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第1篇蓬萊閣英語導游詞 第2篇蓬萊閣的導游詞作文 第3篇蓬萊閣景區(qū)導游詞 第4篇蓬萊閣導游詞中英版 第5篇蓬萊閣導游詞 第6篇山東蓬萊閣導游詞范文 第7篇介紹蓬萊閣的導游詞 第8篇蓬萊閣導游詞作文精選 第9篇煙臺蓬萊閣導游詞【精品】 第10篇煙臺蓬萊閣景區(qū)導游詞 第11篇山東蓬萊閣的導游詞范文 第12篇蓬萊閣的導游詞 第13篇蓬萊閣西苑景區(qū)導游詞
第1篇 蓬萊閣英語導游詞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penglai. my name is miao meng. i am very pleased to be at your service as a tour guide today. the first sight we are going to visit today is penglai pavilion, which is one of the four most famous pavilions in china, and it is the symbol of the city. before our sight-seeing, i’d like to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the city.
situated on the north coast of shandong peninsula, penglai is a famous tourist city in china. it has been know as a fairyland since ancient time. why is it called “fairyland”? there may be three reasons. one is from the literature documents. many ancient books recorded that there were three supernatural mountains in the sea to the east of china. these three supernatural mountains were described as penglai, fangzhang and yingzhou. they were all inhabited by immortals, and there were wonder herbs on the mountains. so many noted figures in history came here to seek immortality and visited places of interest. emperor wudi of the han dynasty came here several times. of course he couldn’t find the supernatural mountains. however, he ordered to name this small city penglai.
the second reason is related to the well-known legend, “eight immortals crossing the sea”. it is said that the eight immortals got drunk at penglai pavilion and crossed the sea with different tricks without ship or boats. this legend is so popular in china that it becomes a common saying, “ like the eight immortals crossing the sea, each one showing his or her special feats.” in a moment, we’ll pay a visit to the eight immortals.
the third reason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a natural phenomenon. during spring and summer, mirages sometimes appear above the sea nearby penglai. when this happens, various strange pavilions, terraces, houses and pedestrians seem to appear in the sky above the sea surface. they are now visible, now hidden, very mysterious. many visitors come to view these natural tricks of light reflection every year. and wish today we had the luck to view these natural wonders.
well, ladies and gentlemen, perhaps you can’t wait. let’s quickly enter the fairyland and have a close look.
speaking of penglai pavilion, in fact, it includes a vast group of ancient buildings on a land area of 18,900 square meters, composed of six buildings and their attached constructions, including penglai pavilion, tianhou palace, longwang palace, luzu palace and mituo temple.
now, in front of us is the magnificent archway which has the name of ‘丹崖仙境’, they mean red hill and fairyland. these four chinese characters were written by the vice-chairman dong biwu when he came here in 1964. passing the gate, we’re really in fairyland now. how do you feel everybody? would you like to have your pictures taken here?
after that archway, we now see three gates from west to east. now please enter the first gate which is to longwang palace. now we can see in the middle sits longwang or the dragon king, with his eight followers standing by on both sides. it was said that the dragon king was in charge of rain and has the power to control the sea. so every year many people came here to send tribute to him to pray for safety and harvesting fishery on the sea. and when there was a drought, the county magistrate, taking his people along with him, came here to worship the dragon king and ask him to be merciful to make some rain. at first, many people came to worship the dragon king, but eventually, another new sea goddness took the place of him. that was the goddness enshrined in tianhou palace. shall we go and visit her?
now ladies and gentlemen, we’re in the front courtyard of tianhou palace. here is an opera house where performances are made every year during the temple fair. it is said that january 16th on chinese lunar calendar is the birthday of tianhou. people in penglai have long enjoyed the custom of gathering for the temple fair on this day. coming from all directions to tianhou palace, they burn joss sticks to worship the sea godness, to pray and draw divination sticks, or to donate money for peace and happiness. farmers from nearby countryside organize operas and yange, a popular rural folk dance here for performance on the stage of the opera house or on the square in front of the pavilion. this is the occasion when huge crowd of people gathers for fun and entertainment.
ok, everybody. after seeing the opera house, let’s enter the main palace. it was first built in 1122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rebuilt in 1837 after being burnt. it is said that tianhou is a goddness who was in charge of the sea. people that live in the seaside areas, including the people of taiwan, are all pious followers of her. here in penglai she is called sea goddness, but in her hometown, fujian province, she’s affectionately called “mazu”. the real name of tianhou was linmo, and she was born at maizhou, fujian province in 960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died at the age of 28. it was said that she was unusual when she was young, and she became godness after death. she always helped people who were in danger on the sea, so she was praised by people and was conferred the title of tianhou by emperors kongxi and qianlong in the qing dynasty.
now in front of us is a two-story wooden pavilion. yes, this is the very famous penglai pavilion. it was first built in 1061 and has been rebuilt many times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t is one of the four famous pavilions in china. that three chinese characters are “蓬萊閣”, they were written by the famous calligrapher tiebao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you’ll have a chance to have a look at his other works inside the pavilion in a moment. let’s go in. look at those statue figures, who are they? can you guess? yes, they’re the well-known eight immortals. they’re now sitting at a square table drinking. that square table is called “baxianzhuo” in chinese. maybe they have been here drinking for decades.
now let’s go upstairs and enjoy the beautiful scenery here. what a view! the sea’s wide and blue, dotted with several sailing boats and some green islands. that hill in the west is called tianheng hill, it is the start of the south end for the division line between the huanghai sea and the bohai sea. on the hill there is a newly built culture park which is beautiful and well-known. and look here, this is the famous penglai water city which we’re gonna pay a visit this afternoon.
out of the pavilion, let’s move this way. now here is the luzu temple, and next to it is sanqing temple. they’re all daoism temples.
well everybody, we have been on sight-seeing for more than two hours, and we have visited the famous penglai pavilion, longwang temple, tianhou palace, luzu temple and sanqing temple. it is time for lunch now, and we’ll go on after the lunch break. thank you for your cooperation.
第2篇 蓬萊閣的導游詞作文
蓬萊閣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是一處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結晶的古建群。蓬萊閣的主體建筑建于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素以“人間仙境”著稱于世,其“八仙過海”傳說和“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蓬萊閣的導游詞作文,歡迎大家閱讀!
蓬萊閣的導游詞作文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您來到蓬萊閣觀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望各位能在這里度過美好時光。
從東而來,這是“人間仙境”的大匾,是蘇東坡的手跡。這里是隱仙洞。相傳這里是呂洞賓精心修煉的山洞。
這兒是天橋。能從瞭望口瞭望大海?,F在我們所處于戚繼光雕像范圍內。戚繼光是著名的大將軍,蓬萊是他的故里。他死后,人們?yōu)榱思o念他,便在此處雕刻了他的雕像。
現在我們在古船博物館。這兒有著古代較好的船模。很久以前,人們就懂得了造船。
此刻我們來到了避風亭,這兒很神奇。即使外面大風猛烈,亭里卻依舊燭火旺盛。雖然它表面看起來很奇異,可其中也有科學道理。因為亭內無窗,空氣不能對流,就形成了這種景象。
這兒是八仙殿,殿里充盈著神秘。八仙有呂洞賓,張果老,荷仙姑------他們?yōu)槲覀儎?chuàng)造了一個美好的神話。
主體建筑蓬萊閣為雙層歇山并繞以回廊,上懸書法家鐵保手書的匾額,給人渾重而不失亮麗的感覺。這里自古就是名人學士的雅集之地。
蓬萊,是有靈氣的地方。今天感謝大家前來游賞。祝你們事業(yè)發(fā)達,學業(yè)有成!歡迎各位下一次再來旅游!
蓬萊閣的導游詞作文二
煙臺蓬萊閣導游詞各位團友,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蓬萊閣。提起蓬萊閣,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海市蜃樓。海市,本是一種大氣光學折射、反射現象。但在古代,人們無法解釋其成因,便生出許多奇妙的幻想和美麗的傳說。據說秦始皇東巡來到蓬萊,見到海市,誤認為那時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于是派方士徐福帶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尋訪長生不老藥。以后的多位封建帝王也曾登臨眺望過神山。漢武帝多次尋求蓬萊仙境不得,只好將丹崖山叫做蓬萊,聊以自 -慰。這也是蓬萊名稱的由來。當然,海市的神秘、朦朧、飄渺,也確如仙境一般。歷代文人更是把海市渲染得異常神奇。同時八仙過海的傳說也為它抹上一層仙氣。傳說八仙去給王母娘娘拜壽途中,在蓬萊閣上喝醉了酒,為顯示自己的本領,相約都不乘船,而以自己的法器做渡海工具。鐵拐李乘葫蘆,漢鐘離坐扇子,張果老坐紙驢,呂洞賓踏寶劍,曹國舅站云板,韓湘子乘洞簫,何仙姑坐荷花,藍采和則坐在花籃中,飄洋過海。“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典故即源于此。在山腳下,還有八仙出海時留下的腳櫻這些文章和故事的流傳,使蓬萊閣“人間仙境”的美名到處流傳。古往今來,蓬萊仙境引起人們無限的憧憬和幻想。今天我們就去仙境看一看吧。
蓬萊閣建筑面積為32800平方米,分布在丹崖山上。閣建于北宋嘉祐6年(1061年),當時的郡守朱處約看到這里山勢雄偉,風光秀麗,便修建高閣以供游覽。至今已有900多年歷史了。明萬歷17年(1589年),山東巡撫李戴又在附近增修了一批建筑物,統(tǒng)稱為蓬萊閣。清朝嘉慶24年(1819年),再一次擴建,形成現有規(guī)模。解放后,經過多次修繕,古老的建筑既保持了原有的風韻又煥發(fā)了盎然生機。整個建筑以高閣為主,從山巔到山腳分中東西三個院落,上中下三個層次,依山構成。主要有蓬萊閣、三清殿、呂祖殿、天后宮、彌陀寺等六組建筑組成。100多間樓閣殿宇,參差錯落。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天后宮,其中供奉的是海神娘娘。海神娘娘原名叫林默,是福建莆田湄州人,當地人稱她“媽祖”,因而天后宮又叫媽祖廟。林默生于北宋 960年3月23日,死于987年9月9日,終身未嫁。她經常在海上解救遇害船只,因而極受漁民愛戴。她自幼喜歡佛法,并得高人指點,據說極通靈性。有關她的傳說很多,說她出生之日,屋內紅光滿堂,香氣四溢,而且到滿月都未有哭聲,所以起名為默。她16歲時村中鬧瘟疫,而她算出病源在井中,后來人們果然在井中發(fā)現病死的老鼠。更為神奇的是說有一次她父兄出海打魚,而她在家中織布時突然神情大變,似昏睡過去。醒來后告訴她母親說父兄在海上遇險,哥哥已死,父親無恙。果然不久其父歸來,說海難中似乎有神仙相救才得以脫險。第二天,林默竟然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哥哥的尸體。在她27歲那年的九月初九,她一人登上湄州的最高峰,突然仙樂齊鳴,彩云飛舞,人就登天而去。
林默死后,歷代疆吏大臣說她能降魔伏妖,破敵免災,并能在海上狂風中為漁船指引方向,法力無邊,請皇帝對她進行加封。在這種神化之下,祭祀她的廟宇越來越多,使之成為海上漁民的保護神。歷代君王為了鞏固海防,對她的封號也步步升級,直封到天后。
蓬萊天后宮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后廟宇之一。大家看在天后塑像旁邊作陪神的站官中竟然有四海龍王,這是十分少見的。究其原因,據說北宋以前海神是四海龍王,但因為他們長的丑陋,又喜怒無常,漁人都不喜歡他們。北宋宣和4年(1122年)皇帝派大臣出使高麗,在海上遇到大風,危難之中救他們的是一位女神而非龍王,因而回朝時奏明皇上,首次加封女神為“順濟夫人”,慢慢取代了龍王的地位。后來隨歷代加封,女神的管轄范圍越來越大,四海龍王都要聽她調遣,在民間還有天妃降伏東海龍王的故事,再加上民間八仙的傳說中龍王也是以反面角色出現的,于是四海龍王在蓬萊便成了站官的?,F在,漁民對天后仍然十分敬仰,因而天后宮香火一直十分旺盛。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高閣就是蓬萊閣了。它高踞丹崖山頂,丹崖山雖不高,但面臨大海,海闊烘托出山的氣勢,使蓬萊閣氣勢恢宏。其他建筑圍繞著它,又成眾星捧月之勢,使它分外壯觀。它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為全國四大名樓。
蓬萊閣是一座雙層木結構閣樓建筑,有鮮明的中國古典建筑藝術特色。正廳高懸一塊金字牌匾,上有清代著名書法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三個雄渾大字,筆力遒勁,閣上原有“九萬青天登梯得路,三千碧海破浪乘風”楹聯,道盡高閣的氣勢。閣上有一圈明廊,大家可以憑欄遠眺,時有海霧飄來,使人有騰云駕霧,超凡出世的感覺。這便是蓬萊十大仙景之一的“仙閣凌空”。《老殘游記》第一回中就生動描寫了這一景觀:“這閣造得畫棟飛云,珠簾卷雨,十分壯麗。西邊看城中人家,煙雨萬戶;東面看海上波濤,崢嶸萬里。”閣底有十六根大紅楹柱環(huán)列,顯得氣勢非凡。閣內設置精致,布滿宋、明、清三朝的石刻碑文。東西兩壁懸掛著董必武和葉劍英元帥的題詩,閣后壁嵌有“碧海清風”、“海不揚波”、“環(huán)海境清”大型題字刻石三方,十分珍貴,更為古閣增添了光彩。
蓬萊閣后有一避風亭,它比蓬萊閣建造稍晚,是明代正德8年由知府嚴泰增建的。此亭建造角度十分科學,既烘托了主閣,又別有情趣。避風亭坐南朝北,既高又面向大海,然而任憑室外狂風大作,亭內門戶大開,卻靜謐無風。在亭內擦一根火柴,火焰會紋絲不動。這時你如取一張紙條,在護墻外側一撒手,紙條會盤旋而上,越亭而過,不能不令人叫絕
第3篇 蓬萊閣景區(qū)導游詞
現在我們將進入的是蓬萊閣名勝景區(qū),游覽時間是一個半小時左右。在游覽過程中,我將竭誠為您服務,并很愿意回答您所提出的問題。希望我們共同合作,度過這美好愉快的時光。
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蓬萊閣景區(qū)的基本情況。
