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第1篇政府網站建設問題調研報告 第2篇國稅機關網站建設調研報告
第1篇 政府網站建設問題調研報告
政府網站是政府運用信息化手段面向社會提供管理和服務的窗口。建立政府網站,推動電子政務建設,是推動政府機關轉變作風的一項重要舉措。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我國政府網站建設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與先進國家政府網站建設的水平相比,與建設透明、高效、務實、廉潔政府的目標相比,與群眾日益增長的對政府網站的服務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發(fā)展不平衡現象突出
1.橫向比較
東南沿海經濟較為發(fā)達地區(qū),政府門戶網站所占比例大,而中西部地區(qū)相對落后。在各種不同機構所進行的政府門戶網站綜合績效排名中,前十位多分布在東部地區(qū)。特別是華東地區(qū)的江蘇、浙江和山東,以及華南地區(qū)的廣東省,是我國政府網站整體水平最高的四個省份,集中了全國85%以上的領先網站。尚未開通政府門戶網站的三個省級行政區(qū)全部在西部地區(qū)(西藏、寧夏、青海)。
2.縱向比較
行政級別較高的政府及其部門(如中央、省級)門戶網站建設比較完善,而行政級別較低的政府及其部門(如地級、縣級)相對落后。不僅在網站普及率上有差別,在內容豐富度、服務深度與廣度等方面的差距更為明顯。
3.從發(fā)展的角度比較
政府網站建設水平與經濟發(fā)展水平、整體信息化水平等息息相關,不均衡發(fā)展將會長期存在。但從建設高效、透明政府和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角度看,過大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業(yè)已存在的“數字鴻溝”。東、中、西部整體上的建設水平差距可能需要國家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傾斜支持。而相同經濟水平地區(qū)在政府網站建設上的差距過大,更多地反映的是領導意識和重視程度的差別,需要加強督導。同時,做好對先進網站建設經驗的總結和推廣,對引導、帶動落后網站的改進與提高也非常重要。
二、網站建設不規(guī)范,查詢、使用不方便
由于各部門、各級地方政府的網站建設幾乎都是在摸索中進行的,沒有較為統(tǒng)一的標準模式作為參考,目前各政府網站建設存在的不規(guī)范問題已嚴重影響到了公眾的使用效果。政府網站建設的不規(guī)范至少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政府門戶網站的站名、域名不規(guī)范
從網站名稱上看,在31個省份中,使用“中國+行政區(qū)簡稱”的有13個,使用“___人民政府”的有九個,使用“___政府公眾信息網”的有三個。從網站域名看,使用行政區(qū)劃簡稱全拼的有14個,使用拼音縮寫的有十個,還有一些純屬不規(guī)范用法。這些不規(guī)范給用戶查找政府網站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2、頁面、欄目、內容設計五花八門
即使兩個政府網站上都有某類信息或服務,用戶在一個政府網站上可以習慣地查詢使用,但到了另一個網站上就需要重新學習還不一定能找到。在搜索軟件、信息格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規(guī)范也很突出。在政府網站建設初期,大家都在探索,不規(guī)范是不可避免的,也可能是必要的,但到了一定階段后,成熟、公認的模式逐步顯現后,就應該加強引導走向規(guī)范了。目前來看,政府網站建設的標準化、規(guī)范化條件已趨成熟,應該提到議事日程了。
三、信息公開不充分,保障措施不到位
政務公開是目前政府網站功能實現最好的一個,但除個別網站外,大部分網站還存在信息公開不充分的問題。從公開信息的層次看,基本政務信息如新聞動態(tài)、政策法規(guī)和政府公文等大部分都能做到及時、全部公開;深度政務信息如辦事指南、統(tǒng)計數據和各部門業(yè)務動態(tài)等表現一般;關鍵性政務信息如人事任免、干部選拔、財政公開、采購公開和項目投資等信息,幾乎所有網站都存在很大差距。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各級政府網站政務信息公開的全面性亟待提高,尤其應當加大對深度和關鍵性政務信息的公開力度。
