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第1篇 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1
例詞例句古義今義
1居居十日過了居住
2走扁鵲望桓侯而還走跑走
3再一股作氣,再而衰第二次又
4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護城河水池
5次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停駐質(zhì)量差;次數(shù)
6戾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
7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
8尋未果,尋病終不久尋找
9獄小大之獄,雖不能察案件監(jiān)獄
10坐停車坐愛楓林晚因為坐下
11渠問渠哪得清如許它(他)水渠
12微微斯人,吾誰與歸沒有微小
13遷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官吏調(diào)職遷移
14形無案牘之勞形身體形狀
15鄙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目光短淺卑鄙
16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質(zhì)低下
17犧牲犧牲玉帛,弗敢專也祭祀用的物品為正義事業(yè)而奉獻
18親戚寡助之至,親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緣親屬
19交通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交錯相通交通運輸
20妻子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兒女男性的配偶
21絕境同上與世隔絕的地方山窮水盡的地步
22無論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更不必說條件關(guān)系連詞
23幾何禽獸之變詐幾何哉多少數(shù)學(xué)學(xué)科之一
24開張誠宜開張圣聽擴大開業(yè)
25會計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聚集商議財務(wù)人員
倒裝句
倒裝句主要有四種:
(1)主謂倒裝。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diào)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強感嘆或疑問語氣。
(2)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充當賓語、疑問代詞充當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標志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
(3)定語后置。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
(4)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1)主謂倒裝主謂倒裝也叫謂語前置或主語后置。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xiàn)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后,但有時為了強調(diào)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調(diào)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了”
(2)賓語前置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放置于動詞或介詞之后,有如下幾種情況:
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a介賓倒裝例: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裝,可譯為“為什么”微斯人,吾誰與歸?“吾誰與歸”是“吾與誰歸”的倒裝,可譯為“我和誰同道呢?”b謂賓倒裝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裝。古漢語中,疑問代詞做賓語時,一般放在謂語的前面??勺g為“有哪一樣”??鬃釉疲骸昂温校俊薄昂温小奔础坝泻温钡牡寡b??勺g為“有什么簡陋呢?”“何”,疑問代詞,“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例:僵臥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裝,可譯為“不為自己感到悲哀”?!白浴?,代詞,在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于動詞前,以突出強調(diào)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么實在意義。例: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蓮之愛”即“愛蓮”的倒裝,可譯為“喜愛蓮花”?!爸保~,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志??鬃釉疲骸昂温小薄昂温小奔础坝泻温钡牡寡b。可譯為“有什么簡陋呢”?!爸?,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志。
四、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表示強調(diào)。例:是以謂之“文”也?!笆且浴笔恰耙允恰钡牡寡b,可譯為“因此”。“是”是指示代詞,指代前面的原因。
五、其他,表示強調(diào)。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關(guān)山度”是“度關(guān)山”的倒裝??勺g為“跨過一道道關(guān),越過一道道山”。
(3)定語后置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diào)定語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
一、“中心詞+后置定語+者”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荷擔者三夫”是“三夫荷擔者”的倒裝,定語“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詞“荷擔者”,可譯為“三個能挑擔子的成年男子”。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巴ひ砣慌R于泉上”是“翼然臨于泉上亭”的倒裝,定語后置,可譯為“一座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上的亭子?!?/p>
二、“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例: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盎ㄖ[逸者”是“隱逸之花”的倒裝??勺g為“具有隱逸氣質(zhì)的花”
三、數(shù)量詞做定語后置例:嘗貽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裝,定語“一”后置,可譯為“一個核舟”