蓬萊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轄著九個縣一個州,是當時中國東方的門戶。久負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國古代北方重要的對外貿 易口岸和軍港,與我國東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寧波)和揚州,并稱為中國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國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軍基地。蓬萊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稱于世,山光水色堪稱一絕。
蓬萊的魅力不僅在于它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蒼茫豪放的山海風光,而且在于它有著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
在我們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神話中,有兩個很重要的系統(tǒng)。一個是昆侖神話系統(tǒng),一個是蓬萊神話系統(tǒng)。昆侖神話系統(tǒng)發(fā)源于西部高原地區(qū),它那瑰麗的故事傳到東方以后,與浩瀚的大海這一自然條件結合起來,形成了蓬萊神話系統(tǒng)。
蓬萊也就自然成為中國東方神話的策源地?!渡胶=洝泛汀斗舛U書》中,都把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繪得活靈活現,于是便引得齊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險家到海中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據史籍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虛幻神奇,演繹出海上三神山的傳說,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一個令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更為蓬萊平添了幾分神采。
后來八仙過海的故事也加盟 到這里,就更加生動迷人了,被稱為'人間仙境'也就名副其實。我們剛才進入的是'人間蓬萊'坊,為四柱沖天式單檐彩繪坊,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為蘇東坡手跡。內外兩邊柱子上分別鐫刻的書畫名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新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楹聯,昭示此牌樓為仙境之門,游人入門即可做神仙之游。
彌陀寺:彌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萊閣景區(qū)內唯一的佛教寺廟。這里曾是香火極盛的佛教傳播基地。但是到了唐代,武宗李炎鑒于佛教盛行造成建寺廟占耕地過多,出家當和尚和尼姑的人也越來越多的狀況嚴重影響了國家賦役來源,與國家利益發(fā)生尖銳沖突,發(fā)動了禁佛運動。佛教歷史上共發(fā)生過四次法難,即滅佛。唐武宗的法難稱'會昌法難',時間不長,因為武宗在位一共才六年。他勒令在全國范圍內拆毀佛教大寺近5000座,拆除小寺40000多座,還俗佛教徒26萬多人。就這樣,使佛教受到嚴重打擊。彌陀寺也不能幸免,雖然沒有遭到拆除之災,也一度僧尼還俗,門庭冷落。
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佛教名僧憨山德清(明末四大禪僧之一)來山東嶗山傳教,含辛茹苦十二年,終于實現了他儒、釋、道三教合一、各宗并進、禪凈雙修的思想。由于當時代表了佛教革新的先進思想,在嶗山以及膠東地區(qū)的佛教界影響很深,他的弟子遍布各地。這時,蓬萊閣內的彌陀寺香火復盛,漸漸擴建成今天的規(guī)模。
彌陀,是號稱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彌陀佛的簡稱(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彌陀寺,是供奉阿彌陀佛的寺廟。
這里是彌陀寺前殿,東邊是密跡金剛,西邊是那羅延金剛,兩位金剛各手持寶杵,成為護衛(wèi)寺院的第一道防線。
這里是祖師殿(西廂),中間主尊為慧遠法師。他的右側為劉遺民、恒伊,左邊為陶淵明、慧然。
慧遠在江州刺史恒伊的資助下,在廬山的西林寺東面建起東林寺,東林寺的選址和建起,構成宗教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融為一體的園林,體現了中國寺廟園林的雛形,在中國佛教史上留下燦爛的一頁。后來慧遠在東林寺創(chuàng)立凈土宗,東林寺就成為凈土宗祖庭,慧遠成為凈土宗一代祖師。為紀念江州刺史恒伊功德,將他塑在慧遠的身旁。公元402年,慧遠邀集劉遺民、慧然等123 人建齋立誓,建立了中國佛教最早的結社--白蓮社。白蓮社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佛教凈土法門的興起。劉遺民、慧然功不可沒,被塑在慧遠左右。
東林寺的前面有一條小溪,名叫虎溪?;圻h專心修行,足不出戶,所以送客的時候從來不過虎溪橋。如果過了虎溪橋,神虎便會大聲吼叫,提醒慧遠。一次他送陶淵明和劉遺民,邊談邊走,不知不覺便過了虎溪,神虎便吼叫不止,三人相視大笑。這一則文苑佳話,被稱為'虎溪三笑',流傳到現在。
這里是關公殿(東廂),中間主尊為關公。關公,是我國東漢末年西蜀名將,官拜前將軍、漢壽亭侯爵位。宋代以后,統(tǒng)治者為鞏固政權需要,大力宣揚關羽的'忠義',關羽地位不斷提高。特別是元末著名小說《三國演義》問世以后,關羽名聲大震,由王升為帝,由帝升為大帝,成為華夏諸神中的一員,并為之修建關帝廟,獨立道觀。
關公怎么會到了佛寺里,成為佛界神明?相傳南朝高僧智者大師(智)在當陽玉泉寺居住時,當地鄉(xiāng)民反映:關公遇害,心懷憤恨,常于凄風苦雨之時顯靈大呼'還我頭來!'.智者大師敬仰關公為一代名將,仁義至極,因此設壇超度關公,并對關公靈位說法,關公聞法后,愿作佛弟子。智者大師念關公已入佛門,就將其塑在佛寺伽藍殿中。自此,關公成為釋、道、儒三教都敬奉的神明。旁邊供奉的是關公手下的幾員大將,分別是關平、王甫、周倉和趙累。
關公進入佛寺的原因還有一說:南朝陳與隋朝時的高僧智是中國天臺宗四祖。南朝陳后主贈名智為'?;燮兴_'.陳亡后,隋朝煬帝為智 受'菩薩戒',并尊他為'智者大師'.關公本是道教的神,而關公被佛教神化是源于《佛祖統(tǒng)記》卷六《智者傳》:天臺宗智在湖北當陽玉泉山建精舍,曾'見二人威儀如王,長者美髯而豐厚,少者冠帽而秀發(fā)'.自通姓名,乃關羽、關平父子,請于近山建寺,把關公列為伽藍神之一。如現在杭州的靈隱寺,就在十八伽藍神旁塑關公像供奉。玉泉山,原名覆舟山。因山有泉窟,玉泉流其中,至隋朝智居此后,改名玉泉山。
現在我們一起參觀一下彌陀寺的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羅漢。正中供奉的是阿彌陀佛。其左協侍為觀世音菩薩,右協侍為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他能夠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又稱'接引佛',為凈土宗敬奉的主要對象。傳說阿彌陀佛過去是一位國王,喜歡聽佛講經說法,所以放棄了王位,出家修行,法號'法藏'.他在佛前發(fā)下四十八愿,其中一個大愿就是:將來他成佛后,凡信奉他并讀誦他的名號的人,命終之時,佛就前往,接引其去西方極樂世界。后來,他經歷無數劫難,終于實現誓愿,成為阿彌陀佛,號'無量壽佛',他所在的世界為西方凈土極樂世界。您看他右手下垂,左手當胸,執(zhí)一蓮臺表示'弘揚佛法,度盡世間眾生苦'.據專門敘述阿彌陀佛及西方極樂世界的漢譯佛經《無量壽經》記載,阿彌陀佛在極樂凈土中,高站于蓮臺上,左右分別有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為協侍,構成'西方三圣'的組像。阿彌陀佛胸前有一' '(萬)字,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標志,象征太陽與火,在佛教中用來表示佛的智慧與慈悲無限。
觀世音,是以慈悲救苦為本愿的菩薩,又稱觀自在菩薩、觀音聲菩薩、窺音菩薩,略稱觀音菩薩,別稱救世菩薩、蓮華手菩薩、圓通大士。凡是遇難的人念叨他的名字,他就會順著聲音來救助,所以被稱為觀世音菩薩。
旁邊供奉的是十八羅漢,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羅漢是梵文阿羅漢的簡稱。和尚經修行,取得正果后,便可以成為羅漢。他們是奉佛主之命到世間拯救眾生的,常住世間不涅(不進行生死輪回)。中國佛教中經常提到的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以及五百羅漢等等。羅漢原來指的是原始的小乘佛教所達到的最高成就。據說,一個佛教徒修行,可能達到高低不同的四種成就,每種成就就叫一個果位。這四種果位是: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有點類似現在的學位,阿羅漢果就好像今天的最高學位,修成這個果位的和尚,就算是功成名就了,永遠也不會再投胎轉世遭受生死輪回之苦了。得到此果的人就稱為阿羅漢。
'蓬kǔn'圓形墻門:這個' kǔn'字指的是宮中的小路。蓬萊既然是一處仙界,這里的'蓬'二字便毫無疑問指的是仙宮中的路了。里面的門額上書有'勝境'二字。
萬民感德碑亭:這是萬民感德碑亭。清朝康熙皇帝曾降旨普免田賦一年,登州官吏以百姓感恩的名義,建起了這座碑亭。原碑早已毀壞,只剩下碑座,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碑亭為木石結構,式樣為八角十六柱,拱頂飛檐式。
丹崖仙境坊: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丹崖山并不高,但是因為它有了仙人的傳說和仙境的美稱,便名揚天下了。道教的求仙、尋仙和修仙,從一開始就與海中的神山聯系著。方士們很早就從事著去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覓取不死之藥的活動,并且慫恿帝王也去從事這類活動,三神山傳說的擴展,又引出了十洲三島的仙境。在凡界人間,被稱為道教勝地的主要有'三山、五岳、洞天、福地',我們現在所處的地方,就是道教勝地中的三山之一——蓬萊。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丹崖仙境坊,原來叫'丹崖勝境坊',是木質結構。清光緒末年被毀壞,民國初年修復后,改名'丹崖仙境坊',后又被毀壞,這是1981年下半年修復的。'丹崖仙境'四個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來蓬萊閣時題寫的。因為蓬萊閣坐落在丹崖山上,這里的石頭是紅褐色的,所以稱為'丹崖'.丹崖山古稱蓬萊島。自從有了三神山的傳說,在我們漢語的詞匯中,'蓬萊'二字便成了仙境的代名詞。蓬萊閣是建造在仙島丹崖之上的,所以便成了仙境的象征。這個牌坊是蓬萊閣上標志性比較強的一個建筑物,大家可以在此攝影 留念?!葒翌I導人都曾在這里留過影。
文山李啟垣在蓬萊閣上留下一副楹聯寫道:'眼前滄海難為水,身到蓬萊即是仙'.'神仙'二字是蓬萊有別于其它旅游 勝地的主要特色,也是蓬萊旅游叫得響的品牌,神仙的超脫與逍遙,自然是很具有魅力的。要做神仙之游,非蓬萊莫屬。
顯靈門:進入仙境自然有神仙顯靈,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顯靈門。顯靈門是天后宮的宮門。天后宮里供奉的是海神娘娘,過去漁民最崇敬的就是海神娘娘,常來這里祈禱海神娘娘保佑出海平安無事。
蓬萊閣景區(qū)導游詞(二)
世界著名的蓬萊閣就位于蓬萊城北靠海的丹崖山上。初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明清時期,此閣又經過多次重修,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中國四大名樓。這實際上是一組古建筑群,建筑面積達18900平方米,有6個主體建筑和其他輔助建筑。主體建筑分別是:蓬萊主閣、天后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里面展出的以及大殿柱子上的對聯和石刻都是著名文人的書畫作品。
當來到丹崖仙境坊,我們發(fā)現'丹崖仙境'4個漢字,是由原國家副主席董必武于1964年參觀蓬萊閣時題寫的。蓬萊閣是能看到海市的地方,很久以前就以仙境聞名。進入丹崖仙境坊,我們就似乎進入了仙境。您也許感覺到似乎成了神仙。
龍王宮初建于唐代,重建和擴建于宋代和元代,包括三個庭院:大門,前殿和后殿。
傳說龍能潛海,騰云駕霧,呼風喚雨。事實上龍只是先民虛構的作為征服自然的象征。他們期望龍的存在能夠對世間困難和苦難表示同情,并能夠幫助苦難者。因此,首先祭祀龍王的是漁民和船家。根據蓬萊風俗,農歷正月十三日漁燈節(jié),漁民敲鑼打鼓放鞭炮,給龍王送燈。
前殿中間的坐像是東海龍王敖廣,兩邊各有護法一尊。東西兩側塑有8位站官負責風、雨、雷、電等。
后殿是龍王寢室。在古代干旱時,人們來這里向龍王求雨。他們頭戴柳條帽,高喊'求大雨',然后抬出龍王塑像游街。不管他們走到哪兒,居民都給他們?yōu)⑺?。這種辦法還真奏效,不久就會下及時雨。
戲樓是當地漁民唱地方戲的地方。每年正月十六日,在天后宮都要舉辦廟會。當地漁民在戲臺上演出山東地方戲。
天后是海員和漁民的保護神,受到大多數沿海居民的愛戴。據統(tǒng)計,中國大約300多個縣、市建有天后宮。甚至在一些東南亞國家也建有祭祀天后的宮殿。蓬萊的天后宮是中國北方此種宮殿中最大的,由前殿、主殿和后殿組成。
前殿內站立兩尊塑像,名叫嘉應和嘉佑。據說他們是天后降服的妖怪,現在他們站立于此負責天后的安全。
主殿正中坐立的是天后,也就是海神娘娘,旁立4名伺女。東西兩邊站立的是龍王和文官。和其他地方的天后宮相比,蓬萊的天后宮與眾不同。東海、西海、南海和北海龍王都站在天后左右,他們成為天后的手下。你們想知道為什么嗎?一種說法是,歷代以來海神經過層層晉封。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她被封為天后,能夠控制海里的所有神仙妖怪。她的管轄遠遠超出了龍王的范圍,因此,四海龍王不得不聽他調遣。另一種說法是天妃曾經降服過東海龍王。后殿是天后的寢室。據說她單日睡東屋,雙日睡西屋。
在農歷三月二十三她的生日那天,人們舉行重大的儀式來祭祀天后。清代康熙曾經制定了祭祀標準和祭祀器具。遠近的男女同時來到天后宮跪拜祭祀天后。
蓬萊閣是蓬萊閣建筑群中的主建筑,初建于宋代(1061),以后各代都有重修擴建,形成現在的規(guī)模。主閣朝南,飛檐起翹,雕梁畫棟,雄偉壯觀。閣南的橫匾上'蓬萊閣'三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是由清代著名書法家鐵保書寫。另有許多其他名家的真跡,如宋代的蘇東坡、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翁方綱。這些碑刻都是對海山奇觀的生動記述,謳歌了仙閣勝景。
一樓為重要人物參觀蓬萊閣時的攝影資料展。
二樓再現了八仙醉酒的場景。八仙依次為鐵拐李、藍采和、何仙姑、漢鐘離、張果老、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他們各持寶物,神態(tài)各異,所以后來有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說法。八仙過海的傳說源于蓬萊。
這里是海市蜃樓的最著名的觀賞地。海市在一些科學家的科技書籍和作家的文學著作中都有描述。眾所周知的就是現代著名作家楊朔的散文――《海市》。
避風亭建于明代。高踞山顛,面臨大海,任憑室外狂風怒吼,亭內卻是紋絲不動。過去傳說亭內有避風珠阻止風吹進來。然而,其實原因在于它那獨特的建筑結構,可以說是人工建筑和自然環(huán)境的巧妙結合。北邊是短墻,其下是弧形懸崖。海風由海面吹來時隨即由弧形懸崖急劇上升,飛躍屋檐,向南而去。因此,亭內就無風可進了。
臥碑亭內橫臥一通石碑。這就是著名的臥碑,亭因碑而得名。兩面的碑文都是蘇東坡的手跡。內墻上嵌有著名書法家的手跡,彌足珍貴。
蘇公祠是為紀念宋代的蘇東坡而建。據說蘇東坡做了五天的登州府尹,但是他為當地人做了不少好事,同時也留下了不少詩文。而且,當他回到朝廷,向皇帝建議加強登州海防和減輕當地人民負擔,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當地人民感激蘇東坡,所以建祠紀念他。
三清殿祭祀的是三位道教始祖:原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道教是唯一根源于中國的主要宗教,并扎根于中國土壤。因此,這三尊神在中國廣為人知。
呂祖殿是祭祀八仙之一呂洞賓的地方。八仙過海的故事家喻戶曉,為什么單單建了一個呂祖殿,獨尊呂洞賓呢?原因是呂洞賓被尊為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而且也風流倜儻,所以他受到更多人的歡迎。
第4篇 蓬萊閣導游詞中英版
各位團友,咱們馬上就要到達素有“人間仙境”之稱的蓬萊了。在此小武先給各位介紹一下蓬萊的概況:蓬萊位于膠東半島最北端,煙臺市西北方向約75公里處,隸屬于煙臺,北臨渤、黃二海,與遼東半島隔海相望,全市總面積1128平方公里,總人口44.7萬。 但就是這樣一個總人口不足50萬的一個縣級市,每年確能接待海內外游客200多萬人次。是什么使中外游客不遠萬里、紛紛沓來呢?那是因為蓬萊是一方充滿神話傳說、千百年來令人神往的“人間仙境”。為什么說蓬萊是“人間仙境”呢?有兩個原因;
大家都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這故事發(fā)生在哪呀?對就發(fā)生在這里。相傳當年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越喝越高興不知不覺的就喝醉了。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游,并言定要憑個自的寶物渡海,不得乘舟。正所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鐵拐李用的是他的寶葫蘆,漢鐘離用的是他的芭蕉扇,呂洞賓用的是寶劍,荷仙姑用的是荷花,蘭采合用的是花籃,韓湘子用的是瀟,曹國舅用的是手中的護板,張果老和他的神驢用的是笙。都知道張果老有一怪癖,平日他倒騎著一頭毛驢,日能行萬里,當然這驢子也是一匹「神驢」,據說不騎的時候,就可以把牠折迭起來,放在皮囊里。還有一首詩來說明此舉,“舉世多少人,無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來教世人做事要?;仡^看,便于總結經驗。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蓬萊小城不大卻與八位神仙有緣。
另一個原因是跟“海市蜃樓”有關。相傳,很早以前,渤海中常常出現一些怪異的影像,當時,人們無法用科學的方法解釋這種現象,剛開始以為是妖怪,把他說成海中的達蛤蜊精吐出的氣,稱蛤蜊為“蜃”,非常害怕,燒香磕頭,祈禱“蜃”不要危害人間,久而久之,人們發(fā)現“蜃”并沒有威害人類,又把他說成是神山現世,傳說海中有仙山,山上的房屋是金銀修砌,樹上滿是玉石瑪瑙,還有仙人來回走動,最主要的是山上有長生不死藥。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為求大秦江山永固、個人長生不老,便慕名來到這里尋找神山,求長生不死藥。他站在海邊,眺望大海,只見海天盡頭有三座山非比尋常,還在不斷的變,其實他當時正是趕上了海市蜃樓,他驚奇的問隨駕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山。”秦始皇大喜,又問仙山叫什么名。方士說一座叫“瀛洲”因為秦始皇又叫秦“嬴政”,一座叫“方丈”,還有一座一時無法應答, 忽見海中有水草漂浮,靈機一動,便以草名“蓬萊”做了回答。“蓬萊”者, “蓬草蒿萊”也。就這樣“蓬萊”“方丈”“瀛洲”這三座神山就這樣傳開了。
到了漢武帝時期,他像秦始皇一樣聽說大海中有三座仙山,也來到這里尋找長生不老之藥。他為了能尋到仙山,在此專門修筑了一座小城,在這里住了很久,每日登上丹崖山眺望大海,但是,他沒有秦始皇幸運,沒看到海市蜃樓,也沒找到長生不老之藥,就下令將他在海邊望神山而修筑的小城賜名為蓬萊,聊以自慰。從此,這座小城就叫做蓬萊了。
其實秦皇漢武也好,普通百姓也好,之所以不遠萬里來到蓬萊,都是來訪仙蹤、尋仙藥的,都盼望能象仙人一樣自由自在、長生不老。把蓬萊奉之為“仙境”,實際上都是海市蜃樓給鬧得。其實海市蜃樓是一種大氣光學現象,是光線通過密度不同的介質時發(fā)生的折射或反射的現象。而作為介質大氣,它的密度是不完全相同的,通常是隨著氣溫的變化而變化的,溫度越高密度越小,溫度越低密度越大。海市一般出現在春夏兩季,要海中有霧,還要刮東南風一到二級,這些條件具備后好要有最佳的觀賞角度才能看到。為什么蓬萊這邊經常出現海市現象呢?這同它所在的地理位置有關。蓬萊地處渤、黃海的分界線,而渤海的氣溫偏低,尤其是在春夏、
去年五月二十三日在蓬萊閣和八仙渡景區(qū)以東海域上空,出現了極為罕見的“海市蜃樓”奇觀。當時小武帶了一個十六人的團隊在蓬萊八仙渡景區(qū)游覽,大約三點左右蓬萊海濱薄霧漸退,上空先是出現淺黃色帶狀云霧,并逐漸轉白,大家還在開玩笑說:“看,海市蜃樓。”沒想到從四點五十分開始,海域上空出現了大團云彩,海市蜃樓真的出現了。蓬萊閣和八仙渡景區(qū)上空出現了“海市蜃樓”。此次的“海市蜃樓”與以往出現的大不相同,清晰度非常高,呈現的是一幅城市景象。有高樓大廈、燈塔、城區(qū)道路非常清楚,還好像好像有人、車走動;并且還在不斷的變換,這次海市奇觀是自一九八八年以來規(guī)模最大、持續(xù)時間最長、最為清晰的一次。希望咱們大家這次也能幸運的看到海市蜃樓,真的看不到也不用感到遺憾,去年的海市蜃樓影像已經被八仙渡景區(qū)的工作人員用攝像機拍了下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下。
現在的蓬萊還是“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全國衛(wèi)生城市”。 除此之外,蓬萊物產豐富,資源富饒。咱們大家在這一路上都看到了,兩旁的田地里都是果樹和葡萄架,蓬萊是全國優(yōu)質釀酒葡萄和紅富士蘋果的主要產區(qū)。全市葡萄種植面積8萬畝,葡萄酒生產能力達到8萬噸,占國內總產量的1/5,是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蓬萊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并開采的 20余種,其中,黃金年產量16萬兩,位居全國第三。第一在哪?也在山東,并且也在煙臺,那就是有著“金城天府”之稱的招遠?,F在整個煙臺的黃金產量占全國黃金總產量的1/5。以就是說,您擁有5克黃金中就有一克是產自山東煙臺的。那么有朋友問我:這里遍地黃金,是不是能買到便宜的黃金帶回去?那小武告訴大家,會讓您失望了,因為黃金是國家統(tǒng)一牌價銷售的,黃金在這里和在您的家鄉(xiāng)價格是差不多的。但是,這里的鉆石、珠寶、玉石卻比任何地方都便宜,正所謂是黃金有價玉無價。這里的鉆石為什么便宜?大家是不是都聽過這樣一句廣告語: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帶比爾思。帶比爾思集團是世界最大的珠寶商,他在蓬萊設立了一個大型的珠寶加工廠,又把他的地礦陳列館無償的捐獻給了蓬萊政府,作為科普教育基地,咱們在游覽完景點的時候是會去參觀的。同時您還可以把您身上佩帶的鉆石、紅寶石、藍寶石、玉墜等讓專家為您免費鑒定一下。這里小武就不在多做介紹了,到時候陳列館的講解員會給大家做更詳細的講解。
現在距離蓬萊還有一段距離,借這點時間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吧!(穿插八仙小故事)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眼前滄海難為水,身到蓬萊既是仙;海上仙境不可尋,人間仙境尋神仙。蓬萊已經到了,就讓讓我們一起沿著往日帝王尋仙的足跡,走進人間仙境去拜會諸位神仙吧!