據分析,不同類別信息的公開效果存在巨大的差異,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類別的信息供給渠道的順暢程度不同。新聞動態(tài)、政策法規(guī)等基本政務信息一般不需要專門出臺相關制度就能夠采集到大量的內容,所以此類欄目一般內容相對豐富。而辦事指南、統(tǒng)計數據等深度信息一般來源于各個部門,需要各個部門提供和維護更新,這些欄目要求具備各業(yè)務部門負責內容維護的制度作為保障,因此領先網站在此方面與其他網站之間拉開了差距。對于人事任免、干部選拔、財政投資等方面較為敏感的關鍵性信息,必須要求依法公開,按照政策規(guī)章制度進行公開,涉及到機密的信息絕對不能公開。由于我國各級政府普遍缺乏與此相關的法規(guī),所以絕大多數政府網站缺失這部分信息。因此,由于各種保障措施不到位,造成一些政府網站獲取政務信息的渠道極不暢通,政府網站工作者得不到各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只能轉載媒體對政務活動的報道填充各個欄目。
從一些做得較好的政府網站經驗看,信息公開要真正做到全面、及時,必須有相應的制度和法律保障。目前部分地區(qū)制定了信息公開條例(如上海、廣州等),一些部門和地方政府專門制定了關于做好門戶網站內容保障工作的政策規(guī)定(如商務部、吉林省等)。我國尚沒有全國性的信息公開法或信息公開條例,應盡快在這方面取得突破。
四、公眾參與效果不理想,需要加大制度保障
設置公眾參與類欄目,推動政府與公眾互動,是__年中國政府網站發(fā)展中的一大亮點。網上投訴、領導信箱、民意征集、在線調查和市民論壇等欄目普及率較高,吸引了大量用戶訪問政府網站。但從效果上看,大多數網站做得很不理想。
一些政府網站設置的互動欄目純?yōu)樽餍?。比如一些政府網站改版后征集網民意見時只問“您最滿意的是什么”,而不問“您最不滿意的是什么”。由于缺乏政府的積極參與,一些網站的互動性欄目實際上成了擺設,群眾意見和建議無法得到及時處理與反饋。__年12月份,我們曾在一個被認為公眾參與做得較好的一個政府網站上做過一個實驗:該網站民意征集欄目下有幾個子欄目很有特色,分別是網民談政務公開、網民談時事、網民談政府網站,可打開時結果很令人失望,各欄內分別只有幾條到十幾條信息,而且都是一年半以前的信息。這三個子欄目都設了“更多”字樣的指示鏈接,可怎么也打不開了。按照政風行風熱線欄里“我要寫信”的有關要求試著寫了一封信,詢問“是沒有網民再談了還是別的什么原因影響了內容更新?”按照承諾應在一周內得到答復,可結果卻是泥牛入海了。
公眾參與的關鍵在于政府必須要參與,決定政府網站公眾參與程度和效果的是領導同志和政府工作人員的意識。政府網站工作者必須要加強與職能部門的聯合共建,不斷牽線搭橋,促進政府各部門與網民進行互動。
五、在線辦事能力較弱,跨部門業(yè)務協(xié)同和信息共享亟待加強
在線辦事是政府網站的核心功能。從目前情況看,與對外宣傳、政務公開、公眾參與相比,在線辦事功能的實現程度最差,無疑是我國政府網站功能的“最短板”。少數領先的政府網站已經初步具備政務查詢和辦理的能力,但是大多數政府網站的在線服務深度十分有限,甚至連表格下載服務的實現程度都不能令人滿意。從整體上看,當前我國政府網站還難以真正起到方便企業(yè)和社會公眾辦理事務的作用。提高政府網站的在線辦事能力,應當成為我國現階段政府網站工作的重中之重。
從各國政府門戶網站建設的經驗看,在線辦事必須要以各部門后臺電子政務系統(tǒng)作為支撐。因此,要從根本上提升我國政府網站的服務能力,必須要求各部委、各地方政府加強電子政務建設,特別是要努力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加快政府業(yè)務電子化的進程,并不斷推進跨部門業(yè)務協(xié)同與信息共享,簡化企業(yè)與社會公眾辦事的復雜度,提高辦事的效率。
第2篇 國稅機關網站建設調研報告