(4)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一、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除少數(shù)譯作補語外,大都數(shù)都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例:何有于我哉?全句為“于我有何哉”的倒裝句,介賓結(jié)構(gòu)“于我”后置。譯為“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于帝”后置,譯為“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全句為“于南陽躬耕,于亂世茍全性命”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于南陽、于亂世”后置,可譯為“親自在南陽耕種,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
二、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后置,在今譯時,一般都前置做狀語。例:屠懼,投以骨。全句為“以骨投之”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以骨”后置。譯為“把骨頭扔給它”為壇而盟,祭以尉首?!凹酪晕臼住笔恰耙晕臼准馈钡牡寡b,介賓結(jié)構(gòu)“以尉首”后置,可譯為“用將尉的頭來祭祀”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笆鲆晕摹笔恰耙晕氖觥钡牡寡b,介賓結(jié)構(gòu)“以文”后置,可譯為“用文字來記述”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是“以討賊興復(fù)之效托臣”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以討賊興復(fù)之效”后置。
判斷句
1、用“者……也”表判斷
“陳勝者,陽城人也?!保悇偈顷柍侨耍?/p>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保H是趙國的良將)
2、句末用“也”表判斷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保ǔ潜毙旃驱R國的美麗的人)
“方柯,天才也?!保ǚ娇率翘觳牛?/p>
3、用“者”表判斷
“方柯者,中國之人。”(方柯,是中國人)
4、用“為”表判斷
“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保ā荒苷f是設(shè)法生財)
5、用“乃”表判斷
“是乃狼也?!保ㄟ@是狼)
“電腦乃高科技用具?!保娔X是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
“......者,......也?!边@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后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后用“也”結(jié)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陳涉者,陽城人也?!保ā妒酚洝A松媸兰摇罚?/p>
“......,.....也。”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xiàn),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如:“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保ā顿Y治通鑒》)
“.....者,......”有的判斷句,只在主語后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者也?!痹诰淠┻B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保ā多u忌諷齊王納諫》)
無標志判斷句。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zhàn)》)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xiàn)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后作判斷詞則多起來。還有,肯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副詞和否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否定副詞“非”,都不是判斷詞。
判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zhì)、情況、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幾種形式表示判斷。
1、用“者”或“也”表判斷。這是典型的文言判斷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頓,“也”表判斷;有單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連用的。
例如:
陳勝者,陽城人也。(司馬遷《陳涉世家》)
夫戰(zhàn),勇氣也。(《曹判論戰(zhàn)》)
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2、用副詞“乃”“則”“即”“皆”“耳”等表判斷。這種形式也較為多見。例如: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司馬遷《陳涉世家》)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岳陽樓記》)
3、用動詞“為”“是”表判斷。其中“是”表判斷,要注意和用作代詞的“是”的區(qū)別。例如: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司馬遷《鴻門宴》)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代詞,這樣)(蘇軾《石鐘山記》)
4、用否定副詞“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斷。例如: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斷。既不用判斷詞,也不用語氣詞,通過語意直接表示判斷。例如:
劉備天下梟雄。(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劉豫州王室之胄。(同上)
省略現(xiàn)象
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都有很多省略現(xiàn)象,古代漢語中更為多見。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省略主語。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qū)υ捴幸渤3J÷?。例如?/p>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觸草木,盡死。(柳宗元《捕蛇者說》)
沛公謂張良曰:“……度我至軍中,公乃入?!保ㄋ抉R遷《鴻門宴》)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洰叄咚椭?,不敢稍逾約。(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p>