第5篇 蓬萊閣導游詞
大家都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這故事發(fā)生在哪呀?對就發(fā)生在這里。相傳當年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越喝越高興不知不覺的就喝醉了。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游,并言定要憑個自的寶物渡海,不得乘舟。正所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鐵拐李用的是他的寶葫蘆,漢鐘離用的是他的芭蕉扇,呂洞賓用的是寶劍,荷仙姑用的是荷花,蘭采合用的是花籃,韓湘子用的是瀟,曹國舅用的是手中的護板,張果老和他的神驢用的是笙。都知道張果老有一怪癖,平日他倒騎著一頭毛驢,日能行萬里,當然這驢子也是一匹「神驢」,據說不騎的時候,就可以把牠折迭起來,放在皮囊里。還有一首詩來說明此舉,舉世多少人,無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來教世人做事要?;仡^看,便于總結經驗。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蓬萊小城不大卻與八位神仙有緣。
另一個原因是跟海市蜃樓有關。相傳,很早以前,渤海中常常出現一些怪異的影像,當時,人們無法用科學的方法解釋這種現象,剛開始以為是妖怪,把他說成海中的達蛤蜊精吐出的氣,稱蛤蜊為蜃,非常害怕,燒香磕頭,祈禱蜃不要危害人間,久而久之,人們發(fā)現蜃并沒有威害人類,又把他說成是神山現世,傳說海中有仙山,山上的房屋是金銀修砌,樹上滿是玉石瑪瑙,還有仙人來回走動,最主要的是山上有長生不死藥。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為求大秦江山永固、個人長生不老,便慕名來到這里尋找神山,求長生不死藥。他站在海邊,眺望大海,只見海天盡頭有三座山非比尋常,還在不斷的變,其實他當時正是趕上了海市蜃樓,他驚奇的問隨駕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山。秦始皇大喜,又問仙山叫什么名。方士說一座叫瀛洲因為秦始皇又叫秦嬴政,一座叫方丈,還有一座一時無法應答, 忽見海中有水草漂浮,靈機一動,便以草名蓬萊做了回答。蓬萊者, 蓬草蒿萊也。就這樣蓬萊方丈瀛洲這三座神山就這樣傳開了。
到了漢武帝時期,他像秦始皇一樣聽說大海中有三座仙山,也來到這里尋找長生不老之藥。他為了能尋到仙山,在此專門修筑了一座小城,在這里住了很久,每日登上丹崖山眺望大海,但是,他沒有秦始皇幸運,沒看到海市蜃樓,也沒找到長生不老之藥,就下令將他在海邊望神山而修筑的小城賜名為蓬萊,聊以自慰。從此,這座小城就叫做蓬萊了。
其實秦皇漢武也好,普通百姓也好,之所以不遠萬里來到蓬萊,都是來訪仙蹤、尋仙藥的,都盼望能象仙人一樣自由自在、長生不老。把蓬萊奉之為仙境,實際上都是海市蜃樓給鬧得。其實海市蜃樓是一種大氣光學現象,是光線通過密度不同的介質時發(fā)生的折射或反射的現象。而作為介質大氣,它的密度是不完全相同的,通常是隨著氣溫的變化而變化的,溫度越高密度越小,溫度越低密度越大。海市一般出現在春夏兩季,要海中有霧,還要刮東南風一到二級,這些條件具備后好要有最佳的觀賞角度才能看到。為什么蓬萊這邊經常出現海市現象呢?這同它所在的地理位置有關。蓬萊地處渤、黃海的分界線,而渤海的氣溫偏低,尤其是在春夏、
去年五月二十三日在蓬萊閣和八仙渡景區(qū)以東海域上空,出現了極為罕見的海市蜃樓奇觀。當時小武帶了一個十六人的團隊在蓬萊八仙渡景區(qū)游覽,大約三點左右蓬萊海濱薄霧漸退,上空先是出現淺黃色帶狀云霧,并逐漸轉白,大家還在開玩笑說:看,海市蜃樓。沒想到從四點五十分開始,海域上空出現了大團云彩,海市蜃樓真的出現了。蓬萊閣和八仙渡景區(qū)上空出現了海市蜃樓。此次的海市蜃樓與以往出現的大不相同,清晰度非常高,呈現的是一幅城市景象。有高樓大廈、燈塔、城區(qū)道路非常清楚,還好像好像有人、車走動;并且還在不斷的變換,這次海市奇觀是自一九八八年以來規(guī)模最大、持續(xù)時間最長、最為清晰的一次。希望咱們大家這次也能幸運的看到海市蜃樓,真的看不到也不用感到遺憾,去年的海市蜃樓影像已經被八仙渡景區(qū)的工作人員用攝像機拍了下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下。
現在距離蓬萊還有一段距離,借這點時間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吧!(穿插八仙小故事)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眼前滄海難為水,身到蓬萊既是仙;海上仙境不可尋,人間仙境尋神仙。蓬萊已經到了,就讓讓我們一起沿著往日帝王尋仙的足跡,走進人間仙境去拜會諸位神仙吧!
第6篇 山東蓬萊閣導游詞范文
蓬萊閣位于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市,是一處古建群。蓬萊閣的主體建筑建于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素以“人間仙境”著稱于世,其“八仙過?!眰髡f和“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外。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山東蓬萊閣導游詞范文,歡迎借鑒參考。
山東蓬萊閣導游詞(一)
關于蓬萊這個名稱的來歷,據說與漢武帝有關,為了長生不老藥,漢武帝和秦始皇一樣,聽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州三座仙山,所以就來到這里站在海邊的小山頭上眺望,結果并沒有看到仙山,但為求長生不老,就下令將他在海邊望神山所筑的小城命名為蓬萊,所以蓬萊一名由此而來。
蓬萊是山海名邦,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成為“仙境”,這可能與海市蜃樓有關,海市蜃樓是蓬萊吧十大仙境之一,當地人叫做“神仙現市”一般吃現在春夏兩季,不知諸位是否有親眼目睹的幸運。
蓬萊的蓬萊閣馳名中外,他是我國的名勝古跡,他與滕王閣,岳陽樓,黃鶴樓,并稱中國四大古樓,至今己有940年的歷史了,蓬萊閣古建筑群經過了宋明清三代不斷擴建到現在的規(guī)模,它主要包括三清殿,呂祖殿,天后宮,龍王宮,彌陀寺,蓬萊閣六大建筑群,共一百多間,整個古建筑群樓臺殿閣分布得宜,寺廟園林交錯回應,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現已成為馳名中外的旅游勝地。
現在我們到已到達目的地,我們拾級而上,開始游覽仙境。
好,朋友們跟著我往上走,我們來到的就是蓬萊閣內的唯一的一佛教建筑“彌陀寺”,始建于唐代。彌陀是阿彌陀佛的簡稱,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這里便是彌陀寺的前殿了,右邊的是密跡金剛,左邊的是那羅延金剛,成為護衛(wèi)寺院的第一道防線。現在我們先看左手邊的祖師殿,供奉的是慧遠法師。他曾在廬山的西林寺的東面建起東林寺,成為凈土宗祖庭,慧遠則就是凈土宗的祖師了。站在他右手邊的陶淵明,慧然,左手邊的是劉遺民,恒伊,我想大家一定會問為什么詩人陶淵明會在這,大家有知道的么?大家都知道,陶淵明是隱居過廬山,他好交賢士,不避官民,而慧遠是得道高僧,學問淵博,陶淵明自然要與她交往啊,他倆亦師亦友,開啟了名士名僧交往的先河。好,我們接著看看右手邊的關公殿。相信大家對關公都很熟悉,他是我國東漢末年西蜀名將。宋代以后,統(tǒng)治者為鞏固政權需要,大力宣揚關羽的“忠義”,使關羽的地位不斷提高。特別是元末著名小說《三國演義》問世以后,關羽名聲大震,由王升為帝,由帝升為大帝,成為華夏諸神中的一員,并為之修建關帝廟,獨立道觀。旁邊供奉的是關公的手下的幾員大將,分別是關平,王甫,周倉和趙累?,F在我們一起參觀一下彌陀寺的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羅漢。正中間的便是阿彌陀佛。其左協侍為觀世音菩薩,右手邊為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的胸前有一“萬”字符,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標志,象征太陽與火,在佛教中用來表示佛的智慧與慈悲無限。觀世音,是以慈悲救苦為本愿的菩薩,凡是遇難的人念叨他的名字,他就會順著聲音來救助,所以被稱為觀世音菩薩。旁邊供奉的是十八羅漢,大家現在可以自由的參觀欣賞一下彌陀寺。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是“丹崖仙境坊”,“丹崖仙境”四個字是董必武在來這里時親筆所書,為什么叫做“丹崖”呢?那是因為蓬萊閣所在的這個小山崖上的石頭是紅色的,所以叫做“丹崖”,那為什么要在這個地方設一道“丹崖仙境仿”呢?這主要是因為蓬萊閣被稱為“仙境”,而這素有先仙境之門之稱,也就是說,過了這座們,我們就真正進入丹崖仙境了,怎么樣?大家是不是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呢?我有個建議,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希望給各位現任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各位仙人請看,我們面前的就是龍王宮了。他建于唐貞觀年間,是廣大漁民祈求海上平安的。龍王宮包括山門,前殿,正殿后殿。走進龍王宮前殿,這里是龍王宮的前殿,里邊供奉的是龍王的兩位守門大將,東為定海將軍,西為靖海將軍。是龍王的守護神,正殿保持的是宋代的建筑風格,看起來莊重樸實,屋頂為蕪殿頂,在古時的宮殿廟宇中只有最最貴的建筑物才能使用,可見當時龍王在人們心中的德地位非常高。正殿里供奉的事東海龍王敖廣,傳說龍王能潛入海底騰于天空能夠興風布雨,所以古人希望有神龍存在,更加希望神龍能憐憫人間的苦衷給人以救援,因此最先尊崇龍王的正是出沒風浪的漁民和漂洋過海的傳家,在我們蓬萊沿海有這樣一個民俗每年農歷正月13是漁燈節(jié),這天人們會敲鑼打鼓,鳴鞭放炮,載歌載舞的道海邊為龍王送燈。這里是龍王宮的正殿。請看中間端坐的是東海龍王敖廣。他身邊站立的是八位站官。東邊第一位是巡海夜*千里眼,雷公和電母。西邊第一位站官是趕漁郎,順風耳。風婆。雨神。八名站官分工明確,各負其責,聽命于龍王的調遣。后面還有龍王宮的后殿。過去這里有龍王的木雕像和龍王出行的步輦、儀仗,那是人們?yōu)榱饲笥晁O的。大家現在可以細細欣賞一下。
大家跟我這邊走,一會我們將走到聞名的天后宮了,六個單體建筑中規(guī)模最大的就是天后宮了,天后宮供奉的這位就是天后娘娘,她在福建和寶島一帶被稱為“媽祖”現在我們在天后宮的前殿,兩位門神,東為嘉應,西為嘉佑,他們都是保護天后的神將,我們前面的這座們叫垂花門,由們上兩個倒垂花蕾而得名,古時只有皇族內眷才用這種飾物,可見天后娘娘的地位之高,步入垂花門就是天后宮正殿了,供奉的事天后娘娘,的她俗名叫做林默,福建莆田人,據說她剛剛被生下來的時候紅光滿室,異氣飄香,生下來到滿月都沒哭,默默無聲,所以其父親取名為林默娘。于是她就在海邊經常幫助漁民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海難,不幸的是她二十八歲那一年在海上遇難了,人們?yōu)榱思o念她,就在海邊建起了供奉她的廟宇。據說她非常的靈驗,阿有求必應,所以這里是整個蓬萊閣香火最旺盛的地方……后殿是天后的寢殿,門上的匾額;福錫丹崖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費心我題寫的——意為天后娘娘吧福氣賜給每一位來丹崖山的人。現往我們帶著海神娘娘的福氣繼續(xù)往前走。
現在我們來到了蓬萊閣主閣了,蓬萊閣坐落在丹崖山頂,有人提”登山北方第一閣,身在蓬萊即是仙”蓬萊閣經宋明清不斷擴建至現在的規(guī)模,蓬萊閣有四面回廊,立有明珠16跟,正門上懸“蓬萊閣”三個大字是明代書法家鐵報所寫,大家在蓬萊閣上遠眺,既可以鳥瞰萊是的市容市貌,還能觀賞渤海黃海的驚濤駭浪,蓬萊閣底層北墻上鑲嵌有“海不揚波”“碧海清波”“環(huán)海鏡清”等子,“碧海清波”是清代書法家露琪光的字跡,彌足珍貴,這就是避風亭了。避風亭坐南朝北,冬季任憑北風呼嘯,在里面感覺不到一絲風,過去傳說每逢這里狂風大作,就會有一個身穿紅肚兜的童子嘴銜避風珠坐在這里,為此,避風亭充滿了神奇色彩,其實避風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亭前有齒狀的矮城墻,城墻下面是成弧形的懸崖絕壁,風從海面吹來,隨即又懸崖急速上升,越亭檐而過,二十因為亭內單面無窗,恰形成空氣死流角,空氣不能對流。我國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來著曾寫到:面北當風,風力雖狂絕不入,開軒秉燭,燭光故小竟長明。生動描繪了避風亭的神奇避風效果。
下面的這個祠堂是蘇公祠顯而易見是為了紀念蘇軾而建的。中間這幅是蘇東坡肖像刻石拓本。他曾在登州做過五日知州。但救在這短短的五天時間里為蓬萊人民做了兩件大好事。一是修筑海防,二是減免百姓的鹽稅。至今在蓬萊民間還流傳著“五日知登州,千年蘇公祠”的美談。
好了下面我們要去的就是蓬萊閣中道教的主要建筑三清殿了。它的門神是誰呢?對了,就是哼哈二將,里面供奉的是道教的三位神仙,是道教的最高統(tǒng)帥。中間的為原始天尊,右邊為靈寶天尊,左邊的是道德天尊。
好了,現在大家自由參觀,半小時后大家集合。
山東蓬萊閣導游詞(二)
蓬萊閣位于煙臺的蓬萊市內。蓬萊的魅力不僅在于它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蒼茫的山海風光,還在于它有著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渡胶=洝泛汀斗舛U書》把蓬萊、瀛洲、方丈三座神山描繪的活靈活現。于是便引得齊威王派出探險家出海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等。據史料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虛幻神奇演繹出海山三神山的傳說,惟妙惟肖的描繪出一個令人向往的神仙世界,為蓬萊平添了幾分神采。后來“八仙過海”的故事也加盟到這里,就更加生動迷人了,被稱為“人間仙境”也就名副其實了。
現在的蓬萊閣景區(qū)以丹崖山為中心,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是一處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與一體的名勝風景區(qū)。蓬萊閣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經過了宋、明、清三代不斷地擴建和改建,形成現在的規(guī)模。
蓬萊閣矗立于丹崖山上,云海簇擁浪山輕托,海山美景層出不窮。整個規(guī)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由蓬萊閣、天后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六大單體及其附屬建筑組成,占地面積1.89萬平方公里。因為蓬萊閣的神奇景象和宏偉規(guī)模,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為“中國四大名樓”。閣內文人墨寶、楹聯石刻,不勝枚舉。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2月24日蓬萊閣景區(qū)成為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qū)。
好了,說著我們已經到了蓬萊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沿著往日帝王尋仙的足跡,走進人間仙境去拜會諸位神仙吧!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蓬萊閣的正門前,大家請看“人間蓬萊”坊,這是四柱沖天式單檐彩繪坊,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為蘇東坡的手跡。內外兩邊柱子上分別鐫刻的書畫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心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楹聯,昭示此牌樓為仙境之門,游人入門即可做神仙之游。
接下來看到的是彌陀寺,始建于唐代,這是蓬萊閣景區(qū)內唯一座佛教寺廟。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羅漢。正中的是阿彌陀佛,左面是觀世音菩薩,右面是大勢至菩薩。
大家現在看到的便是“丹崖仙境”坊,坊額“丹崖仙境”四個字是董必武提寫的。進入仙境自然有神仙顯靈,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顯靈門。過了顯靈門我們往西走,就到了龍王宮。龍王宮的前殿里面供奉的是龍王的兩位守門大將,東為定海將軍,西為靖海將軍。走進龍王宮的正殿,中間坐的是東海龍王敖廣。東邊站立的分別是巡海夜叉、千里眼、雷公和電母。西邊的分別是趕魚郎、順風耳、風神和雨神。
繼續(xù)前行,我們已經走進了天后宮的前殿,首先大家可以看到墻上有一個字,大家知不知道這是一個什么字呢?對,“壽”字,只不過這個壽字和普通的壽字不同,它是由我國五代老祖陳摶所書的,它是由三個字組成的,分別是“富”、“弗”、“林”組成了一個“壽”字,意思是告訴我們:要想富,要想長壽,就一定要多種樹。
再往前走我們便來到了正殿,大家可以看一下,正中供奉的這位就是天后娘娘,她在福建和寶島一帶被稱為“媽祖”,她的俗名叫做林默,福建莆田人,據說她剛剛被生下來的時候不會哭,所以她父母便給她取了個名字叫林默娘,她非常的聰明,五歲時就會誦經,十二歲時對海事感應非常靈驗,于是她就在海邊經常幫助漁民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海難,不幸的是她二十八歲那一年在海上遇難了,人們?yōu)榱思o念她,就在海邊建起了供奉她的廟宇。據說她非常的靈驗,有求必應,所以這里是整個蓬萊閣香火最旺盛的地方。
繼續(xù)前行,在我們左手邊的就是“碧海丹心”刻石。“碧海丹心”四個字是馮玉祥先生寫的。那么他為什么要在這里寫下“碧海丹心”四個字呢?據說,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后,日本開始大規(guī)模侵占我國,蔣中正不但不主張抗日,而且還挑起內戰(zhàn),馮玉祥被蔣中正挾制,不能參加抗日,情緒非常低落。國民的政府中另外一個愛國將領李烈鈞就于1934年的五月份邀請馮玉祥到蓬萊游玩,共商抗日之計,當時李烈鈞寫下了一幅對聯,上聯是:攻錯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下聯是:江山如畫,全憑赤手挽乾坤。讓馮玉祥出一個橫批,于是馮玉祥就提筆寫下了“碧海丹心”這四個字,后人為了紀念他,就把這四個字刻在了這里。
大家再往這邊看,這就是主體建筑“蓬萊閣”了,它與我國的岳陽樓、黃鶴樓以及滕王閣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名樓。它建于宋嘉佑六年,上面“蓬萊閣”三個字是由清代的書法家鐵保所書?,F在一樓是一些蓬萊的風景圖片展覽,二樓留有八仙醉酒的蠟像。
穿過蓬萊閣,來到后面。
避風亭,原名海市亭,建于正德八年(1513)知府嚴泰修建。亭內壁嵌刻石25方,其中有明代袁可力的觀海市詩,董其昌代書,溫如玉刻石,珠聯璧合,堪成稱三絕。另外還有清代施閏章、孔繼涑手跡,屬十分珍貴之墨寶。不過我要說的神奇迷離之處并不在此,而是避風亭的建筑高踞山巔,面臨大海,然而不管刮什么樣的風,你在亭內點燃一支蠟燭,火苗也會紋絲不動。朋友,你不覺得這很神秘嗎?