網站作為一種先進的信息交流平臺,在各級國稅部門發(fā)布工作信息、展示工作成果的過程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尤其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國家稅務局系統(tǒng)網站建設得到迅速發(fā)展。但是,基層國稅部門受多種因素限制,在網站建設中仍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和不足,嚴重影響了網站功能的發(fā)揮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文旨在從多個層面對基層國稅機關網站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進而提出改進和完善的意見與建議。
一、當前基層國稅機關網站建設存在的問題
作為開展時間還不長的稅務信息化建設項目,基層國稅機關大多只建立了內部網站,在網站建設的實踐中,管理還不夠規(guī)范完善,存在認識上的諸多誤區(qū)。在此筆者列舉網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作簡要分析:
(一)網站維護更新不及時。大多數網站信息維護工作,由各部門按照分工對應相關模塊,單獨維護。這就要協(xié)調多個部門,增大了網站管理的難度。多數網站存在信息更新維護速度較慢,網站作用發(fā)揮的不夠充分,不能及時反映工作動態(tài)的情況。
(二)發(fā)布信息質量不高。部分網站管理部門為了完成績效考核中對網站更新的任務條數而忽視信息內容和質量,導致了內容過于簡單或與辦公主旨完全不符的情況出現,部分網站還不同程度的存在信息公開的全面性及針對性不夠等問題。
(三)網站的參與性不強。不少縣、區(qū)國稅局網站除具有信息發(fā)布和展示功能外,普遍存在缺乏互動性與參與性不足、信息交互水平較低等問題。忽視了網站作為網絡溝通平臺,共享各類技術知識和征管經驗的重要作用。
(四)網站之間交流不暢。稅務系統(tǒng)內部網絡是樹狀結構,即位于信息傳遞末端的縣、區(qū)局網站只能向上鏈接市局和省局網站,縣、區(qū)局之間不能相互查看。造成縣、區(qū)局之間,不能及時借鑒好的工作方法和經驗,沒有最大程度發(fā)揮局域網的優(yōu)勢。
(五)缺少有力信息檢索工具。國稅內部網站積累了大量逐級轉發(fā)的稅收公告、政策信息、工作總結、涉稅通知等稅收信息和資料,但是,在網站設置上卻缺少強有力的信息檢索工具和功能,使得干部職工在檢索相關信息和數據時費時費力。
上述問題和不足造成的最大后果就是網站流量偏低,很多網頁點擊量甚至低至個位數。
二、原因分析
以上所列舉的問題,基本上反映了基層國稅機關內部網站建設現實情況。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是受客觀技術層面制約和主觀因素限制兩方面的原因:
從客觀上來看:一是專業(yè)技術人員匱乏。網站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對網站內容進行定期更新、維護是保持網站生命力的基本要求。一個成熟的商業(yè)網站通常由網站架構師、美工、程序員、維護人員等十余個崗位組成,而基層國稅機關的網站大多由1-2名信息中心或辦公室人員完成,專業(yè)技術人員匱乏的現象十分普遍。二是知識更新速度太慢。網絡技術知識的新陳代謝速度非常快,縣、區(qū)國稅部門的網站管理人員目前主要依靠自學,上級部門在這一方面的培訓嚴重不足。三是網站建設投入經費不足。多數縣、區(qū)國稅局存在“一次建成、長期使用”的想法,對于網站后期維護劃撥經費不足,導致了網站更新周期漫長。
從主觀上來看:一是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對網站建設的功能、效應、職責、范圍等缺乏應有的認識,僅只作為一項上級交辦以及年度考核的工作任務。因而在日常管理信息維護上,應付了事、敷衍塞責的現象普遍存在。二是信息源單一,采編綜合素質有待提高。雖然目前國稅網站設置的欄目較多,反映的主題也較突出,但內容和形式大多比較呆板、單調、空洞,缺少活力和可讀性。一些負責采編信息的人員,因其綜合素質不高,致使信息質量較差,錯誤較多。三是激勵機制不健全?,F有的激勵機制只對各地發(fā)布的政務信息量有所促進,對整個國稅系統(tǒng)網站建設改進提升、作用發(fā)揮和效能評估等影響甚微。四是上級組織的指導和監(jiān)管有待進一步加強??h、區(qū)國稅局受制于自身條件的制約,亟需上級部門在網站建設方面的組織管理、工作指導和技術支持。
三、國稅網站健康發(fā)展的探索和建議
建設“數字化基層政務模式”是今后相當一個時期我國政府信息化建設的一項戰(zhàn)略目標,作為其載體,加強網站的開發(fā)應用是必由之路?;鶎訃悪C關作為稅務信息化建設的前沿陣地,內部網站實用性最強,應用面最廣,因而加強其建設,促進健康發(fā)展意義重大。