對曰:“小惠未偏,民弗從也。”(《左傳?曹判論戰(zhàn)》)
2、省略謂語。與現(xiàn)代漢語比較,文言中謂語的省略較多見。例如: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同上)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3、省略賓語。有動詞賓語的省略。例如:
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司馬遷《陳涉世家》)
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沈括《活板》)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司馬遷《鴻門宴》)
有介詞賓語的省略。例如:
豎子不足與謀。(同上)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陶淵明《桃花源記》)
4、省略介詞。文言中介詞“于”也常常省略。例如: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蘇軾《石鐘山記》)
激昂大義,蹈死不顧(張博《五人墓碑記》)
語文文言文學(xué)習(xí)方法
多讀
就是反復(fù)讀。據(jù)說,豐子愷先生的讀書法稱為“二十二遍讀書法”,他對好文章,前后讀22遍之多,并深有體會地說,把文章讀熟后,就會漸漸地從唇間背誦出來,多讀成誦,應(yīng)當就是記憶之本。
強記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進行記憶。有些課程基本概念不記不行,如語文中的音形義、外語中的單詞等。理解了的要背誦,暫時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記憶,并在使用中重新鞏固記憶。
古詩文,背誦后更易理解,理解后還會記得更牢固——當然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腦信息存儲得越多,而且會養(yǎng)成樂于記憶的好習(xí)慣。當然,強記和死記并非同一概念。
勤寫
不只是寫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記、聽課筆記、讀書中的圈點評注、整理摘抄都屬于這個范疇。
寫本身就是較高層次的記憶,我們有這樣的體會:寫作文,先打腹稿,再寫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謄寫時,不看初稿就能寫完。原因是,動筆綜合調(diào)動了各種器官,并進入記憶的高級階段,“好記性不如賴筆頭”不無道理。
語文文言文學(xué)習(xí)技巧
應(yīng)當重視語言材料的積累。
學(xué)習(xí)語文需要日常的積累,沒有積累的語言是蒼白的,沒有積累的學(xué)習(xí)是徒勞的。有了厚實的積累才能激活思維,能觸類旁通。初中階段語文學(xué)習(xí)的主要任務(wù),首先是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運用。
復(fù)習(xí)時應(yīng)強化如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1、領(lǐng)悟含義。對背誦的詩文,要領(lǐng)悟其含義,特別是其中的關(guān)鍵字詞,要真正弄懂。
2、圈點強記。對詩文中的易混字、易錯字,要用紅筆圈點出來,以激起有意注意,重點把握。
3、邊誦邊寫。在記憶時,可邊背誦,邊用筆寫出上下句或句中的關(guān)鍵字,以防“口是手非”。
4、規(guī)范書寫時要做到“三清”“三不”?!叭濉本褪蔷砻媲鍧?,字跡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寫潦草字,不寫異體字和不規(guī)范的簡化字,不添減筆畫。
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2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席: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名作狀,像席子一樣)
2、蒙:惠言語、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承接)
3、因:惠言語、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沿襲)
4、舉: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
5、敲撲: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刑具,短的叫敲,長的叫撲)
6、卻:卻匈奴七百余里(擊退)
7、隳:隳名城,殺豪杰(毀壞)
8、躡足:躡足于行伍之間(用腳踏地)
9、揭:揭竿為旗(舉)
10、抗:非抗于九國之師也(高,強)
11、度、絜:試使山東之國與陜西省涉度長絜大(用尺量,衡量)
12、愛:向使三國各愛其地(珍惜)
13、殊俗:余威震于殊俗(不同的風(fēng)俗,指邊遠地方)
14、謫戍: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被征發(fā)戍守邊疆)
15、余烈: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遺留下來的功業(yè))
16、鞭笞: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名作狀,用鞭子、竹板打)
17、作難: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起事,起義)
二、通假字
1、合從帝交,相與為一(通縱)
2、贏糧而景從(通影,影子)
3、外連衡而斗諸侯(通橫)
三、一詞多義
1、制:
①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指揮)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
③用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規(guī)模)
④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制衣則寒(縫制)
2、亡:
①追亡逐北,伏尸百萬(逃亡)
②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丟失)
③吞二周而亡諸侯(滅亡)
④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通無,沒有)
3、利:
①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好處)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有利)
③信臣精卒利兵而誰何(鋒利)
4、固:
①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險固)
②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徹(頑固)
④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本來)
5、遺:
①秦無亡矢遺鏃(丟失)
②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遺留下來的東西)
③蒙故業(yè),因遺策(遺留下來的)
④是以先帝拔以遺陛下(wi給予)