現在讓我來告訴你這其中的奧秘吧,避風亭的北面是一堵高高的城墻,城墻高至亭的半腰,城的外壁又呈弧形。所以當北風吹到弧形墻壁時,便形成了一股強烈氣流,急劇上升。飛越屋脊,向南而去,亭內便無風可入。再加上亭的東西南三面都是墻壁,只有北面留有門窗,空氣不能對流。因此,盡管海風呼嘯,門窗洞開,亭內卻風絲不動,燭光不驚。
繼續(xù)往東走來到的是臥碑亭。它是以蘇軾的《海市詩》、《書吳道子畫后》橫幅碑而得名的。碑的正面是行草《書吳道子畫后》,背面是楷書《海市詩》。碑文前面的字小后面的字大,大家都知道蘇軾也是喜歡喝酒做詩,酒助興時便越來越豪放了。經過專家鑒定這是蘇軾的真跡。這邊還有清朝人龔保題的聯語“海市蜃樓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就是說神仙仙境都是虛幻不真實的,只有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的人才是真正的神仙。
繼續(xù)前行我們便來到了蘇公祠,蘇公祠是了為紀念蘇東坡而建的。中間這幅是蘇東坡肖像刻石拓本,正本在廣州的六容寺。他曾在登州做過五日知州。但救在這短短的五天時間里為蓬萊人民做了兩件大好事。一是修筑海防,二是減免百姓的鹽稅。至今在蓬萊民間還流傳著“五日知登州,千年蘇公祠”的美談。
這個叫做賓日樓,又稱望日樓,登樓遠望,視野開闊,使觀日出的好地方。當年大型歷史舞蹈史詩《東方紅》,曾選擇這里作背景,該片開頭的日出的畫面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旁邊的就是蓬萊閣標志性建筑普照樓,我們從山下看的最高的建筑就是它了。在過去是指示航標的燈塔。
我們站在這兒看一下蓬萊水城,又名備倭城。是我國古代第一港,東方的門戶。漢代以來就被列為軍事重鎮(zhèn)。宋慶歷二年,當時水軍駕駛的艦船叫“刀魚船”,這座寨城就叫“刀魚寨”。明洪武九年,明朝政府為了防止倭寇的侵襲,就在刀魚寨的基礎上修建了碼頭,形成了今日水城雛形。水城有兩個門,北門叫水門,是出入海上的咽喉。南門叫振陽門,與陸路相通。這也是戚繼光操練水師的地方。
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殿是呂祖殿,呂祖就是呂洞賓,亭內有呂洞賓像碑。再往前走就到了三清殿,里面供奉的是道教的三位始祖,他們分別是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
再往前走,我們便來到了蓬萊閣的最后一個景點——白云宮。相傳呢白云宮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在《天仙配》中,七仙女有一句唱詞,“我家本住蓬萊村”。七仙女所住的蓬萊村,當然是凌霄中的仙宮了,所以,出了這白云宮門,就算又回到了凡間。
好了,以上就是蓬萊閣主要的景點了,大家現在可以拍照留念,15分鐘后,我們在此集合上車,前往下一個景點。
山東蓬萊閣導游詞(三)
世界著名的蓬萊閣就位于蓬萊城北靠海的丹崖山上。初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明清時期,此閣又經過多次重修,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中國四大名樓。這實際上是一組古建筑群,建筑面積達18900平方米,有6個主體建筑和其他輔助建筑。主體建筑分別是:蓬萊主閣、天后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里面展出的以及大殿柱子上的對聯和石刻都是著名文人的書畫作品。
龍王宮初建于唐代,重建和擴建于宋代和元代,包括三個庭院:大門,前殿和后殿。
傳說龍能潛海,騰云駕霧,呼風喚雨。事實上龍只是先民虛構的作為征服自然的象征。他們期望龍的存在能夠對世間困難和苦難表示同情,并能夠幫助苦難者。因此,首先祭祀龍王的是漁民和船家。根據蓬萊風俗,農歷正月十三日漁燈節(jié),漁民敲鑼打鼓放鞭炮,給龍王送燈。
前殿中間的坐像是東海龍王敖廣,兩邊各有護法一尊。東西兩側塑有8位站官負責風、雨、雷、電等。
后殿是龍王寢室。在古代干旱時,人們來這里向龍王求雨。他們頭戴柳條帽,高喊“求大雨”,然后抬出龍王塑像游街。不管他們走到哪兒,居民都給他們?yōu)⑺?。這種辦法還真奏效,不久就會下及時雨。
戲樓是當地漁民唱地方戲的地方。每年正月十六日,在天后宮都要舉辦廟會。當地漁民在戲臺上演出山東地方戲。
天后是海員和漁民的保護神,受到大多數沿海居民的愛戴。據統(tǒng)計,中國大約300多個縣、市建有天后宮。甚至在一些東南亞國家也建有祭祀天后的宮殿。蓬萊的天后宮是中國北方此種宮殿中最大的,由前殿、主殿和后殿組成。
前殿內站立兩尊塑像,名叫嘉應和嘉佑。據說他們是天后降服的妖怪,現在他們站立于此負責天后的安全。
主殿正中坐立的是天后,也就是海神娘娘,旁立4名伺女。東西兩邊站立的是龍王和文官。和其他地方的天后宮相比,蓬萊的天后宮與眾不同。東海、西海、南海和北海龍王都站在天后左右,他們成為天后的手下。你們想知道為什么嗎?一種說法是,歷代以來海神經過層層晉封。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她被封為天后,能夠控制海里的所有神仙妖怪。她的管轄遠遠超出了龍王的范圍,因此,四海龍王不得不聽他調遣。另一種說法是天妃曾經降服過東海龍王。
后殿是天后的寢室。據說她單日睡東屋,雙日睡西屋。
在農歷三月二十三她的生日那天,人們舉行重大的儀式來祭祀天后。清代康熙曾經制定了祭祀標準和祭祀器具。遠近的男女同時來到天后宮跪拜祭祀天后。
蓬萊閣是蓬萊閣建筑群中的主建筑,初建于宋代(1061),以后各代都有重修擴建,形成現在的規(guī)模。主閣朝南,飛檐起翹,雕梁畫棟,雄偉壯觀。閣南的橫匾上“蓬萊閣”三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是由清代著名書法家鐵保書寫。另有許多其他名家的真跡,如宋代的蘇東坡、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翁方綱。這些碑刻都是對海山奇觀的生動記述,謳歌了仙閣勝景。
一樓為重要人物參觀蓬萊閣時的攝影資料展。
二樓再現了八仙醉酒的場景。八仙依次為鐵拐李、藍采和、何仙姑、漢鐘離、張果老、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他們各持寶物,神態(tài)各異,所以后來有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說法。八仙過海的傳說源于蓬萊。
這里是海市蜃樓的最著名的觀賞地。海市在一些科學家的科技書籍和作家的文學著作中都有描述。眾所周知的就是現代著名作家楊朔的散文――《海市》。
避風亭建于明代。高踞山顛,面臨大海,任憑室外狂風怒吼,亭內卻是紋絲不動。過去傳說亭內有避風珠阻止風吹進來。然而,其實原因在于它那獨特的建筑結構,可以說是人工建筑和自然環(huán)境的巧妙結合。北邊是短墻,其下是弧形懸崖。海風由海面吹來時隨即由弧形懸崖急劇上升,飛躍屋檐,向南而去。因此,亭內就無風可進了。
臥碑亭內橫臥一通石碑。這就是著名的臥碑,亭因碑而得名。兩面的碑文都是蘇東坡的手跡。內墻上嵌有著名書法家的手跡,彌足珍貴。
蘇公祠是為紀念宋代的蘇東坡而建。據說蘇東坡做了五天的登州府尹,但是他為當地人做了不少好事,同時也留下了不少詩文。而且,當他回到朝廷,向皇帝建議加強登州海防和減輕當地人民負擔,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當地人民感激蘇東坡,所以建祠紀念他。
三清殿祭祀的是三位道教始祖:原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道教是唯一根源于中國的主要宗教,并扎根于中國土壤。因此,這三尊神在中國廣為人知。
呂祖殿是祭祀八仙之一呂洞賓的地方。八仙過海的故事家喻戶曉,為什么單單建了一個呂祖殿,獨尊呂洞賓呢?原因是呂洞賓被尊為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而且也風流倜儻,所以他受到更多人的歡迎。
第7篇 介紹蓬萊閣的導游詞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素有“人間仙境”之稱的蓬萊閣參觀旅游。我是本次為你服務的導游員。
蓬萊閣位于煙臺的蓬萊市內。蓬萊的魅力不僅在于它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蒼茫的山海風光,還在于它有著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渡胶=洝泛汀斗舛U書》把蓬萊、瀛洲、方丈三座神山描繪的活靈活現。于是便引得齊威王派出探險家出海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等。據史料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虛幻神奇演繹出海山三神山的傳說,惟妙惟肖的描繪出一個令人向往的神仙世界,為蓬萊平添了幾分神采。后來“八仙過?!钡墓适乱布用说竭@里,就更加生動迷人了,被稱為“人間仙境”也就名副其實了。
現在的蓬萊閣景區(qū)以丹崖山為中心,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是一處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與一體的名勝風景區(qū)。蓬萊閣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經過了宋、明、清三代不斷地擴建和改建,形成現在的規(guī)模。
蓬萊閣矗立于丹崖山上,云海簇擁浪山輕托,海山美景層出不窮。整個規(guī)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由蓬萊閣、天后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六大單體及其附屬建筑組成,占地面積1.89萬平方公里。因為蓬萊閣的神奇景象和宏偉規(guī)模,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為“中國四大名樓”。閣內文人墨寶、楹聯石刻,不勝枚舉。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2年12月24日蓬萊閣景區(qū)成為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qū)。
好了,說著我們已經到了蓬萊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沿著往日帝王尋仙的足跡,走進人間仙境去拜會諸位神仙吧!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蓬萊閣的正門前,大家請看“人間蓬萊”坊,這是四柱沖天式單檐彩繪坊,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為蘇東坡的手跡。內外兩邊柱子上分別鐫刻的書畫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心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楹聯,昭示此牌樓為仙境之門,游人入門即可做神仙之游。
接下來看到的是彌陀寺,始建于唐代,這是蓬萊閣景區(qū)內唯一座佛教寺廟。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羅漢。正中的是阿彌陀佛,左面是觀世音菩薩,右面是大勢至菩薩。
大家現在看到的便是“丹崖仙境”坊,坊額“丹崖仙境”四個字是董必武提寫的。進入仙境自然有神仙顯靈,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顯靈門。過了顯靈門我們往西走,就到了龍王宮。龍王宮的前殿里面供奉的是龍王的兩位守門大將,東為定海將軍,西為靖海將軍。走進龍王宮的正殿,中間坐的是東海龍王敖廣。東邊站立的分別是巡海夜叉、千里眼、雷公和電母。西邊的分別是趕魚郎、順風耳、風神和雨神。
再往前走我們便來到了正殿,大家可以看一下,正中供奉的這位就是天后娘娘,她在福建和臺灣一帶被稱為“媽祖”,她的俗名叫做林默,福建莆田人,據說她剛剛被生下來的時候不會哭,所以她父母便給她取了個名字叫林默娘,她非常的聰明,五歲時就會誦經,十二歲時對海事感應非常靈驗,于是她就在海邊經常幫助漁民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海難,不幸的是她二十八歲那一年在海上遇難了,人們?yōu)榱思o念她,就在海邊建起了供奉她的廟宇。據說她非常的靈驗,有求必應,所以這里是整個蓬萊閣香火最旺盛的地方。
繼續(xù)前行,在我們左手邊的就是“碧海丹心”刻石?!氨毯5ば摹彼膫€字是馮玉祥先生寫的。那么他為什么要在這里寫下“碧海丹心”四個字呢?據說,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后,日本開始大規(guī)模侵占我國,蔣x石不但不主張抗日,而且還挑起內戰(zhàn),馮玉祥被蔣x石挾制,不能參加抗日,情緒非常低落。國x黨中另外一個愛國將領李烈鈞就于1934年的五月份邀請馮玉祥到蓬萊游玩,共商抗日之計,當時李烈鈞寫下了一幅對聯,上聯是:攻錯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下聯是:江山如畫,全憑赤手挽乾坤。讓馮玉祥出一個橫批,于是馮玉祥就提筆寫下了“碧海丹心”這四個字,后人為了紀念他,就把這四個字刻在了這里。
大家再往這邊看,這就是主體建筑“蓬萊閣”了,它與我國的岳陽樓、黃鶴樓以及滕王閣 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名樓。它建于宋嘉佑六年,上面“蓬萊閣”三個字是由清代的書法家鐵保所書?,F在一樓是一些蓬萊的風景圖片展覽,二樓留有八仙醉酒的蠟像。
穿過蓬萊閣,來到后面。
避風亭,原名海市亭,建于正德八年(1513)知府嚴泰修建。亭內壁嵌刻石25方,其中有明代袁可力的觀海市詩,董其昌代書,溫如玉刻石,珠聯璧合,堪成稱三絕。另外還有清代施閏章、孔繼涑手跡,屬十分珍貴之墨寶。不過我要說的神奇迷離之處并不在此,而是避風亭的建筑高踞山巔,面臨大海,然而不管刮什么樣的風,你在亭內點燃一支蠟燭,火苗也會紋絲不動。朋友,你不覺得這很神秘嗎?
現在讓我來告訴你這其中的奧秘吧,避風亭的北面是一堵高高的城墻,城墻高至亭的半腰,城的外壁又呈弧形。所以當北風吹到弧形墻壁時,便形成了一股強烈氣流,急劇上升。飛越屋脊,向南而去,亭內便無風可入。再加上亭的東西南三面都是墻壁,只有北面留有門窗,空氣不能對流。因此,盡管海風呼嘯,門窗洞開,亭內卻風絲不動,燭光不驚。
繼續(xù)往東走來到的是臥碑亭。它是以蘇軾的《海市詩》、《書吳道子畫后》橫幅碑而得名的。碑的正面是行草《書吳道子畫后》,背面是楷書《海市詩》。碑文前面的字小后面的字大,大家都知道蘇軾也是喜歡喝酒做詩,酒助興時便越來越豪放了。經過專家鑒定這是蘇軾的真跡。這邊還有清朝人龔保題的聯語“海市蜃樓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就是說神仙仙境都是虛幻不真實的,只有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的人才是真正的神仙。
繼續(xù)前行我們便來到了蘇公祠,蘇公祠是了為紀念蘇東坡而建的。中間這幅是蘇東坡肖像刻石拓本,正本在廣州的六容寺。他曾在登州做過五日知州。但救在這短短的五天時間里為蓬萊人民做了兩件大好事。一是修筑海防,二是減免百姓的鹽稅。至今在蓬萊民間還流傳著“五日知登州,千年蘇公祠”的美談。
這個叫做賓日樓,又稱望日樓,登樓遠望,視野開闊,使觀日出的好地方。當年大型歷史舞蹈史詩《東方紅》,曾選擇這里作背景,該片開頭的日出的畫面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旁邊的就是蓬萊閣標志性建筑普照樓,我們從山下看的最高的建筑就是它了。在過去是指示航標的燈塔。
我們站在這兒看一下蓬萊水城,又名備倭城。是我國古代第一港,東方的門戶。漢代以來就被列為軍事重鎮(zhèn)。宋慶歷二年,當時水軍駕駛的艦船叫“刀魚船”,這座寨城就叫“刀魚寨”。明洪武九年,明朝政府為了防止倭寇的侵襲,就在刀魚寨的基礎上修建了碼頭,形成了今日水城雛形。水城有兩個門,北門叫水門,是出入海上的咽喉。南門叫振陽門,與陸路相通。這也是戚繼光操練水師的地方。
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殿是呂祖殿,呂祖就是呂洞賓,亭內有呂洞賓像碑。再往前走就到了三清殿,里面供奉的是道教的三位始祖,他們分別是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
再往前走,我們便來到了蓬萊閣的最后一個景點——白云宮。相傳呢白云宮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在《天仙配》中,七仙女有一句唱詞,“我家本住蓬萊村”。七仙女所住的蓬萊村,當然是凌霄中的仙宮了,所以,出了這白云宮門,就算又回到了凡間。
好了,以上就是蓬萊閣主要的景點了,大家現在可以拍照留念,15分鐘后,我們在此集合上車,前往下一個景點。
第8篇 蓬萊閣導游詞作文精選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您來到蓬萊閣觀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望各位能在這里度過美好時光。
從東而來,這是“人間仙境”的大匾,是蘇東坡的手跡。這里是隱仙洞。相傳這里是呂洞賓精心修煉的山洞。
這兒是天橋。能從?望口?望大海?,F在我們所處于戚繼光雕像范圍內。戚繼光是著名的大將軍,蓬萊是他的故里。他死后,人們?yōu)榱思o念他,便在此處雕刻了他的雕像。
現在我們在古船博物館。這兒有著古代較好的船模。很久以前,人們就懂得了造船。
此刻我們來到了避風亭,這兒很神奇。即使外面大風猛烈,亭里卻依舊燭火旺盛。雖然它表面看起來很奇異,可其中也有科學道理。因為亭內無窗,空氣不能對流,就形成了這種景象。
這兒是八仙殿,殿里充盈著神秘。八仙有呂洞賓,張果老,荷仙姑------他們?yōu)槲覀儎?chuàng)造了一個美好的神話。
主體建筑蓬萊閣為雙層歇山并繞以回廊,上懸書法家鐵保手書的匾額,給人渾重而不失亮麗的感覺。這里自古就是名人學士的雅集之地。
蓬萊,是有靈氣的地方。今天感謝大家前來游賞。祝你們事業(yè)發(fā)達,學業(yè)有成!歡迎各位下一次再來旅游!
第9篇 煙臺蓬萊閣導游詞【精品】
蓬萊閣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是一處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結晶的古建群。蓬萊閣的主體建筑建于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素以“人間仙境”著稱于世,其“八仙過?!眰髡f和“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外。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煙臺蓬萊閣導游詞,希望能夠幫到您!
