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小學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認識三角形》評課稿
小學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認識三角形》評課稿
今天上午聽了徐老師的《認識三角形》一課,總體感覺如下:
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層次比較清楚,環(huán)節(jié)緊湊,并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來認識三角形,突出體現(xiàn)了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yǎng)。由此可見老師的`眼中是有學生的,無論是備課還是上課都是有意識的把學生放在了主體的位置,因此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較高。
對于三角形概念的揭示這一環(huán)節(jié),老師是讓學生用所給的材料做一個三角形然后引出“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首尾相連成的圖形”,是否可以這樣調(diào)整一下,1、先不告訴學生有哪些材料,先讓學生自己談?wù)動心男┳鋈切蔚姆椒?,再讓學生利用身邊的材料動手操作,不提供不限制學生的選材,這樣學生的思維可能會更開闊;2、在展示學生所做的三角形時不僅要展示方法,更要多展示所做的不同的三角形,在觀察、對比了不同的三角形后,讓學生感受三角形雖然不同,但是有共同點:都是由三條線段首尾相連成的。觀察對比后再引導三角形概念也就水到渠成了。
另外,我認為先學習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然后再探究三角形三邊關(guān)系會更好。
第2篇 四年級數(shù)學《認識三角形》評課稿
四年級數(shù)學《認識三角形》評課稿
聽了孫老師的一堂《認識三角形》的課,整體感覺重點突出,各環(huán)節(jié)安排緊湊,層次比較清楚,并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自主探究等活動,突出體現(xiàn)了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yǎng)。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引入自然。課一開始用學生非常熟悉的自行車紅領(lǐng)巾、三角板等引出三角形,并讓學生畫出三角形,通過兩個圖形的判斷,讓學生自己探究三角形的特征。
二、重視學生自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組織學生自學教材60頁的內(nèi)容,總結(jié)出了三角形的定義,在給出三角形的定義后,教師讓學生找出定義中的關(guān)鍵字“三條”、“線段”、“圍成”,并重點說明“圍成”和“組成”的區(qū)別。接著安排了判斷練習,從正反兩方面,同時還出現(xiàn)了用曲線圍成的圖形,進一步加深了對三角形意義的理解。
三、充分運用比較的方法,突出重點。老師在教學中用到了比較的方法,(1)、通過比較,揭示三角形的共性。如在教學三角形的特征時,讓學生觀察這些三角形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從而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三條高,三條底。(2)教學三角形高的畫法時,教師對照學生先前學過的過一點作一條邊的垂線段的知識,是抽象的知識變得簡單了。
四、教師注重細節(jié)的把控,及時質(zhì)疑點撥,充分利用學生課堂生成的資源。如教師在指導學生畫出鈍角三角形的`高后,馬上問學生你能說出哪部分是高,哪部分是底嗎。學生在此處出錯了,教師立即根據(jù)三角形的特征幫學生糾正了錯誤,加深了學生對三角形進一步的認識。
建議:
1.當出示了交通標志時,我覺得應(yīng)該簡單介紹一下它的意思,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學生畫三角形的高較困難,教師應(yīng)在此放慢速度,并板演做法。
3.再用字母表示三角形時,教師要強調(diào)用大寫字母表示,小寫的字母可以表示三角形的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