6、度:
①內(nèi)立法度,務(wù)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制度)
②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du計算,量)
③萬里赴戎機,并山度若飛(越過)
④平心而度之,吾果無一失乎(du揣度)
四、詞類活用
1、固: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形作名,堅固的地方)
2、席、包:有度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名作狀,像席子一樣,像包裹一樣)
3、斗:外連衡而斗諸侯(使動,使斗)
4、南、西:南取漢中,西舉巴蜀(名作狀,向南,向西)
5、約:于是從散約敗(動作名,條約)
6、鞭笞: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名作動,用鞭子抽打,用竹板打)
7、卻:卻匈奴七百余里(使動,使退卻)
8、彎:士不敢彎弓而報怨(形容詞使動,使彎)
9、愚: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形作動,愚弄)
10、弱:以弱天下民(形容詞使動,使削弱)
11、固: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形作名,堅固的地方)
12、甕、繩: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名作動,用破甕作,用草繩系)
13、賢:非有仲尼墨翟之賢(形作名,賢能的人)
14、云、景: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名作狀,像云一樣,像影子一樣)
15、序、朝: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名作動,引,招致;朝:名詞使動,使來朝見)
五、難句翻譯
1、振長策而御海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
譯:高舉長長的鞭子,用武力來統(tǒng)治各國;吞并東西二周,滅亡各個諸侯。
2、然后踐華山為城,因河為池。
譯:這樣以后,憑著華山當做城,就著黃河當做護城河。
3、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
譯:天下的人像云一樣聚集響應(yīng),(許多人)擔著干糧如影隨形地跟著(陳涉)。
4、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譯:不施行仁政,攻和守的形勢變了。
【第2篇 高二年級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導(dǎo)語因為高二開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識肯定有一定的欠缺,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計劃,更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會白白流淌的,收獲總是自己的。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年級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助你金榜題名!
1.高二年級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輮以為輪(通“煣”,用火烘木使彎曲)
(2)雖有其槁暴,不復(fù)挺者(通“又”,再;通“曝”,曬)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通“性”,資質(zhì),稟賦)
2.古今異義
(1)輮以為輪(以為,古義:把……做成;今義:認為)
(2)金就礪則利(金,古義:文中指金屬制成的刀劍等;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博學(xué),古義:廣泛地學(xué)習(xí);今義:學(xué)問淵博)
(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
(5)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參:古:驗,檢驗今:參加,參見)
(6)非蛇鱔之無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詞類活用
(1)動詞使動用法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使……彎曲)
(2)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其曲中規(guī)(彎曲的弧度)
(3)名詞作狀語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向上,向下)
(4)名詞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這種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數(shù)詞作形容詞:
用心一也(專一)
2.高二年級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1、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險釁:臣以險釁(艱難禍患,指命運不濟)
(2)見背:慈父見背(背棄我,指死亡)
(3)奪:舅奪母志(改變)
(4)祚:門衰祚(zuò)薄(福分)
(5)鮮:終鮮兄弟(本指少,這里是沒有)
(6)吊: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7)嬰:而劉夙嬰疾病(纏繞)
(8)廢:未曾廢離(停止侍奉)
(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舉)
(10)尋:尋蒙國恩(不久)
(11)篤:則劉病日篤(病重)
(12)聽:聽臣微志(準許)
(13)拔擢:至微至陋,過蒙拔擢(zhuó)(提升)
(14)區(qū)區(qū):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2、通假字
(1)閔:夙遭閔兇(通“憫”,可憂患的事)
(2)零?。毫愣】嘈?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3)有:常在床蓐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數(shù)后有零數(shù))
(4)蓐: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
3、一詞多義
(1)至:
①至微至陋(副詞,極其)
②無以至今日(動詞,到達)
(2)以:
①臣以險釁(連詞,因為)
②臣以供養(yǎng)無主(連詞,因為)
③謹拜表以聞(連詞,相當于“而”)
④猥以微賤(介詞,憑身份)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詞,用)
⑥臣具以表聞(介詞,用)
(3)見:
①慈父見背(代詞,我,自己)
②二州牧所見明知(動詞,看見)
4、詞類活用
(1)日:則病日篤(名作狀,一天天地)
(2)微賤:猥以微賤(形作名,卑微低賤的身份)
(3)聞:臣具以表聞;謹拜表以聞(動詞使動,使……知道)
(4)終:無以終余年(動詞使動,使……結(jié)束)
(5)遠,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形作動詞,遠離)