煙臺蓬萊閣導游詞一
大家都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這故事發(fā)生在哪呀?對就發(fā)生在這里。相傳當年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越喝越高興不知不覺的就喝醉了。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游,并言定要憑個自的寶物渡海,不得乘舟。正所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鐵拐李用的是他的寶葫蘆,漢鐘離用的是他的芭蕉扇,呂洞賓用的是寶劍,荷仙姑用的是荷花,蘭采合用的是花籃,韓湘子用的是瀟,曹國舅用的是手中的護板,張果老和他的神驢用的是笙。都知道張果老有一怪癖,平日他倒騎著一頭毛驢,日能行萬里,當然這驢子也是一匹「神驢」,據說不騎的時候,就可以把牠折迭起來,放在皮囊里。還有一首詩來說明此舉,“舉世多少人,無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來教世人做事要?;仡^看,便于總結經驗。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蓬萊小城不大卻與八位神仙有緣。
蓬萊另一個原因是跟“海市蜃樓”有關。相傳,很早以前,渤海中常常出現一些怪異的影像,當時,人們無法用科學的方法解釋這種現象,剛開始以為是妖怪,把他說成海中的達蛤蜊精吐出的氣,稱蛤蜊為“蜃”,非常害怕,燒香磕頭,祈禱“蜃”不要危害人間,久而久之,人們發(fā)現“蜃”并沒有威害人類,又把他說成是神山現世,傳說海中有仙山,山上的房屋是金銀修砌,樹上滿是玉石瑪瑙,還有仙人來回走動,最主要的是山上有長生不死藥。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為求大秦江山永固、個人長生不老,便慕名來到這里尋找神山,求長生不死藥。他站在海邊,眺望大海,只見海天盡頭有三座山非比尋常,還在不斷的變,其實他當時正是趕上了海市蜃樓,他驚奇的問隨駕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山?!鼻厥蓟蚀笙?,又問仙山叫什么名。方士說一座叫“瀛洲”因為秦始皇又叫秦“嬴政”,一座叫“方丈”,還有一座一時無法應答, 忽見海中有水草漂浮,靈機一動,便以草名“蓬萊”做了回答?!芭钊R”者, “蓬草蒿萊”也。就這樣“蓬萊”“方丈”“瀛洲”這三座神山就這樣傳開了。
蓬萊到了漢武帝時期,他像秦始皇一樣聽說大海中有三座仙山,也來到這里尋找長生不老之藥。他為了能尋到仙山,在此專門修筑了一座小城,在這里住了很久,每日登上丹崖山眺望大海,但是,他沒有秦始皇幸運,沒看到海市蜃樓,也沒找到長生不老之藥,就下令將他在海邊望神山而修筑的小城賜名為蓬萊,聊以安慰。從此,這座小城就叫做蓬萊了。
其實秦皇漢武也好,普通百姓也好,之所以不遠萬里來到蓬萊,都是來訪仙蹤、尋仙藥的,都盼望能象仙人一樣自由自在、長生不老。把蓬萊奉之為“仙境”,實際上都是海市蜃樓給鬧得。其實海市蜃樓是一種大氣光學現象,是光線通過密度不同的介質時發(fā)生的折射或反射的現象。而作為介質大氣,它的密度是不完全相同的,通常是隨著氣溫的變化而變化的,溫度越高密度越小,溫度越低密度越大。蓬萊海市一般出現在春夏兩季,要海中有霧,還要刮東南風一到二級,這些條件具備后好要有最佳的觀賞角度才能看到。為什么蓬萊這邊經常出現海市現象呢?這同它所在的地理位置有關。蓬萊地處渤、黃海的分界線,而渤海的氣溫偏低,尤其是在春夏、夏秋之交,海面氣溫容易較大的低于高層氣溫,這就形成了下層空氣密度大于上層空氣密度的逆溫現象。
八仙”的來歷在我國民間
煙臺蓬萊閣導游詞二
人道仙境在蓬萊,我們在去蓬萊的路上。蓬萊尚是遠景。而車窗外的藍天、白云、以及飄搖的大海、靜泊的輪船才是我們眼中的近景;還有一座座跨野橋梁、陽光下的山村、美麗的山包、蘋果園、葡萄園、秋意綿綿的田野、褐色臉膛的果農、粉紅燈籠的蘋果,如一幅長軸畫卷隨我們的臨近慢慢舒展,又快速移去。
當一片片烏云被我們丟在身后,藍天越來越浩瀚,大地越來越遼遠,此時,大海的氣息也越來越濃了。當我們終于看到了那高高舉在空中的——蓬萊閣,八仙過海口,戚繼光故里,三仙山,韓菲樂園,海洋極地世界,東方瀚時,我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此時,太陽已穩(wěn)居藍天正中了。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蓬萊這個中學時就從李白的詩文中知道的地方,一直如一個美麗的夢地,讓我神往。而一旦真的身臨其境,就希望真的看到一兩個神仙,或者逢一處海市也好??墒?,可是我們過仙人橋,登蓬萊閣,上田橫山,一路連神仙的影子都不見,那么大的海風哪里會有海市蜃樓,飄渺的仙境更是與真實淡淡疏離,無緣一遇。不知道神仙們都躲到哪座島上演繹新的傳奇去了。那些美麗的傳說又寫在哪里呢?我站在獵獵風中,看不到千年前訪仙尋藥的秦始皇,也看不到明朝威武如儀的戚家軍,所見的都是熙來攘往來此憑吊的俗世大眾,和一座在浩海藍天之間巍峨聳立的尚未散盡硝煙的蓬萊水城。
但是,可極目遠望。站在蓬萊水城,你想看出多遠,??站陀卸噙h,這同樣得力于你尚好的視野;當你的眼睛模糊不清,天空的色彩更有一層人為的認識。何況還有描述上的差異。遙望大海,不禁要為大海的浩闊蒼茫而暗自興嘆。也時常低頭細思,我們所追思的遺跡,我們所探尋的事例到底是真是假呢?那些民間口口相傳的故事,那些筆墨記載的歷史,哪個更接近事實的真相。歷史總被無情戲說了,許多東西來到我們面前早已似是而非,人為杜撰的成份太多。
但是,蓬萊仙閣尚在,蓬萊水城尚在,那么人們所想往的仙境也是存在的,海市蜃樓是存在的,海上仙山也在。站在蒼松翠柏間和巍峨的蓬萊閣上遠望大海,串串島嶼如美麗耀眼的珍珠,在碧波蕩漾之中若隱若現。
第10篇 煙臺蓬萊閣景區(qū)導游詞
各位朋友:
現在我們將進入的是蓬萊閣名勝景區(qū),游覽時間是一個半小時左右。在游覽過程中,我將竭誠為您服務,并很愿意回答您所提出的問題。希望我們共同合作,度過這美好愉快的時光。
蓬萊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轄著九個縣一個州,是當時中國東方的門戶。久負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國古代北方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和軍港,與我國東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寧波)和揚州,并稱為中國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國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軍基地。蓬萊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稱于世,山光水色堪稱一絕。
蓬萊的魅力不僅在于它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蒼茫豪放的山海風光,而且在于它有著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在我們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神話中,有兩個很重要的系統(tǒng)。一個是昆侖神話系統(tǒng),一個是蓬萊神話系統(tǒng)。昆侖神話系統(tǒng)發(fā)源于西部高原地區(qū),它那瑰麗的故事傳到東方以后,與浩瀚的大海這一自然條件結合起來,形成了蓬萊神話系統(tǒng)。蓬萊也就自然成為中國東方神話的策源地。)《山海經》和《封禪書》中,都把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繪得活靈活現,于是便引得齊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險家到海中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
據史籍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虛幻神奇,演繹出海上三神山的傳說,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一個令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更為蓬萊平添了幾分神采。后來八仙過海的故事也加盟到這里,就更加生動迷人了,被稱為'人間仙境'也就名副其實。我們剛才進入的是'人間蓬萊'坊,為四柱沖天式單檐彩繪坊,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為蘇東坡手跡。內外兩邊柱子上分別鐫刻的書畫名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新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楹聯,昭示此牌樓為仙境之門,游人入門即可做神仙之游。
彌陀寺:彌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萊閣景區(qū)內唯一的佛教寺廟。這里曾是香火極盛的佛教傳播基地。但是到了唐代,武宗李炎鑒于佛教盛行造成建寺廟占耕地過多,出家當和尚和尼姑的人也越來越多的狀況嚴重影響了國家賦役來源,與國家利益發(fā)生尖銳沖突,發(fā)動了禁佛運動。(佛教歷史上共發(fā)生過四次法難,即滅佛。唐武宗的法難稱'會昌法難',時間不長,因為武宗在位一共才六年。)他勒令在全國范圍內拆毀佛教大寺近5000座,拆除小寺40000多座,還俗佛教徒26萬多人。就這樣,使佛教受到嚴重打擊。彌陀寺也不能幸免,雖然沒有遭到拆除之災,也一度僧尼還俗,門庭冷落。
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佛教名僧憨山德清(明末四大禪僧之一)來山東嶗山傳教,含辛茹苦十二年,終于實現了他儒、釋、道三教合一、各宗并進、禪凈雙修的思想。由于當時代表了佛教革新的先進思想,在嶗山以及膠東地區(qū)的佛教界影響很深,他的弟子遍布各地。這時,蓬萊閣內的彌陀寺香火復盛,漸漸擴建成今天的規(guī)模。
彌陀,是號稱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彌陀佛的簡稱(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彌陀寺,是供奉阿彌陀佛的寺廟。
這里是彌陀寺前殿,東邊是密跡金剛,西邊是那羅延金剛,兩位金剛各手持寶杵,成為護衛(wèi)寺院的第一道防線。
這里是祖師殿(西廂),中間主尊為慧遠法師。他的右側為劉遺民、恒伊,左邊為陶淵明、慧然。
慧遠在江州刺史恒伊的資助下,在廬山的西林寺東面建起東林寺,東林寺的選址和建起,構成宗教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融為一體的園林,體現了中國寺廟園林的雛形,在中國佛教史上留下燦爛的一頁。后來慧遠在東林寺創(chuàng)立凈土宗,東林寺就成為凈土宗祖庭,慧遠成為凈土宗一代祖師。為紀念江州刺史恒伊功德,將他塑在慧遠的身旁。公元402年,慧遠邀集劉遺民、慧然等123人建齋立誓,建立了中國佛教最早的結社--白蓮社。白蓮社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佛教凈土法門的興起。劉遺民、慧然功不可沒,被塑在慧遠左右。
東林寺的前面有一條小溪,名叫虎溪?;圻h專心修行,足不出戶,所以送客的時候從來不過虎溪橋。如果過了虎溪橋,神虎便會大聲吼叫,提醒慧遠。一次他送陶淵明和劉遺民,邊談邊走,不知不覺便過了虎溪,神虎便吼叫不止,三人相視大笑。這一則文苑佳話,被稱為'虎溪三笑',流傳到現在。
這里是關公殿(東廂),中間主尊為關公。關公,是我國東漢末年西蜀名將,官拜前將軍、漢壽亭侯爵位。宋代以后,統(tǒng)治者為鞏固政權需要,大力宣揚關羽的'忠義',關羽地位不斷提高。特別是元末著名小說《三國演義》問世以后,關羽名聲大震,由王升為帝,由帝升為大帝,成為華夏諸神中的一員,并為之修建關帝廟,獨立道觀。
關公怎么會到了佛寺里,成為佛界神明?相傳南朝高僧智者大師(智 )在當陽玉泉寺居住時,當地鄉(xiāng)民反映:關公遇害,心懷憤恨,常于凄風苦雨之時顯靈大呼'還我頭來!'.智者大師敬仰關公為一代名將,仁義至極,因此設壇超度關公,并對關公靈位說法,關公聞法后,愿作佛弟子。智者大師念關公已入佛門,就將其塑在佛寺伽藍殿中。自此,關公成為釋、道、儒三教都敬奉的神明。旁邊供奉的是關公手下的幾員大將,分別是關平、王甫、周倉和趙累。
(關公進入佛寺的原因還有一說:南朝陳與隋朝時的高僧智
是中國天臺宗四祖。南朝陳后主贈名智 為'?;燮兴_'.陳亡后,隋朝煬帝為智 受'菩薩戒',并尊他為'智者大師'.關公本是道教的神,而關公被佛教神化是源于《佛祖統(tǒng)記》卷六《智者傳》:天臺宗智 在湖北當陽玉泉山建精舍,曾'見二人威儀如王,長者美髯而豐厚,少者冠帽而秀發(fā)'.自通姓名,乃關羽、關平父子,請于近山建寺,把關公列為伽藍神之一。如現在杭州的靈隱寺,就在十八伽藍神旁塑關公像供奉。玉泉山,原名覆舟山。因山有泉窟,玉泉流其中,至隋朝智 居此后,改名玉泉山。)
現在我們一起參觀一下彌陀寺的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羅漢。正中供奉的是阿彌陀佛。其左協侍為觀世音菩薩,右協侍為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他能夠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又稱'接引佛',為凈土宗敬奉的主要對象。傳說阿彌陀佛過去是一位國王,喜歡聽佛講經說法,所以放棄了王位,出家修行,法號'法藏'.他在佛前發(fā)下四十八愿,其中一個大愿就是:將來他成佛后,凡信奉他并讀誦他的名號的人,命終之時,佛就前往,接引其去西方極樂世界。后來,他經歷無數劫難,終于實現誓愿,成為阿彌陀佛,號'無量壽佛',他所在的世界為西方凈土極樂世界。您看他右手下垂,左手當胸,執(zhí)一蓮臺表示'弘揚佛法,度盡世間眾生苦'.據專門敘述阿彌陀佛及西方極樂世界的漢譯佛經《無量壽經》記載,阿彌陀佛在極樂凈土中,高站于蓮臺上,左右分別有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為協侍,構成'西方三圣'的組像。阿彌陀佛胸前有一' '(萬)字,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標志,象征太陽與火,在佛教中用來表示佛的智慧與慈悲無限。
觀世音,是以慈悲救苦為本愿的菩薩,又稱觀自在菩薩、觀音聲菩薩、窺音菩薩,略稱觀音菩薩,別稱救世菩薩、蓮華手菩薩、圓通大士。凡是遇難的人念叨他的名字,他就會順著聲音來救助,所以被稱為觀世音菩薩。
旁邊供奉的是十八羅漢,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羅漢是梵文阿羅漢的簡稱。和尚經修行,取得正果后,便可以成為羅漢。他們是奉佛主之命到世間拯救眾生的,常住世間不涅 (不進行生死輪回)。中國佛教中經常提到的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以及五百羅漢等等。(羅漢原來指的是原始的小乘佛教所達到的最高成就。據說,一個佛教徒修行,可能達到高低不同的四種成就,每種成就就叫一個果位。這四種果位是: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有點類似現在的學位,阿羅漢果就好像今天的最高學位,修成這個果位的和尚,就算是功成名就了,永遠也不會再投胎轉世遭受生死輪回之苦了。得到此果的人就稱為阿羅漢。)
'蓬 '圓形墻門:這個' '(kǔn)字指的是宮中的小路。蓬萊既然是一處仙界,這里的'蓬 '二字便毫無疑問指的是仙宮中的路了。里面的門額上書有'勝境'二字。
萬民感德碑亭:這是萬民感德碑亭。清朝康熙皇帝曾降旨普免田賦一年,登州官吏以百姓感恩的名義,建起了這座碑亭。原碑早已毀壞,只剩下碑座,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碑亭為木石結構,式樣為八角十六柱,拱頂飛檐式。
丹崖仙境坊: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丹崖山并不高,但是因為它有了仙人的傳說和仙境的美稱,便名揚天下了。道教的求仙、尋仙和修仙,從一開始就與海中的神山聯系著。方士們很早就從事著去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覓取不死之藥的活動,并且慫恿帝王也去從事這類活動,三神山傳說的擴展,又引出了十洲三島的仙境。在凡界人間,被稱為道教勝地的主要有'三山、五岳、洞天、福地',我們現在所處的地方,就是道教勝地中的三山之一——蓬萊。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丹崖仙境坊,原來叫'丹崖勝境坊',是木質結構。清光緒末年被毀壞,民國初年修復后,改名'丹崖仙境坊',后又被毀壞,這是1981年下半年修復的。'丹崖仙境'四個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來蓬萊閣時題寫的。
因為蓬萊閣坐落在丹崖山上,這里的石頭是紅褐色的,所以稱為'丹崖'.丹崖山古稱蓬萊島。自從有了三神山的傳說,在我們漢語的詞匯中,'蓬萊'二字便成了仙境的代名詞。蓬萊閣是建造在仙島丹崖之上的,所以便成了仙境的象征。(這個牌坊是蓬萊閣上標志性比較強的一個建筑物,大家可以在此攝影留念。江澤民等國家領導人都曾在這里留過影。)文山李啟垣在蓬萊閣上留下一副楹聯寫道:'眼前滄海難為水,身到蓬萊即是仙'.'神仙'二字是蓬萊有別于其它旅游勝地的主要特色,也是蓬萊旅游叫得響的品牌,神仙的超脫與逍遙,自然是很具有魅力的。要做神仙之游,非蓬萊莫屬。
顯靈門:進入仙境自然有神仙顯靈,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顯靈門。顯靈門是天后宮的宮門。天后宮里供奉的是海神娘娘,過去漁民最崇敬的就是海神娘娘,常來這里祈禱海神娘娘保佑出海平安無事。
按照最佳游覽路線,我們先往西走,到龍王宮去參觀一下。
龍王宮:龍王宮是蓬萊閣建筑群中最西端的一個單體。這里供奉的是傳說中的四海龍王之首東海龍王敖廣。古時候,漁民們駕一葉小舟行駛在風浪里,安全得不到保障,自然就容易把福禍安寧和神靈聯系起來,于是,這籠罩著仙氣的丹崖山便被漁民派上了用場。唐代,漁民們便在丹崖極頂(即如今主閣的地方)建起了龍王廟。北宋嘉 六年,登州郡守朱處約見這里山高海闊,景致很美,便把龍王宮西遷,在龍王宮原址修建起巍峨壯觀的蓬萊閣供州人游覽。為了不與漁民的信仰相悖,在建閣時朱處約還耍了一點心計,他在《蓬萊閣記》中說,五谷豐登,非人力所及,而是海神的恩賜,由于原廟址地勢高峻,祭祀有所不便,所以將龍王宮遷到如今這個地方。
龍王宮的占地面積為2117平方米。這里是龍王宮的前殿,里邊供奉的是龍王的兩位守門大將,東為定海將軍,西為靖海將軍。
傳說龍王能潛入海底,騰于天空,興云布雨,印證了古人屈服于驚濤駭浪、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因此造出一個能夠降服自然力的神物。古人希望有神龍存在,更希望神龍能體恤人間的苦衷,給世人以救援。因此,最先尊崇龍王的正是那些出沒風浪里的漁民和漂洋過海的船家。蓬萊沿海民俗,農歷正月十三為漁燈節(jié),至今每年的這一天漁民們都敲鑼打鼓、鳴放鞭炮、載歌載舞,到海邊為龍王送燈。
這里是龍王宮的正殿。請看這副楹聯:'龍酬丹崖所期和風甘雨,王應東坡之禱翠阜重樓。'上聯是說漁民們在丹崖山上供奉龍王,期望能得到它的保佑,海無颶風、漁民平安、風調雨順。下聯是說蘇東坡曾到登州任過五日知州,以看不到海市蜃樓而感到十分遺憾,于是向東海龍王做了祈禱,龍王體念蘇東坡的心情,終于顯靈,第二天蘇東坡果然見到了海市。此對聯又給龍王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唐天寶十年正月(公元751年),玄宗皇帝給四海龍王加了封號,東海廣德王、南海廣利王、北海廣澤王、西海廣潤王,從此這龍王廟便又名東海'廣德王祠'了。
請看中間端坐的是東海龍王敖廣。他身邊站立的是八位站官。東邊第一位是巡海夜叉,他負責夜間在海上巡邏,發(fā)現情況,就及時向龍王匯報。第二位是千里眼,顧名思義,他一眼能望到千里之外。后面兩位是我們熟悉的雷公和電母。西邊第一位站官是趕漁郎,他負責把海中的魚趕到一起供漁民捕獲。第二位是順風耳,與對面的千里眼是兄弟倆。第三位是風神婆,肩背風口袋,手一松便能狂風大作。第四位是雨神,只要他用柳樹枝蘸一下葫蘆里的水撒向人間,便會下起綿綿細雨。八名站官分工明確,各負其責,聽命于龍王的調遣。
后面還有龍王宮的后殿。過去這里有龍王的木雕像和龍王出行的步輦、儀仗,那是人們?yōu)榱饲笥晁O的。古時候人們遇上酷旱,便到這里頂禮膜拜,然后頭戴柳條帽高呼'求大雨,求大雨!'抬著龍王的木雕像走街串巷,走到哪里兩邊住戶都要端水潑灑,討個吉利。人們求雨說來也十分有趣,若酷暑天旱,屢求不應,人們便把龍王爺抬到烈日下曝曬。據說,曬到他受不了的時候,他就會興云布雨了。
子孫殿:這是古時候求子求孫的地方,請看子孫殿門上的匾額'熊羆賜夢',取之《詩經小雅·斯干》篇,篇中有這樣的句子,'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維熊維羆,男子之祥',意思是什么是吉夢?是熊是羆,只有熊羆才象征著男子的吉祥。熊羆是兇猛的野獸,象征著勇敢的武士。因此,'熊夢'或'熊羆入夢'為祝人生子的吉祥語。 ?