(一)高度重視網站建設。縣、區(qū)國稅局不僅要抓好納稅服務和稅收征管兩項核心業(yè)務,同時,也要將稅務信息化建設作為一切工作的基礎,要加大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結合工作實際定好位,突出實用性。此外,充分利用其可讀性、可視性強和輻射面廣的特點,提高用戶體驗,使之成為一個交流信息、探討工作、公開政務、優(yōu)化環(huán)境、促進學習、濃厚文化、提高效率、節(jié)省經費的平臺。應盡可能豐富內容和形式,發(fā)揮其優(yōu)勢作用,避免將其作為功能單一的載體和“千局”一面的模式。
(二)培養(yǎng)專業(yè)技術人員。近些年來,國稅系統(tǒng)信息化建設力度不斷加強,尤其是在硬件設備上投入較大,基本上人人都配備了計算機。但不容忽視的是,由于知識結構、年齡結構等因素制約,當前縣、區(qū)國稅干部計算機應用操作基本技能參差不齊,只會開機、關機、點點鼠標的人不在少數,且大多數人員只是看看網頁,而對網上辦公、稅務管理系統(tǒng)操作應用、網上教學、信息維護發(fā)布等功能則不學不用。建議各局選擇底子較好、年輕肯學的干部職工,確定為網站管理人員。根據網站建設的特點,結合工作實際,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專業(yè)知識培訓力度,幫助其掌握前沿的信息化知識,熟練運用最新的信息化技術。要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競爭機制,調動專業(yè)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能夠在本職崗位上施展才華、脫穎而出。
(三)設置強力搜索引擎。稅務系統(tǒng)內部網絡結構特點造成同級稅務機關不能實現網絡互訪,信息共享受限的問題,在現有搜索引擎技術條件下,完全可以在內部網絡中設置垂直搜索引擎系統(tǒng)解決這一問題。例如,如果在省一級內部網站中設立搜索引擎,稅務干部利用該搜索引擎可方便準確查找、搜集不同主題、不同行業(yè)、不同部門信息,當用戶輸入關鍵詞(或者關鍵詞組合)就可以輕松地獲取各省、市、縣內部網站中的管理信息,搜索完成后可以直接通過超級鏈接定位到相關資源或者鏡像內容。這樣,既解決了不能互訪各地區(qū)內部網站的問題,又提高了內部信息的共享效率。
(四)搭建互聯信息系統(tǒng)。針對信息無法及時傳遞造成的信息滯后和內部人員交流渠道不暢的問題,根據實際管理需要,即在內網發(fā)布重要信息時,同時與短信平臺等信息系統(tǒng)進行接駁。這樣,即使稅務干部外出公干或正在下戶核查,也能夠及時獲知重要的涉稅通知和公文發(fā)布的信息。
(五)加強網站日常管理。網站建設,既要作為日常稅收征管的重要工具,也應作為縣、區(qū)文明創(chuàng)建的載體,充分發(fā)揮其宣傳鼓動、揚聲造型、學習交流、表彰激勵、服務監(jiān)督作用。要確保及時、公正、真實和安全運轉,就必須加強網站的日常管理。為此應做到:一是模塊欄目設置要合理實用,滿足全局干部職工工作學習的需要,同時,最好能突出自身個性特色;二是信息采編要分好類,對于日常較為固定的信息如政務信息、稅收調研、稅收政策、通知等應按期及時發(fā)布;三是信息上載要嚴格把關,確保質量,注意時效性;四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最大限度地實現無紙化辦公;五是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加強網絡安全管理。
(六)努力實現齊抓共管的局面??h、區(qū)國稅局因其職責和權限以及技術設備、人員素質等制約,因而在網站建設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國稅網站建設無疑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這就需要上下聯動,齊抓共管才能事半功倍。如建立統(tǒng)一監(jiān)督考評機制。重點考核信息上載數量、網站點擊率、管理完整度、網頁更新期限等,納入全年績效管理考核,做到具體量化、客觀全面。再如建立綜合協(xié)調責任制,進一步明確各部門、網站管理員、信息員的職責,加強溝通聯系。盡可能服務縣、區(qū),貼近縣、區(qū),共同促進縣、區(qū)網站建設的科學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