3.高二年級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樣子)
2、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匪”通“非”,不是)
3、將子無怒,秋以為期(“無”通“毋”,不要)
4、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嘆)
5、士之耽兮,猶可說也(“說”通“脫”,解脫)
6、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泮”通“畔”,邊岸)
二、古今異義詞
1、泣涕漣漣(泣涕,古義:為眼淚|今義:鼻涕)
2、總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義:為歡聚|今義:為酒席)
3、不遑啟居(啟,古義:是跪|今義:指開啟。居,古義:指安坐|今義: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義:文中指主帥|今義: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義:文中指士卒|今義: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詞多義
1、言:
句首助詞。如:言既遂矣。
相當于“而”。如:靜言思之。
2、以:
把,介詞。如:秋以為期。
而,連詞。如:以望復(fù)關(guān)。
3、作:
本義是起來起身,引申為興起,產(chǎn)生。如:薇亦作止。
開始。如:天下之難比作于易。
創(chuàng)作,撰寫: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又引申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4.高二年級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一、一詞多義
“之”
1、公從之(代佚之狐的建議)
2、許之(人稱代詞,鄭文公)
3、將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詞)
4、子犯請擊之(秦國,代詞)
5、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鄰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7、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以”“而”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過也(連詞,表承接)
2、敢以煩執(zhí)事(介詞,拿)
3、越國以鄙遠(連詞,表承接)
4、因人之力而敝之(連詞,表轉(zhuǎn)折)
5、以亂易整,不武(介詞,拿、用)
“焉”
1、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
2、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何)
3、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兼詞,“于之”,在那里)
4、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里)
“其”
1、以其無禮于晉(代詞,鄭國)
2、君知其難也(代詞,這件事)
3、吾其還也(表商量或希望語氣)
注:思考練習(xí)三中“若、說、辭、鄙、微”自己整理到積累本上。
二、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3、秦伯說(同“悅”)
4、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
三、詞類活用
1、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扎)
2、既東封鄭(封,疆界。這里用作動詞,使……成為疆界)
3、若不闕秦(使動用法,使……削減)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
5、越國以鄙遠(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作邊邑)
6、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動用法,使……滅亡)
7、燭之武退秦師(使動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異義
1、夫人(古義為“那個人”,今義為“妻子”的'尊稱)
2、行李(古義為“出使的人”,今義為“出門時所帶包裹”)
5.高二年級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案:同按;審察,察看。動詞。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板:同版;字版。名詞。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
暴:同曝曬。動詞。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
案:同“按”;審察,察看。動詞。“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p>
暴:同“曝”曬。動詞?!半m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p>
暴:同“曝”暴露,顯露。動詞?!八钾氏茸娓福┧?,”
倍:通“背”,背叛,忘記。動詞?!霸覆哐猿贾桓冶兜乱?。”
被:同“披”;覆蓋在肩背上,動詞?!傲H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p>
不:同“否”;不。副詞。“或師焉,或不焉?!?/p>
不:同“否”;嗎。疑問語氣詞。“察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讎:同“仇”;仇敵,仇人?!凹俺鹱囈褱纾煜乱讯?,”
從:同“縱”;合縱,聯(lián)合抗秦。動詞。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
從:同“縱”;與“橫”相對,“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從:同“縱”;與“橫相對,”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于楚。“
當:通“擋”;抵擋。動詞?!胺莿⒃ブ菽梢援敳僬??!?/p>
度:同“渡”;渡過,越過。動詞?!耙灰癸w度鏡湖月'‘
而:通“爾”;你。人稱代詞。“某所,而母立于茲?!?/p>
反:同“返”返回。動詞?!叭烁F則反本?!?/p>
奉:同“捧兩手托著。動詞?!蓖醣責o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漿的瓦器。名詞?!罢埛钆梵厩赝?,以相娛樂?!?/p>
拂:同“弼”;輔弼。動詞?!叭雱t無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稱。名詞。'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p>
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p>
函胡:同“含糊”形容詞。南聲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疑問代詞。“蹈死不顧,亦易故哉?”