這里供奉的是送子娘娘。過去,人們喜歡多子多孫,所以那些嫌兒子少的和沒有兒女的便到這里向送子娘娘許愿,祈求多生兒子或者生個好兒子。現在實行的是計劃生育政策,所以這里就成為無子求子、有子求平安的地方。傳說蓬萊神山上住著一位麒麟神,專供送子娘娘調遣使用,為人間送子送女。民間流傳著麒麟送子的故事??鬃拥母赣H叔梁紇娶顏氏時歲數已經很大了,為了生個好兒子,他們常到曲阜城東南尼山祈禱。這天夫婦兩個剛祈禱完畢,向山下走去,忽聽天空一陣樂鼓齊鳴,從空中飛來一只玉麒麟,口銜玉帛,上寫'天遣魁星下凡'.稍傾顏氏一陣腹痛不久便生下了孔子,玉麒麟又飛回了蓬萊神山。當然這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送子娘娘身邊還供奉著眼光娘娘和疹子娘娘,他們是保佑您的孩子心明眼亮、身體健康的。
戲樓:這一建筑是戲樓,每年正月十六是天后宮廟會,人們在這里演戲,向海神娘娘感恩,祈禱娘娘保佑平安。戲臺兩側臺柱上刻有對聯,上聯為:'樂奏鈞天,潮汐聲中喧島嶼'.意思是這里的鈞天廣樂演奏起來,使潮漲潮落的濤聲在島嶼中喧鬧。('鈞天'是'鈞天廣樂'的省說。)下聯為:'宮開碣石,笙歌隊里徹蓬瀛'.意思是面對著天后宮的絕佳戲樓,笙竹管弦之聲響徹了蓬萊、瀛洲仙境。
戲樓上有一橫額,上寫'觀止矣',即'嘆為觀止'.意思是看了這里的戲,別處的戲就不需要再看了。('觀止'二字取自《左傳》。據記載,魯襄公二十九年,吳王季札去魯國訪問,要求欣賞一下魯國歌舞,魯王答應了他的請求,演出了各種音樂舞蹈給他看,當季札看完一個舞蹈以后,對陪同的人說:'觀止矣,若有它樂,吾不敢請矣。'意思是說,我已經欣賞到最高境界的藝術了,雖然有別的舞蹈,我也不敢提出要看了。從此,'觀止矣'一詞便流傳下來。)
坤爻石:戲樓兩側各有紅褐色巨石三尊,兩兩相對,象三臺星座,三臺星是星宿名,也叫三能星,屬太微垣(天區(qū)名)。《晉書·天文志》云:'三臺天星,兩兩而居,西二星曰上臺,次二星曰中臺,東二星曰下臺',為此清代大學者阮元命名此石為三臺石,刻石嵌于天后宮前殿外壁上。阮元在清代官至湖廣、云南總督,精于書法,善于金石,墨跡傳世不多,此隸書刻石極為珍貴。后來知府張 又因六石排列形式象易經中的八卦之一坤卦('爻'是易卦的基本符號,八卦的變化取決于爻的變化),所以稱它為'坤爻石'.蓬萊閣是一處山體園林,'石為園之骨,水為園之脈'.丹崖山上沒有天然水源,伴在一側的大海卻彌補了這一缺憾。作為'園之骨'的丹崖石,卻是混然天成的。這幾塊'坤爻石',是當年劈山建閣時特意留下作為點綴的。古人認為:天為乾,地為坤,男為乾,女為坤,所以這個名字也昭示著天后宮里供奉的是一位女性海神。
這里是天后宮的前殿。這兩位門神一是嘉應,一是嘉佑,是保護天后的神將,傳說他們都是天后在莆田湄州降伏的妖怪。
宋慶書'篪'字碑:這塊石碑上的'篪'字,筆力遒勁,字形端莊。是清朝太子少保宋慶(蓬萊人)所寫,刻于清光緒十五年。篪是古代用竹管做成的一種樂器。宋慶書寫這一'篪'字是有一段來由的。原來,宋慶原配夫人馬氏早逝,只留下一個女兒。繼配滕氏婚后一度不孕,后經多方醫(yī)治,終于生一子。當時宋慶已五十歲,老來得子,樂不可支,遂取名'篪'.不料此子三歲夭亡,宋慶悲傷不已,終日默念著'篪'的名字。寫字的時候也是'篪'呀'篪'地寫下去。結果熟能生巧,久而久之,這個'篪'字便寫得十分流暢有力,成了一筆'篪'.
'福'字石刻:這是一個花體'福'字,是五代宋初道士陳摶寫的。(陳摶是河南鹿邑縣人,生于晚唐,屢試不第,從此無意功名,先隱武當山九宮巖,服氣辟谷,二十年后移隱西岳華山云臺觀,宋初曾進見宋太宗趙光義,被賜號希夷先生。著有《無極圖》、《先天圖》。元代馬致遠的雜劇《泰華山陳摶高臥》,開始使其神化,成為道教真人。)'福'字是由田、給、于三字組成,意為種好田地、給人幸福。我們當地稱它為狗頭福,多摹寫在映壁上。
'壽'字石刻:這里一個草書'壽'字,也是五代道士陳摶寫的。'壽'字是由'富'、'弗'、'林'三個字組成,意為植好林木,富足長壽。(此碑是清代一位地方官呂周玉按他從華山帶來的拓片摹刻的。)
垂花門:由門上兩個倒垂的貼金花蕾而得名,是古時皇族或達官顯貴內眷居室才有的專用裝飾,顯得莊重、嚴謹。據說在古時未經允許,貿然闖入垂花門,必受嚴懲。由此可見,天后娘娘地位極高。
唐槐:這棵古老的唐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傳說當年八仙中的鐵拐李與呂洞賓在這里下棋,烈日當頭,為了遮蔭,鐵拐李從他那寶葫蘆里取出一粒樹種,撒在地下,霎時間長出了這棵大樹。因為是仙人種的仙樹,所以長壽不死。此樹樹心雖然已空,但枝葉仍十分茂盛。清道光十六年(1836)天后宮發(fā)生火災,毀廟觀三十余間,唯獨此古槐得免,可謂奇跡。
天后身邊站的是四名侍女,東西兩側有八名站官,其中有四個海龍王。東邊的四個有兩個海龍王、兩名文官,一個文官手持圣旨,下達天帝旨意。一個手持萬法歸宗,如果海中的魚鱉蝦蟹興風作浪,他都記到這上面,屬于哪個海的,就交給哪個海龍王處置。西側也有兩個海龍王,兩個文官,一個文官手持環(huán)海司命,為海神娘娘發(fā)布命令。另一個手持印盒,管理行文蓋章。
后殿是天后的臥室。門上的匾額'福賜丹崖'四個字是我國著名書法家費新我先生題寫的,意為天后娘娘把福氣賜給每一位來到丹崖山上的人。東西兩間設有天后床鋪。
另外,在這個寢宮的院落里,有一個極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在東西廂房的屋檐下藏著四句詩。大家感興趣的話不妨找找看,這是清朝乾隆時登州知府陳葆光寫的一首詩的前四句:'直上蓬萊閣,人間第一樓。云山千里目,海島四時秋。'想那古代,承建者在那磚坯上一一雕刻,而后入窯燒制成磚,再運到這里分別砌于四處檐下,兩兩相對,文序不亂,其獨特之匠心,由此可見一斑。
胡仙堂:胡仙堂建于明代。門上的楹聯為'入深山修心養(yǎng)性,出古洞得道成仙'.這三尊塑像,中間為胡仙,身邊是他的兩位藥童,一位手拿靈芝,一位手拿葫蘆。
相傳明朝登州府內有一姓胡的人家,有3個兒子,分別是胡大、胡二、胡三。他們三人自幼無心讀書,淡薄名利,到處尋求民間藥方,進深山采藥為老百姓治病。兄弟三人數胡三醫(yī)術最高,不管什么樣的疑難雜癥,他都能藥到病除,妙手回春,因此被人尊稱為'胡仙'.后來他潛修仙道,得道成仙。人們建此'胡仙堂'紀念他的功德。
東面墻上有《深山采藥圖》,為山東省畫院高級畫師王汝霖所作。
'碧海丹心'刻石:'碧海丹心'四個字是國民黨愛國將領馮玉祥先生寫的。'九·一八'事變后,馮將軍以民族大義為重,公開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主張抗日救國,因而受到蔣介石的壓制和排斥。他悲憤交加,于1934年5月,偕其老友國民黨元老李烈鈞來到蓬萊。李烈鈞也對蔣心懷不滿,力主馮玉祥再度出山,挽救民族危亡。他們在蓬萊期間積極宣傳群眾,大聲疾呼'抗戰(zhàn)存,不戰(zhàn)則亡'.還曾深入到蓬萊文會中學為師生講演,不厭其煩地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使當地群眾深受鼓舞。在游覽蓬萊閣時,李烈鈞書就一聯:'攻錯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畫,全憑赤手挽乾坤',并請馮將軍題寫橫批,馮玉祥略一思索,信筆寫下'碧海丹心'四個大字,抒發(fā)了他忠心報國的情懷。后人難忘馮將軍的愛國豪情,就把'碧海丹心'單獨刻石存留。
馮玉祥與李烈鈞還在蓬萊閣上對仗書聯,馮對上聯:'備倭城頭暢談抗日'.李烈鈞對下聯:'避風亭內策劃興邦'.這幅對聯淺顯易懂,而教育意義深廣。此聯刻在長條形木板上,原掛在正閣下層正方明柱上,今已不存。馮玉祥還為戚繼光祠堂送了一聯:'先哲捍宗邦,民族光榮垂萬世;后生驅勁敵,愚忱慘淡繼前賢。'表達了他繼前賢挽乾坤,捍衛(wèi)祖國大好河山的赤膽忠心,在蓬萊留下一段令人難忘的佳話。
閣下西廂:這座屋宇的墻壁上嵌有蓬萊十大景石刻,為清代人陶致煒所繪,薈萃了蓬萊名勝古跡的精華。還有西偏房內的歷代碑刻,均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
蓬萊閣主閣:蓬萊閣始建于北宋嘉 六年(公元1061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1987年,國家郵電部發(fā)行了'中國古代四大名樓'紀念郵票一套,蓬萊閣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并列為四大名樓。大家或許要問,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分別有范仲淹、崔顥、王勃的大手筆增色,蓬萊閣的鎮(zhèn)樓傳世之文是什么呢?我們認為,一代文宗蘇東坡的《海市詩》,堪稱蓬萊閣的點睛之筆,不比其他三位遜色。正門上方懸掛的'蓬萊閣'橫匾,為清代書法家鐵保的手跡。室內墻壁上原有歷代留下的詩文、題字、繪畫,今已不存,現辟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游覽蓬萊閣攝影資料展室。
八仙過海:關于八仙的傳說,在我國流傳久遠,影響深廣。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時期,詩詞、雜記中就有八仙之說?!短綇V記》中也有八仙人物的記載,但其中所涉及的人物并非后世所傳說的幾位仙人。到元明時期的雜劇中,才認定了我們今天所說的'過海八仙'.人們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八位仙人形象,實際上并不甘愿接受玉皇大帝的管束,也不聽從道家之祖太上老君的調遣,天馬行空,獨來獨往,是天上仙人中的一個小小流派,即所謂的'散仙'.傳說他們八人在閣上喝醉了酒,便飄洋過海。為了顯示他們的法力,過海都不乘船,以自己隨身的寶器作為渡海工具,所以就引出了'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典故,在人們心中留下了可資借鑒的榜樣和永恒的魅力。
八仙中最丑的一個算是鐵拐李,他的寶器是葫蘆,傳說他葫蘆里裝的是靈丹妙藥,能治百病。鐵拐李名叫李玄,是八仙中年代最久遠、資歷最深的一位。原來也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傳說他得道后的一天,心情特別高興,就讓靈魂出竅,找太上老君下棋去了,把肉體放在一個山洞里,不想來了一只吊睛白額的餓虎把他的肉體三口兩口給吃掉了。等他的靈魂回來后,再也找不到肉體了,無奈他的靈魂只好在空中飄游,飄著飄著,忽然發(fā)現在山腳下躺著一個瘸乞丐的尸體,他就把靈魂撲到瘸乞丐的尸體上,便成了如今這副丑模樣。八仙中年紀最大的是張果老,他的寶器是漁鼓和紙驢。據《明皇雜志》記載:'果乘一白驢,日行數萬里,休則折疊之,其厚如紙,置于巾箱中;乘則以水 之,還成驢矣。'民間有張果老倒騎驢的傳說。張果老為什么要倒騎驢呢?有這樣四句話可作回答:'訪過多少人,不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荷仙姑是唯一的一位女仙,她的寶器是手中的荷花。過海時,她隨手拋出荷花,花大如磨盤,紅光耀眼,清香四溢,仙姑站在花上亭亭玉立,隨波飄蕩。八仙之首是中間端坐的呂洞賓,他的寶器是寶劍。韓湘子傳說是韓愈的侄子,他的寶器是洞簫。漢鐘離的寶器是手中的扇子,過海時,他把扇子一拋,扇子剎那便大于蒲席浮于海面,他躍身臥在上面,向遠方飄去。曹國舅的寶器是云板。年紀最小的藍彩和的寶器是花籃。八仙過海,究竟到哪里去了,說法不一。有的說到了長島縣的廟島,有的說東渡日本了,還有人說去給王母娘娘拜壽了。反正仙人們是一個逍遙快樂的群體,他們的行蹤是漂游不定的,凡界俗人怎么猜測都可以。'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典故,就是從這里得來的。
因為蓬萊閣是由宋、明、清三代修建和完善起來的,所以蓬萊閣上布滿了三個朝代的石刻碑文共有一百余片。其中不乏許多古代名書法家的手跡,如宋代的蘇東坡、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翁方綱和鐵保等。這些碑文石刻生動地記載了海山奇觀,謳歌了仙閣勝境。
這蓬萊閣二樓長度為13.75米,進深8.55米,四面繞以回廊,木柵格扶欄,東、西、北三面木屏風,北側開窗,供游人憑欄觀海。南門外額書'碧海春融',內額書'神州勝境'.閣內北側正中懸清代書法名家鐵保手書'蓬萊閣'匾額,字體雄健渾厚。歷經浩劫得以幸免,彌足珍貴。西壁懸掛董必武1964年游覽蓬萊閣時的題詩'來游此地恰當時,海國秋風暑氣吹,沒有仙人有仙境,蓬萊閣上好題詩。'另有葉劍英元帥1960年的題聯'蓬萊士女勤勞動,繁榮生活即神仙'.室內木質梁柱彩繪'蓬萊十大景'、'風竹圖'等圖案。四周擺放八仙桌、八仙椅,渲染了神仙文化的氛圍,使游人感受神仙文化的意韻。1984年,越南友人黃文歡游覽蓬萊閣,題聯于閣上,'八仙過海,傳聞如此多奇;萬事由人,風景這邊獨好。'
澄碧軒:這座丹崖臨海處的軒亭建筑是清同治六年(1867)修建的,多有文人墨客在這里觀海賦詩,水光山色,映室生輝,清靜幽雅,正宜走筆?,F已被辟為旅游紀念品商店了。
鏡石:原來在天后宮門東有一座鏡石亭,亭內有一方鏡石光可鑒人,傳說思鄉(xiāng)心切者,可從鏡石中見到故鄉(xiāng)的山川景物。這座亭子早已損壞,鏡石也不存在了。我們現在見到的這塊'鏡石',是后人所鑲嵌的,是用石英石磨光而成的,聊以補缺而已。
海不揚波:'海不揚波'四個字是清朝山東巡撫托渾布書寫的。大家稍有留意就可以發(fā)現,這四個字中的'不'字是經過修補的。這是有一些來歷的。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山東巡撫托渾布來到蓬萊督辦海防。當他登上蓬萊閣,面對一望無際的大海,無限感慨,揮筆寫下了'海不揚波'四個字,表達了他希望萬里海疆平安無事的心境??墒菤v史卻偏偏與他開了一個玩笑。五十年后的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戰(zhàn)火蔓延到了蓬萊。1895年1月18日,日艦炮擊蓬萊城,一發(fā)炮彈正好擊中了這個'不'字,幸好是一顆啞彈沒有爆炸,卻穿墻而過把大半個'不'字打飛。于是'海不揚波'就變成了'海揚波'.事實證明,沒有強盛的國家和強大的海防,海不揚波的愿望只能成為一種幻想。
'海不揚波'左右兩邊的兩方石刻:'碧海清風'和'寰海鏡清',分別是清代書法家魯琪光和裕德的墨寶,都是十分珍貴的。
臥碑亭:臥碑亭以蘇軾的《海市詩》、《書吳道子畫后》橫幅碑刻而得名。臥碑亭內的臥碑,吸引了無數文人學者前來觀賞品味。碑的背面刻的是蘇軾的楷書《海市詩》,正面是行草《書吳道子畫后》。從《書吳道子畫后》一文看,元豐八年的年款署于文中,是不合情理的,后續(xù)碑文書風也明顯差異。原來,石碑原為刻制《海市詩》,刻成之后,又在背面勒文,由于《書吳道子畫后》一文字幅小于《海市詩》,尚有一塊空白,為此,在文后續(xù)上了蘇軾的另文章《跋吳道子地獄變相》的開頭幾句,借以填滿碑面。雖不是一氣呵成,但蘇軾的書法風格卻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此臥碑是蓬萊閣內珍貴碑刻之一,有著重要的歷史資料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這邊還有清朝人龔保琛題的聯語:'海市蜃樓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勸誡人們對國家要盡忠,對父母要盡孝。
蘇公祠:這是為紀念北宋名臣蘇東坡而建的祠宇,大家知道蘇東坡不僅是一代文豪,而且更是一個在封建社會難得的為百姓做事,勤政愛民的好官。他的一生在仕途上歷經坎坷,屢受磨難。北宋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他在遭受朝中新黨打擊迫害,謫居黃州五年后被朝廷重新起用,派到登州任知州,當年十月十五日到了蓬萊(登州治所)。剛到任五天,又接到圣旨,調回京城任禮部郎中。據考證,他是十一月上旬動身進京的,在這里有二十天左右時間,但就在這短短的時間里,他深入地方,了解民情,視察海防,為當地百姓做了幾件大好事,并且留下了十多篇詩文佳作,其中《海市詩》堪稱千古絕唱,獨領風騷,為蓬萊仙境增添了迷人的光彩。
史籍記載,蘇軾回京后立即向皇帝連上兩個奏折。一是《登州召還議水軍狀》,二是《乞罷登萊榷鹽狀》,這兩個奏折體現了蘇軾憂國憂民的崇高精神,更表現出一代名臣關注民生、勤于政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赤誠之心。特別是《乞罷登萊榷鹽狀》昭準后,朝廷廢除了過去的當地食鹽官營專賣制度,改為由沿海鹽民(灶戶)直接賣與地方百姓,官府只收鹽稅,這樣既保護了鹽民的生產積極性,又方便了百姓生活,而且交易價格下降,減輕了百姓負擔。登州百姓對這位關心民生疾苦的知州大人感激不盡,紛紛立石以志,并且為了緬懷蘇公功德建起了這座供后人紀念瞻仰的蘇公祠。罷榷鹽政策在登州一帶一直沿用到清,至今在蓬萊民間還流傳著'五日知登州,千年蘇公祠'的美談。
蘇公祠內有蘇東坡肖像刻石拓本,西側墻壁上有清代大書法家翁方綱臨蘇東坡的《海市詩》楷書刻石。
賓日樓:賓日樓建于宋代。它是八角雙層十六柱木質結構建筑,面臨大海。登樓遠望,視野開闊,是觀看日出的好地方。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期,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大型歷史舞蹈史詩《東方紅》,曾選擇這里作為背景,該片開頭日出的畫面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普照樓:普照樓,也叫燈樓。最初是清代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修建的,是為夜間行船用的航標燈塔。田橫山燈塔啟用后,其導航功能便失去了。這座建筑為三層磚木結構,聳立于丹崖危巖上,近看似危樓懸空,搖搖欲墜,遠觀如鶴立云端,飄然欲仙。游人在丹崖山下留影,總是喜歡以普照樓取景,可見它在凌空仙閣中的標志性意義。
觀瀾亭:這里是觀看蓬萊十大景中的'日出扶桑'和'萬里澄波'的好地方。憑欄遠眺,碧海中漁舟點點,八仙過海口的亭臺樓閣,海濱公園的花團錦簇,盡收眼底,充滿了詩情畫意。(那片沙灘寬闊的海水浴場,是游人玩海避暑的好地方。2000年北京的張健橫渡渤海海峽,原計劃在此登岸,因海流影響,迫使他游向了八仙渡的東邊海灘。)
在這里,我們還可以俯瞰中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海軍基地─蓬萊水城的全貌。古代,登州治所所在地有兩座城,一是登州府城,也叫蓬萊城,另一座就是水城。
蓬萊水城古稱登州港,隋唐時期就與泉州、明州、揚州并稱四大通商口岸,是東渡日本的主要出???,為我國古代北方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fā)港。北宋時期,為了防御北方契丹族的入侵,在此建了一座水寨。因當時的水軍駕駛的艦船叫'刀魚船',所以這座寨城當初也叫'刀魚寨'.明朝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為了抵御倭寇的侵擾,以'刀魚寨'為基礎,又建起了碼頭和土城墻,形成了現今水城的雛形。到了明萬歷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又進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整修,城墻砌以磚石,增設了炮臺。
清朝末年,《中英天津條約》簽訂后,清廷曾把登州港作為對外通商口岸,但由于登州港水位較淺,泥沙淤積比較嚴重,不能停泊近代的大型機動船只,所以后來把口岸改到了煙臺,登州港就逐漸衰落下來。
1999年起,蓬萊市委市政府投資恢復了水城的東城墻,并計劃逐漸完成水城內居民搬遷、城墻恢復工程,再現明代古軍港的風貌。(另外,值得一題的是,古代的登州港,水域比現在寬闊得多,既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海上求仙的出發(fā)港,也是唐代征討高麗水師北渡的啟程地。同時,秦時方士徐福帶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從這里出發(fā)也是準確無疑的。因為這里離傳說中的'三神山'最近,徐福不可能舍近求遠從別的地方入海求仙。徐福的東渡,對于中日之間的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呂祖殿:過去這里有呂公亭,亭內有呂洞賓像碑,后來亭子毀壞,呂祖像移到三清殿東側偏北,重建呂祖像碑亭。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知府賈瑚、總兵王正起在亭子南面建起這三間呂祖殿,附設東西兩廡,東廡南端有亭相連。殿中祀奉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呂洞賓姓李,名瓊,字伯玉,山西人。生于唐德宗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武宗會昌年間,參加了兩次科舉考試,都沒有考中,便浪跡江湖,曾隱居廬山、九峰山等地。呂祖當年因父輩受官府迫害,遭到株連,便攜其妻子入終南山,跟鐘離權學道,遂埋名更姓為雙口呂。官府聞訊追至終南山后,呂祖又到泰山后石塢巖石洞中修道。夫妻二人久居巖洞,相敬如賓,故名'呂洞賓',亦稱呂巖,又稱'回道人',后來夫人去世,呂洞賓大哭一場,即遷到岱陽王母池畔煉丹,故號'純陽子'.
