制度還比較薄弱。思想落后、觀念過時,導致憲法的研究和選舉制度的理論研究沒有突破性和實質性進展,這些都已不適應民主法制的發(fā)展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需要。針對現行選舉訴訟制度的缺陷,司法部門應審時度勢對其加以完善,擴大選舉訴訟的范圍,明確程序性規(guī)定,完善責任承擔方式和相應的救濟制度,使《選舉法》與《行政訴訟法》《刑法》等相關法律規(guī)范緊密銜接與配合,及時解決選舉糾紛,保障公民的選舉權及時得到應有的救濟。我國《選舉法》只對選民資格的確認和被選舉人的資格確認作了規(guī)定,其他方面都很不完善?!哆x舉法》中應當增加對選舉過程中發(fā)生的爭議及選舉結果爭議處理的規(guī)定。對于選舉違法行為及制裁,也應該在程序上加強其可操作性,制裁手段及責任承擔方式應該規(guī)定得再具體些,可參照知識產權訴訟等專業(yè)法庭的設置,由熟悉選舉法律和選舉知識的專業(yè)法官組成特別合議庭來審理選舉訴訟案件,從而進一步完善選舉監(jiān)督機制。

在實踐中,雖然依法查處了一批涉嫌選舉違法的犯罪行為,但我國現行的選舉法律監(jiān)督機制仍存在著缺陷和疏漏:我國的立法監(jiān)督過于簡單,監(jiān)督缺乏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即重視人大監(jiān)督,輕視監(jiān)督人大,缺乏對選舉每個環(huán)節(jié)和流程的監(jiān)督,缺乏大眾傳媒的監(jiān)督,選民監(jiān)督力度不夠,選民大多不知如何監(jiān)督、怎樣監(jiān)督。因此,要逐步完善選舉前準備階段監(jiān)督,加強對選舉投票環(huán)節(jié)、后期工作、選舉工作人員的監(jiān)督,建立完善的監(jiān)督體系,力求做到選舉的公平、公正、客觀、真實、合理。

在現代民主政治的實踐中,公民通過選舉參與政治,影響政府決策過程日趨普遍,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理想的民主管理結構應能最大限度地使人民參加決策過程,為此,應當使選舉制度更加合理完善。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預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民主將走到以電子技術為基礎的半直接民主時代,到那時,更為直接、頻繁的選舉選舉與投票,將成為公民參與政治的最主要形式。"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組織形式。而選舉制度又是形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基礎,所以完善選舉制度必將對我國的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改革與完善產生積極的影響。

管理者范文網推薦訪問其他精彩范文: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2014備考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單選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問答題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范本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范本旨在構建穩(wěn)定、高效、公正的國家治理體系,通過明確權力結構、責任分配和運行機制,確保國家政策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同時保障人民的權益。它為國家治理提供了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