衡:通“橫”與縱相對,“外連橫而斗諸侯。”
華: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詞。“混黃華葉衰?!?/p>
皇:通“惶”;恐俱,驚慌。形容詞?!摆A得倉皇北顧?!?/p>
皇:通“惶”;恐懼,驚慌。形容詞?!皞}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
火:同“伙”;古代軍隊的組織,十個為“一火”“出門看火伴”。
簡:同“揀”;挑選。動詞?!吧w簡桃核修狹者為之?!?/p>
【第3篇 高三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導(dǎo)語與高一高二不同之處在于,此時復(fù)習(xí)力學(xué)部分知識是為了更好的與高考考綱相結(jié)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學(xué)生,此時需要進行查漏補缺,但也需要同時提升能力,填補知識、技能的空白。高三頻道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三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助你金榜題名!
高三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一)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輮以為輪(通“煣”,用火烘木使彎曲)
(2)雖有其槁暴,不復(fù)挺者(通“又”,再;通“曝”,曬)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通“性”,資質(zhì),稟賦)
2.古今異義
(1)輮以為輪(以為,古義:把……做成;今義:認為)
(2)金就礪則利(金,古義:文中指金屬制成的刀劍等;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博學(xué),古義:廣泛地學(xué)習(xí);今義:學(xué)問淵博)
(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
(5)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參:古:驗,檢驗今:參加,參見)
(6)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詞類活用
(1)動詞使動用法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使……彎曲)
(2)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其曲中規(guī)(彎曲的弧度)
(3)名詞作狀語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向上,向下)
(4)名詞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這種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數(shù)詞作形容詞:
用心一也(專一)
4、一詞多義
(1)絕
假舟輯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橫渡)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隔斷)
以為妙絕(到了極點)
佛印絕類彌勒(非常)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終止)
(2)假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憑借,借助)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借)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與真相對,不真,假裝)
(3)聞
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聽見)
博聞強記(見聞、知識)
不能稱前時之聞(聲譽、名聲)
(4)強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強大,強健)
挽弓當挽強,用劍當用長(有力的弓)
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有余)
乃百強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強)
(5)望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向遠處看)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盼望,希望)
先達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圓之時,農(nóng)歷每月十五日)
二、文言虛詞
1.而
⑴連詞,表修飾:吾嘗終日而思矣/吾嘗跂而望矣
⑵連詞,表轉(zhuǎn)折: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p>
⑶連詞,表并列: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連詞,表承接: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連詞,表遞進: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2.于
(1)介詞,從: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2)介詞,比: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3)介詞,表對象,可以不譯:善假于物也
3.之
⑴代詞:青,取之于藍(代靛青)/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⑵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⑶助詞,的: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
⑷助詞,用于定語和中心詞間,無實義: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
4.焉
⑴兼詞,于之,從這里: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⑵句末語氣助詞,了: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斷)
(2)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斷)
(3)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斷)
2.省略句
(1)鞣(之)以(之)為輪(分別省動詞、介詞的賓語“之”)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省介詞“于”)
3.倒裝句
(1)青,敢之于藍,而青于藍(于藍取之、于藍青,介賓后置)
(2)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乎己參省,介賓后置)
(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賓后置)
(4)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利之爪牙、強之筋骨,定語后置)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高三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二)
一、一詞多義
1、見:①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見面,動詞)
②轉(zhuǎn)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被,副詞)
③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我,代詞)
2、相:①兒已薄祿相,幸復(fù)得此婦(命相,名詞)
②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宰相,名詞)
③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復(fù)指你,表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
④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互相,副詞)
⑤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輔助,動詞)
⑥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互相,副詞)
⑦朱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輔助,動詞)
⑧勝不敢復(fù)相士(觀察,審察,動詞)
⑨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她,表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
⑩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我,表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
3、迎:①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迎接,動詞)
②人_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迎娶,動詞)
③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迎娶,動詞)
④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迎接,動詞)
⑤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投降,動詞)
⑥公夫人甚愛女,每迎女,婿固不遣(迎接,動詞)
⑦趙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迎接,動詞)
二、古今異義的詞
1、下床:媒人下床去,諾諾復(fù)爾爾。
①古義:從座位上起來。
②今義:離開床
2、多謝: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①古義:多多勸告。
②今義:謝謝。
3、交通: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①古義:交錯相通。
②今義:交通運輸。
4、可憐:可憐體無比,阿母為你求。
①古義:可愛。
②今義:讓人同情。
1、自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
①古義:自作主張。
②今義:沒有束縛,自由自在。
【第4篇 高二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導(dǎo)語因為高二開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識肯定有一定的欠缺,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計劃,更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會白白流淌的,收獲總是自己的。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助你金榜題名!