'海不揚波'左右兩邊的兩方石刻:'碧海清風'和'寰海鏡清',分別是清代書法家魯琪光和裕德的墨寶,都是十分珍貴的。
臥碑亭:臥碑亭以蘇軾的《海市詩》、《書吳道子畫后》橫幅碑刻而得名。臥碑亭內的臥碑,吸引了無數文人學者前來觀賞品味。碑的背面刻的是蘇軾的楷書《海市詩》,正面是行草《書吳道子畫后》。從《書吳道子畫后》一文看,元豐八年的年款署于文中,是不合情理的,后續(xù)碑文書風也明顯差異。原來,石碑原為刻制《海市詩》,刻成之后,又在背面勒文,由于《書吳道子畫后》一文字幅小于《海市詩》,尚有一塊空白,為此,在文后續(xù)上了蘇軾的另文章《跋吳道子地獄變相》的開頭幾句,借以填滿碑面。雖不是一氣呵成,但蘇軾的書法風格卻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此臥碑是蓬萊閣內珍貴碑刻之一,有著重要的歷史資料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這邊還有清朝人龔保琛題的聯語:'海市蜃樓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勸誡人們對國家要盡忠,對父母要盡孝。
蘇公祠:這是為紀念北宋名臣蘇東坡而建的祠宇,大家知道蘇東坡不僅是一代文豪,而且更是一個在封建社會難得的為百姓做事,勤政愛民的好官。他的一生在仕途上歷經坎坷,屢受磨難。北宋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他在遭受朝中新黨打擊迫害,謫居黃州五年后被朝廷重新起用,派到登州任知州,當年十月十五日到了蓬萊(登州治所)。剛到任五天,又接到圣旨,調回京城任禮部郎中。據考證,他是十一月上旬動身進京的,在這里有二十天左右時間,但就在這短短的時間里,他深入地方,了解民情,視察海防,為當地百姓做了幾件大好事,并且留下了十多篇詩文佳作,其中《海市詩》堪稱千古絕唱,獨領風騷,為蓬萊仙境增添了迷人的光彩。
史籍記載,蘇軾回京后立即向皇帝連上兩個奏折。一是《登州召還議水軍狀》,二是《乞罷登萊榷鹽狀》,這兩個奏折體現了蘇軾憂國憂民的崇高精神,更表現出一代名臣關注民生、勤于政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赤誠之心。特別是《乞罷登萊榷鹽狀》昭準后,朝廷廢除了過去的當地食鹽官營專賣制度,改為由沿海鹽民(灶戶)直接賣與地方百姓,官府只收鹽稅,這樣既保護了鹽民的生產積極性,又方便了百姓生活,而且交易價格下降,減輕了百姓負擔。登州百姓對這位關心民生疾苦的知州大人感激不盡,紛紛立石以志,并且為了緬懷蘇公功德建起了這座供后人紀念瞻仰的蘇公祠。罷榷鹽政策在登州一帶一直沿用到清,至今在蓬萊民間還流傳著'五日知登州,千年蘇公祠'的美談。
蘇公祠內有蘇東坡肖像刻石拓本,西側墻壁上有清代大書法家翁方綱臨蘇東坡的《海市詩》楷書刻石。
賓日樓:賓日樓建于宋代。它是八角雙層十六柱木質結構建筑,面臨大海。登樓遠望,視野開闊,是觀看日出的好地方。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期,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大型歷史舞蹈史詩《東方紅》,曾選擇這里作為背景,該片開頭日出的畫面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普照樓:普照樓,也叫燈樓。最初是清代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修建的,是為夜間行船用的航標燈塔。田橫山燈塔啟用后,其導航功能便失去了。這座建筑為三層磚木結構,聳立于丹崖危巖上,近看似危樓懸空,搖搖欲墜,遠觀如鶴立云端,飄然欲仙。游人在丹崖山下留影,總是喜歡以普照樓取景,可見它在凌空仙閣中的標志性意義。
觀瀾亭:這里是觀看蓬萊十大景中的'日出扶桑'和'萬里澄波'的好地方。憑欄遠眺,碧海中漁舟點點,八仙過??诘耐づ_樓閣,海濱公園的花團錦簇,盡收眼底,充滿了詩情畫意。(那片沙灘寬闊的海水浴場,是游人玩海避暑的好地方。2000年北京的張健橫渡渤海海峽,原計劃在此登岸,因海流影響,迫使他游向了八仙渡的東邊海灘。)
在這里,我們還可以俯瞰中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海軍基地─蓬萊水城的全貌。古代,登州治所所在地有兩座城,一是登州府城,也叫蓬萊城,另一座就是水城。
蓬萊水城古稱登州港,隋唐時期就與泉州、明州、揚州并稱四大通商口岸,是東渡日本的主要出???,為我國古代北方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fā)港。北宋時期,為了防御北方契丹族的入侵,在此建了一座水寨。因當時的水軍駕駛的艦船叫'刀魚船',所以這座寨城當初也叫'刀魚寨'.明朝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為了抵御倭寇的侵擾,以'刀魚寨'為基礎,又建起了碼頭和土城墻,形成了現今水城的雛形。到了明萬歷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又進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整修,城墻砌以磚石,增設了炮臺。
清朝末年,《中英天津條約》簽訂后,清廷曾把登州港作為對外通商口岸,但由于登州港水位較淺,泥沙淤積比較嚴重,不能停泊近代的大型機動船只,所以后來把口岸改到了煙臺,登州港就逐漸衰落下來。
1999年起,蓬萊市委市政府投資恢復了水城的東城墻,并計劃逐漸完成水城內居民搬遷、城墻恢復工程,再現明代古軍港的風貌。(另外,值得一題的是,古代的登州港,水域比現在寬闊得多,既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海上求仙的出發(fā)港,也是唐代征討高麗水師北渡的啟程地。同時,秦時方士徐福帶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從這里出發(fā)也是準確無疑的。因為這里離傳說中的'三神山'最近,徐福不可能舍近求遠從別的地方入海求仙。徐福的東渡,對于中日之間的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呂祖殿:過去這里有呂公亭,亭內有呂洞賓像碑,后來亭子毀壞,呂祖像移到三清殿東側偏北,重建呂祖像碑亭。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知府賈瑚、總兵王正起在亭子南面建起這三間呂祖殿,附設東西兩廡,東廡南端有亭相連。殿中祀奉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呂洞賓姓李,名瓊,字伯玉,山西人。生于唐德宗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武宗會昌年間,參加了兩次科舉考試,都沒有考中,便浪跡江湖,曾隱居廬山、九峰山等地。呂祖當年因父輩受官府迫害,遭到株連,便攜其妻子入終南山,跟鐘離權學道,遂埋名更姓為雙口呂。官府聞訊追至終南山后,呂祖又到泰山后石塢巖石洞中修道。夫妻二人久居巖洞,相敬如賓,故名'呂洞賓',亦稱呂巖,又稱'回道人',后來夫人去世,呂洞賓大哭一場,即遷到岱陽王母池畔煉丹,故號'純陽子'.
第11篇 山東蓬萊閣的導游詞范文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蓬萊閣景區(qū)參觀游覽。
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蓬萊閣景區(qū)的基本情況。
蓬萊閣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原來只有彌陀寺和龍王宮,后來在北宋嘉佑六年即公元1061年,登州知府朱處約來到這里,看到這里風光秀美,景色宜人,便將龍王廟西遷,建立了蓬萊閣。
經過宋,明,清三代擴建,形成現在的規(guī)模。
蓬萊閣景區(qū)總面積32800平方米,建筑面積18900平方米。
景區(qū)內層樓修閣凌空而起,蒼山翠柏掩映期間;山下碧波萬頃,煙波浩淼,素有“人間仙境”之稱。
1982年,蓬萊閣與蓬萊水城一起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成為我國首批5a級景區(qū)。
我們進入蓬萊閣景區(qū)的正門,首先看到的是“人間蓬萊”坊,這是四柱沖天式單檐彩繪坊,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是集蘇東坡的手跡。
內外兩邊柱子上分別鐫刻的書畫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新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楹聯,昭示此牌樓為仙境之門,游人入門即可做神仙之游。
好,朋友們跟著我往上走,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蓬萊閣內唯一的佛教建筑“彌陀寺”。
彌陀寺始建于唐代,彌陀是阿彌陀佛的簡稱,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這里是彌陀寺的前殿,右邊的是密跡金剛,左邊的是那羅延金剛,兩位金剛各手持寶杵,成為護衛(wèi)寺院的第一道防線。
我們接下來參觀一下彌陀寺的正殿,這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羅漢。
正中間的就是阿彌陀佛,其左協侍為觀世音菩薩,右協侍為大勢至菩薩。
阿彌陀佛的胸前有一“萬”字符,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標志,象征太陽與火,在佛教中用來表示佛的智慧與慈悲無限。
阿彌陀佛是主宰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他能夠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極樂世界,又叫“接引佛”。
觀世音,是以慈悲救苦為本愿的菩薩,凡是遇難的人念叨他的名字,他就會順著聲音來救助,所以被稱為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之所以稱為“大勢至”,據說,在他出行的時候十方土地都為之震動,所以得名。
旁邊供奉的是十八羅漢,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
在和尚之上,菩薩之下。
他們是奉佛祖的之命到世間拯救眾生的,常住世間不涅磐(不進行生死輪回)。
出了彌陀寺拾級而上,這座牌坊叫做丹崖仙境坊,這四個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來蓬萊時題寫的。
這是邁入仙境的第二道牌坊。
我們現在就來到了牌坊下面了,俗話說得好:牌坊下面站一站,無災無難保平安。
仙境里面走一走,一生多福又多壽。
進入仙境自然就有神仙顯靈,前面就是顯靈門了。
顯靈門是天后宮的宮門。
為了有最佳的游覽線路,我們從這里先往西走,到龍王宮去參觀一下。
龍王宮是蓬萊閣建筑群中最西端的一個單體,供奉的就是傳說中四海龍王之首的東海王敖廣。
古時候,漁民們駕一葉小舟行使在風浪里,安全得不到保障,自然就容易把福禍安寧和神靈聯系起來,于是這籠罩著仙氣的丹崖山就被漁民派上了用場。
唐代,漁民們便在丹崖極頂建起了龍王廟,北宋嘉佑六年,登州太守朱處約見這里山高水闊,景致秀美,便把龍王宮西遷到現在的地方,在龍王宮原址建起了巍峨壯觀的蓬萊閣。
現在來到的就是龍王宮的前殿,里面供奉的是龍王的兩位守門大將,東為定海將軍,西為靖海將軍,一定一靜寓意著海面風平浪靜,保佑漁民平安出海。
好,我們繼續(xù)往前走,就來到了龍王宮的正殿。
中間端坐的就是東海龍王敖廣。
他身邊站的是八位判官。
我們先看東邊的四位。
第一位是巡海夜叉,他負責夜間海上的巡邏,相當于現在的海上110。
第二位是千里眼,顧名思義,他一眼能望到千里之外。
后面的兩位就是我們熟悉的雷公和電母了。
左邊的四位第一位叫做趕魚郎,他負責把海中的魚趕到一起供漁民捕獲,所以深受漁民的喜歡。
第二位是順風耳,和對面的千里眼是兄弟,你可不要說龍王的壞話,否則他可是會聽見的。
下面的就是風婆婆了,她手里拿的風口袋,只要把手松一松便會狂風四起。
最后一位就是雨神。
八位判官分工明確,各負其責,聽命于龍王的調遣。
這里是龍王辦公的地方,后面便是他休息的地方了。
后殿過去有龍王的木雕象和龍王出行的步輦、儀仗,那是人們?yōu)榱饲笥晁O的。
古時候人們遇上酷旱,便到這里頂禮膜拜,然后頭戴柳條帽高呼“求大雨”“求大雨”,抬著龍王的雕像走街串巷,走到哪兒兩邊住戶都要端水潑灑,討個吉利。
如縷求不應,便把龍王爺抬到烈日下暴曬。
當龍王大汗淋漓時,他就會興云布雨了。
這也是龍王臉黑的原因。
經過子孫殿,接下來我們游覽天后宮。
天后宮是蓬萊閣建筑群中規(guī)模最大的建筑單體,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0xx年),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
首先我們看一下戲樓,每年正月十六為天后宮廟會,在這里會有戲曲演出為天后祝壽。
這上面的“觀止矣”匾額,即“嘆為觀止”,意思是看了這里的戲,別處的戲就不需要再看了。
戲樓兩側各有紅褐色巨石三尊,兩兩相對,象三臺星座。
乾隆年間,時任山東學政、大書法家阮元命名此石為三臺石,并刻石嵌在天后宮前殿外墻上。
后來知府張酋認為六尊巨石排列形狀像極了八卦之一的坤卦,因此又稱為坤爻石。
這六尊巨石,是開山建閣時留下來作為裝點的,和山體連在一起。
古人認為:天為乾,地為坤,男為乾,女為坤,所以這個名字也昭示著天后宮里供奉的是一位女性海神。
我們先來看看前殿的兩位門神,一是嘉應,一是嘉佑,是保護天后的神將,傳說他們都是天后在莆田湄洲降伏的妖怪。
院內有一棵唐槐,已經有一千多年歷史了,雖然樹干已經中空,依然枝繁葉茂。
相傳當年八仙中的鐵拐李與呂洞賓在這里下棋,烈日當頭,為了遮蔭,鐵拐李從他那寶葫蘆里取出一粒樹種,撒在地下,霎時間長出了這棵大樹,于是濃蔭蔽日,涼風習習,好不逍遙。
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天后宮失火,燒毀宮觀30余間,近在咫尺的這棵唐槐卻安然無恙,實在是令人稱奇!這個樹還有個特點就是它的發(fā)芽和落葉都比別的樹晚一個月。
我們往前走,進天后宮的正殿。
蓬萊閣的天后宮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后宮廟宇。
天后在南方稱為媽祖,歷史上確有其人,姓林,名默。
傳說林默出生時,紅光滿室,異氣飄香。
林默生下后,直到滿月都不哭不笑,默默無聲,于是她的父親就給她起名“默”。
林默只活到了28歲并且終身未嫁,所以她的雕像用格子格了起來,意味著沒出閣。
傳說林默二十八歲時候,有一天在海上搭救遇險的船只,不幸被桅桿擊中了頭部,落水而亡。
后來人們都說:“人行善事,死后為神”,認為她是升天為神了,專門到海上搭救遇險的船只去了。
她死后不久,奉祀她的宮廟就應運而生,皇帝的封號步步升級,元代被封為天妃,康熙、乾隆年間被封為天后。
天后身邊站的是四位侍女,東西兩側是八名站官,其中有四位是四海龍王,其余的西邊第一個手持印盒是玉印官,掌管官印,相當于現在的辦公室主任。
第二位手持環(huán)海司命,是為海神娘娘發(fā)布命令的。
東邊的兩位一個手持圣旨,下達天帝旨意,一個手持萬法歸宗,如果海中的魚鱉蝦蟹興風作浪,他都記到這上面,屬于哪個海的,就交給哪兒海龍王處置。
后殿是天后的臥室,門上的匾額“福賜丹崖”,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費新我題寫的,意味天后娘娘把福氣賜給每一位來到丹崖山上的人。
寢室里有東西兩個廂房,因為天后娘娘有個習慣,雙日睡東,單日睡西。
朋友們可以看看天后娘娘的床有什么特點,對了,那就是又長又窄,取得是長壽之意。
二樓也是娘娘的梳洗裝扮的地方,因為在古代未出閣女子家的閨房外人不得輕易入內,所以二樓就不對外開放了。
另外,在這個寢宮的院落里,有一個極特別的地方,那就是東西廂房的屋檐下藏著四句詩。
大家不妨找找看。
這是清朝乾隆時登州知府陳葆光寫的一首詩的前四句:“直上蓬萊閣,人間第一樓。
云海千里目,海島四時秋。
”想那古代,承建者在磚坯上一一雕刻,而后入窯燒制成磚,再運到這里分別砌于四處檐下,兩兩相對,文序不亂,其獨特之匠心,由此可見一斑。
游覽完天后宮,現在我們就要登上蓬萊閣的主閣了。
我們從這邊上去叫做“登閣求仙”,身到蓬萊及神仙嘛。
我說過了蓬萊閣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了。
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并稱為中國四大名樓。
(正門上方懸掛的“蓬萊閣”橫匾,為清代書法家鐵保的手跡。
)蓬萊閣主閣高踞赭紅色的丹崖山頂端,以大海藍天為襯托,以田橫峻嶺為屏障,北望長山列島,南臨刀魚水寨,登上高閣,確有超凡脫俗之感。
海山有霧的時候,讓人感覺仙氣繚繞。
憑欄遠眺,各位可以看到,如今的蓬萊古城高樓迭起,廣廈林立,已經成為一座現代化的海濱風景旅游城市。
西面的這座山叫田橫山,那里是渤黃兩海分界線的南端起點。
對面就是長山列島,是由大小32個島嶼組成的,距蓬萊8海里。
我們進來看一下八仙,傳說他們就是因為喝醉酒了才從這里乘坐各自的寶器漂洋過海的。
從右往左看,這是八仙中最丑的鐵拐李,也是八仙中年代最久遠、資歷最深的一位,他的寶器就是前面的葫蘆,里面裝的是靈丹妙藥,能治百病,不過現在看來只是對內傷有效,要不他怎么還治不好自己的腿呢?接下來的白須老翁就是年紀最大的張果老,他的寶器是漁鼓(一種樂器)和紙驢。
民間有張果老倒騎驢的傳說。
他為什么要倒騎毛驢呢?有這樣四句話可以作答:訪過多少人,不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
告誡人們做事要謹慎,凡事三思而后行。
他旁邊的何仙姑是唯一的一位女仙,她的寶器是手中的荷花。
八仙之首,便是端坐在中間的呂洞賓了,他的寶器是身后背著的寶劍。
長相最為帥氣的是韓湘子,據說是韓愈的侄子,他的寶器是手中的洞簫。
那個袒胸露乳的是漢鐘離,漢朝人,復姓鐘離,故得名。
曹國舅的寶器是云板。
趴在凳子上的是年紀最小的藍彩和,成仙的時候只有14歲,所以他不勝酒力先醉了,他的法器就是身邊的花籃。
八仙過海究竟去了那兒里?說法不一,有的說是去給王母娘娘拜壽了,有的是說東渡日本了,不管怎樣,神仙都是逍遙自在的,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蓬萊閣二樓長度為13.75米,進深8.55米,四面繞以回廊,木柵格扶欄,東、西、北三面木屏風,北側開窗,供游人憑欄觀海。
南門外額書“碧海春融”,內額書“神州勝景”。
閣外北側正中懸掛清代書法名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匾額,字體雄健渾厚,歷經浩劫得以幸免,十分珍貴。
西壁懸掛董必武1964年游覽蓬萊閣時的題詩“來游此地恰當時,海國秋風暑氣吹;沒有仙人有仙境,蓬萊閣上好題詩。
”另有葉劍英元帥1960年的題聯“蓬萊士女勤勞動,繁榮生活即神仙。
山東蓬萊閣的導游詞范文
第12篇 蓬萊閣的導游詞
蓬萊閣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是一處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結晶的古建群,素以“人間仙境”著稱于世,其“八仙過?!眰髡f和“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外。相信大家對這樣的美景也是非常的期待,那么接下來小編帶領大家一起欣賞蓬萊閣的導游詞。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素有“人間仙境”之稱的蓬萊閣參觀旅游。我是本次為你服務的導游員,我叫xxx。
蓬萊閣位于煙臺的蓬萊市內。蓬萊的魅力不僅在于它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蒼茫的山海風光,還在于它有著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渡胶=洝泛汀斗舛U書》把蓬萊、瀛洲、方丈三座神山描繪的活靈活現。于是便引得齊威王派出探險家出海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等。據史料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虛幻神奇演繹出海山三神山的傳說,惟妙惟肖的描繪出一個令人向往的神仙世界,為蓬萊平添了幾分神采。后來“八仙過海”的故事也加盟到這里,就更加生動迷人了,被稱為“人間仙境”也就名副其實了。
現在的蓬萊閣景區(qū)以丹崖山為中心,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是一處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與一體的名勝風景區(qū)。蓬萊閣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經過了宋、明、清三代不斷地擴建和改建,形成現在的規(guī)模。
蓬萊閣矗立于丹崖山上,云海簇擁浪山輕托,海山美景層出不窮。整個規(guī)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由蓬萊閣、天后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六大單體及其附屬建筑組成,占地面積1.89萬平方公里。因為蓬萊閣的神奇景象和宏偉規(guī)模,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為“中國四大名樓”。閣內文人墨寶、楹聯石刻,不勝枚舉。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xx年12月24日蓬萊閣景區(qū)成為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qū)。
好了,說著我們已經到了蓬萊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沿著往日帝王尋仙的足跡,走進人間仙境去拜會諸位神仙吧!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蓬萊閣的正門前,大家請看“人間蓬萊”坊,這是四柱沖天式單檐彩繪坊,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為蘇東坡的手跡。內外兩邊柱子上分別鐫刻的書畫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心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楹聯,昭示此牌樓為仙境之門,游人入門即可做神仙之游。
接下來看到的是彌陀寺,始建于唐代,這是蓬萊閣景區(qū)內唯一座佛教寺廟。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羅漢。正中的是阿彌陀佛,左面是觀世音菩薩,右面是大勢至菩薩。
大家現在看到的便是“丹崖仙境”坊,坊額“丹崖仙境”四個字是董必武提寫的。進入仙境自然有神仙顯靈,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顯靈門。過了顯靈門我們往西走,就到了龍王宮。龍王宮的前殿里面供奉的是龍王的兩位守門大將,東為定海將軍,西為靖海將軍。走進龍王宮的正殿,中間坐的是東海龍王敖廣。東邊站立的分別是巡海夜叉、千里眼、雷公和電母。西邊的分別是趕魚郎、順風耳、風神和雨神。
繼續(xù)前行,我們已經走進了天后宮的前殿,首先大家可以看到墻上有一個字,大家知不知道這是一個什么字呢?對,“壽”字,只不過這個壽字和普通的壽字不同,它是由我國五代老祖陳摶所書的,它是由三個字組成的,分別是“富”、“弗”、“林”組成了一個“壽”字,意思是告訴我們:要想富,要想長壽,就一定要多種樹。
再往前走我們便來到了正殿,大家可以看一下,正中供奉的這位就是天后娘娘,她在福建和臺灣一帶被稱為“媽祖”,她的俗名叫做林默,福建莆田人,據說她剛剛被生下來的時候不會哭,所以她父母便給她取了個名字叫林默娘,她非常的聰明,五歲時就會誦經,十二歲時對海事感應非常靈驗,于是她就在海邊經常幫助漁民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海難,不幸的是她二十八歲那一年在海上遇難了,人們?yōu)榱思o念她,就在海邊建起了供奉她的廟宇。據說她非常的靈驗,有求必應,所以這里是整個蓬萊閣香火最旺盛的地方。
繼續(xù)前行,在我們左手邊的就是“碧海丹心”刻石?!氨毯5ば摹彼膫€字是馮玉祥先生寫的。那么他為什么要在這里寫下“碧海丹心”四個字呢?據說,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后,日本開始大規(guī)模侵占我國,蔣中正不但不主張抗日,而且還挑起內戰(zhàn),馮玉祥被蔣中正挾制,不能參加抗日,情緒非常低落。國民政府中另外一個愛國將領李烈鈞就于1934年的五月份邀請馮玉祥到蓬萊游玩,共商抗日之計,當時李烈鈞寫下了一幅對聯,上聯是:攻錯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下聯是:江山如畫,全憑赤手挽乾坤。讓馮玉祥出一個橫批,于是馮玉祥就提筆寫下了“碧海丹心”這四個字,后人為了紀念他,就把這四個字刻在了這里。
大家再往這邊看,這就是主體建筑“蓬萊閣”了,它與我國的岳陽樓、黃鶴樓以及滕王閣 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名樓。它建于宋嘉佑六年,上面“蓬萊閣”三個字是由清代的書法家鐵保所書?,F在一樓是一些蓬萊的風景圖片展覽,二樓留有八仙醉酒的蠟像。
穿過蓬萊閣,來到后面。
避風亭,原名海市亭,建于正德八年(1513)知府嚴泰修建。亭內壁嵌刻石25方,其中有明代袁可力的觀海市詩,董其昌代書,溫如玉刻石,珠聯璧合,堪成稱三絕。另外還有清代施閏章、孔繼涑手跡,屬十分珍貴之墨寶。不過我要說的神奇迷離之處并不在此,而是避風亭的建筑高踞山巔,面臨大海,然而不管刮什么樣的風,你在亭內點燃一支蠟燭,火苗也會紋絲不動。朋友,你不覺得這很神秘嗎?
現在讓我來告訴你這其中的奧秘吧,避風亭的北面是一堵高高的城墻,城墻高至亭的半腰,城的外壁又呈弧形。所以當北風吹到弧形墻壁時,便形成了一股強烈氣流,急劇上升。飛越屋脊,向南而去,亭內便無風可入。再加上亭的東西南三面都是墻壁,只有北面留有門窗,空氣不能對流。因此,盡管海風呼嘯,門窗洞開,亭內卻風絲不動,燭光不驚。
繼續(xù)往東走來到的是臥碑亭。它是以蘇軾的《海市詩》、《書吳道子畫后》橫幅碑而得名的。碑的正面是行草《書吳道子畫后》,背面是楷書《海市詩》。碑文前面的字小后面的字大,大家都知道蘇軾也是喜歡喝酒做詩,酒助興時便越來越豪放了。經過專家鑒定這是蘇軾的真跡。這邊還有清朝人龔保題的聯語“海市蜃樓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就是說神仙仙境都是虛幻不真實的,只有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的人才是真正的神仙。
繼續(xù)前行我們便來到了蘇公祠,蘇公祠是了為紀念蘇東坡而建的。中間這幅是蘇東坡肖像刻石拓本,正本在廣州的六容寺。他曾在登州做過五日知州。但救在這短短的五天時間里為蓬萊人民做了兩件大好事。一是修筑海防,二是減免百姓的鹽稅。至今在蓬萊民間還流傳著“五日知登州,千年蘇公祠”的美談。
這個叫做賓日樓,又稱望日樓,登樓遠望,視野開闊,使觀日出的好地方。當年大型歷史舞蹈史詩《東方紅》,曾選擇這里作背景,該片開頭的日出的畫面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旁邊的就是蓬萊閣標志性建筑普照樓,我們從山下看的最高的建筑就是它了。在過去是指示航標的燈塔。
我們站在這兒看一下蓬萊水城,又名備倭城。是我國古代第一港,東方的門戶。漢代以來就被列為軍事重鎮(zhèn)。宋慶歷二年,當時水軍駕駛的艦船叫“刀魚船”,這座寨城就叫“刀魚寨”。明洪武九年,明朝政府為了防止倭寇的侵襲,就在刀魚寨的基礎上修建了碼頭,形成了今日水城雛形。水城有兩個門,北門叫水門,是出入海上的咽喉。南門叫振陽門,與陸路相通。這也是戚繼光操練水師的地方。
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殿是呂祖殿,呂祖就是呂洞賓,亭內有呂洞賓像碑。再往前走就到了三清殿,里面供奉的是道教的三位始祖,他們分別是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
再往前走,我們便來到了蓬萊閣的最后一個景點——白云宮。相傳呢白云宮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在《天仙配》中,七仙女有一句唱詞,“我家本住蓬萊村”。七仙女所住的蓬萊村,當然是凌霄中的仙宮了,所以,出了這白云宮門,就算又回到了凡間。
好了,以上就是蓬萊閣主要的景點了,大家現在可以拍照留念,15分鐘后,我們在此集合上車,前往下一個景點。
第13篇 蓬萊閣西苑景區(qū)導游詞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來到的是蓬萊閣西苑景區(qū)。
蓬萊閣西苑位于蓬萊閣西兩公里處的龍首山。龍首山的頂峰很像一只龍頭,山脊蟠蜒起伏,如同巨龍騰動。龍首山海拔115米,南面與小泰山相接,北臨渤海之濱。景區(qū)面積近100公頃。整個景區(qū)林木蔥翠,花草繁盛,空氣清新,百鳥齊鳴,是理想的度假勝地。
蓬萊閣西苑與蓬萊閣沒有內在的聯系,景點的內容與特點都是完全不一樣的。蓬萊閣是一處充滿了神話色彩的古代遺跡,這里卻是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觀。它與蓬萊閣聯在一起,目的在于讓人們在經過了丹崖仙閣的神游之后,再到這里體驗凡界人間的山情野趣。從虛無縹緲的仙跡神蹤,到真真切切的人間煙火,會使你在相互對比的反差中感到一種超然的樂趣。“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即使你是從鬧市里直接來到這里,這里的鶯歌燕舞、姹紫嫣紅也會把你心中的市井喧囂清洗得干干凈凈。你會感覺到,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心情是最舒暢最快樂的。
錦繡谷:大家請這邊走。沿著這條石階小路走下去的是一條天然的山間峽谷,稱為錦繡谷。錦繡谷全長1600米,谷寬8-16米。峽谷兩側綠樹掩映,芳草茂密,瀑布奔流而下,林間溪水潺潺。北方的林木雖然和南方大不相同,卻也呈現出自己的特色。順著曲曲折折的谷底小路緩緩前行,細細觀賞和品味身邊的一景一物,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詩的意境。“錦繡”二字是點睛之筆,小小的山谷雖然沒有大氣磅礴之勢,卻玲瓏剔透,“一草一木總關情”。沒經污染的山花格外鮮艷,綠蔭濾過的空氣清新宜人。在錦繡谷里漫游賞景,對于怡情養(yǎng)性、康身健體都是大有益處的。
鳥語林:這里是利用山勢,架設覆蓋了一張巨大的網,遮罩了1.5萬平方米的山坡林區(qū)。在這高達40多米、一萬多立方米的廣闊空間里,放養(yǎng)了除了普通飛禽外,還有鸚鵡、八哥、白紋鳥、灰紋鳥等珍貴鳥類。難以數計的各種鳥類,在這里自由地棲息飛落,給游人們帶來了極大樂趣。游人們休閑來到這里,觀賞孔雀開屏、喜鵲登枝、鸚鵡學舌、鴛鴦戲水,自然會感到精神振奮、心情舒暢的。這里的山坡溝壑、林木花草,有了婉轉動聽的百鳥鳴唱,顯得更加充滿生機,整個景區(qū)都好象有了生命的靈魂。
水簾洞:這一景觀借用了古典小說《西游記》中的創(chuàng)意,采取人工汲水的方法,造出一簾小瀑布。水簾垂瀉,錚然有聲,使人產生對花果山水簾洞的聯想。洞口處的這幾只攀援嬉戲的石雕小猴,生動逼真,十分逗人喜愛。穿過這道清粼粼的水簾洞,進入曲折幽深的洞谷,就可以領略到活蹦亂跳的真猴群了。北方的山體缺乏天然泉水,而作為一處山體園林,沒有水的襯托是缺乏情趣的。這一人工瀑布的構建,彌補了這一不足。
動物園:這里的動物園里主要有猴子、白天鹿、黑熊、石羊、鴯鹋、駝鳥等。人類和動物是相通的,也可以說它們是人類的朋友。景點里設有動物園,隨著各種動物的不斷增加,使游人在這里不但可以在觀賞中產生樂趣,而且可以了解物種的多樣性以及相互之間的聯系,從而提高對各種動物的保護意識。
黑風臺:這里是龍首山的最高點。這座用青石塊壘成的圓形臺子稱為黑風臺,其實是一座軍事上用的烽火臺。古時沿海一帶為防止外寇海上入侵,便在沿岸筑起一座座烽火臺,發(fā)現敵情便點起烽火報警。
“馬脖子”:這座小山包的形狀象馬的頸項,俗稱“馬脖子”。頂端這座小亭子叫望海亭。這里的確是眺望大海的絕佳位置。“曾經滄海難為水”,蓬萊與大海相伴,大海產生的神話為蓬萊增色。在蓬萊的任何一個景點看海,都與其它地方不同,因為這里的大海注入了神仙文化的內涵,因此也就有了自己的個性,為人們增加了想象的空間,也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有著美麗傳說的渤海灣,曾經發(fā)生過令人觸目驚心的海水倒灌事件。上個世紀末,由于長山島一個企業(yè)于近處水域無節(jié)制地海底取沙,造成了海浪橫沖而入,致使岸邊60多米寬的沙灘和100多米寬的農田全部被吞沒。為了扼制住這一破壞性行為,當地居民將這一事件訴諸以法律,拿起法律武器捍衛(wèi)自己的權利,這一事件被稱為“中國海蝕第一案”。在望海亭附近,人們特地將這一重大案件勒刻于墻壁,警示人們要永遠牢記這一血的教訓。大自然是不可戰(zhàn)勝的,誰與大自然作對,大自然就懲罰誰。我們人類只能遵循自然規(guī)律,科學地利用自然規(guī)律辦事。否則,與大自然相對抗,只能被大自然毀滅。
垂釣臺:這里的“t”型大壩是為游人停泊船只、垂釣采珍而建的。這里為游人準備了漁具和釣餌,喜歡釣魚的客人在這里可以大顯身手。這一海域生長著加吉魚、海鮒、鳊口、黑魚等珍貴魚種,只要方法得當,耐心把竿,游魚自然會上鉤的。乘船入海數百米,有一個海水養(yǎng)殖場,在那里您可以自己動手采摘牡蠣、鮑魚、扇貝、海螺、海參等各種海味。同時,船上備有全套炊具,可以自己動手,就地加工。品嘗自己的勞動收獲,的確是一種享受。
漁家風情:到了這大海邊,體驗一下漁家風情是一種十分愜意的事情。這里的漁人村為大家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所在。在漁人村里,過漁家生活,嘗海鮮美味,聽漁家故事,觀漁家民俗,既有大海情調,又有鄉(xiāng)土氣息。雞犬之聲相聞,左鄰右舍相親的古樸民風,定會給你留下永久的回憶。
作為與蓬萊閣相呼應的蓬萊閣西苑,它的鮮明主題就是回歸自然。因為大家終歸是人間情懷,而神靈仙界又太縹緲,正象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句所寫“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既然海上的蓬山可望而不可及,何不在這真實的山水中盡情享受大自然給予的美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