1.高二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一、古今異義
1.蚓無爪牙之利
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幫兇、走狗。
2.金就礪則利
古義:金屬制品,此代指金屬制的刀劍等;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檢查;今義:探究并領(lǐng)會。
二、通假字
1.輮以為輪
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2.雖有槁暴
有通“又”。暴通曝,曬干。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
生通“性”,天賦,資質(zhì)。
三、詞類活用
1、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利,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快
3、輮以為輪/輮使之然也
(輮,通'煣','使……彎曲')
4、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水,名詞作動詞,游泳,游水。
5、上食埃土
上,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上。
6、下飲黃泉
下,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下。
2.高二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一、《陳情表》通假字
1、夙遭閔兇。閔,通“憫”,所憂愁的事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六有,通“又”,多
二、《陳情表》詞類活用
1、非臣隕首所能上報。上:名詞作狀語,向上。
2、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犬馬:名詞作狀語,像犬馬。
3、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外:名詞作狀語,在家外。
4、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內(nèi),名詞作狀語,在家內(nèi)。
5、則劉病日篤。日:名詞作狀語,一天天。篤:形容詞用作動詞,加重。
6、夙遭閔兇。閔兇:形容詞用作名詞,憂患不幸的事。
7、猥以微賤。微賤:形容詞用作名詞,卑微低賤的人。
8、臣少多疾病。疾病:名詞用作動詞,生病。
9、①具以表聞。②拜表以聞聞:使動用法,使……聞,使……知道。
三、《陳情表》一詞多義
(一)虛詞“以”
1、用作介詞
1)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可譯為“用”、“拿”、“憑借”、“依據(jù)”、“按照”、“用(憑借)……身份”。
猥以微賤。憑,介詞。
臣具以表聞。用,拿,介詞。
汾陽王以副元帥憑借……身份
2)表示原因,介詞。
臣以險釁/臣以供養(yǎng)無主因為
但以劉日薄西山/是以區(qū)區(qū)不敢廢遠因為
2、用作連詞
夫夷以近又、而且,表并列關(guān)系
謹拜表以聞來,表目的關(guān)系
今不忍人無寇__,以亂天子邊事來,表目的關(guān)系
木欣欣以向榮,水涓涓而始流(地,著),表修飾關(guān)系
(二)虛詞“之”用作助詞。
(1)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表修飾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憧。的,定中之間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的,定中之間
(2)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助詞。
臣之進退,實為狼狽。可不翻譯
(三)文中重點掌握實詞
1、當
(1)當侍東宮。任,充當,動詞。
(2)臣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一定,副詞。
2、命
(1)辭不赴命。任命,名詞。
(2)人命危淺。生命、性命,名詞。
(3)更相為命。生活、生存,名詞。
3、終
(1)既無叔伯,終鮮兄弟。與“既”配合,起并列聯(lián)合作用,相當干“又”,連詞。
(2)無以終余年。結(jié)束,度完,動詞。
(3)愿乞終養(yǎng)。終了,動詞。
(四)表示官職變動的實詞
1、除,任命、授職,一般指免去舊職、授予新職。2、賞,是由皇帝特旨頒布,賜予官職、官銜或爵位。
3、擢,既由選拔而提升。超擢則是越級破格提升的意思。4、遷,改官。
5、拜,授予官職,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職。6、徙,改任官職,多指一般的調(diào)職。
7、謫,官吏降級,相當于貶。8、出,指出京受任。
9、去,卸職。《張衡傳》:“自去史職,五載復(fù)還?!?/p>
10、黜,廢免,革職免官?!肚袀鳌罚骸扒洒?,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p>
11、放,放逐。有時也指京官調(diào)任外地,如《譚嗣同》“即放寧夏知府,旋升為寧夏道”
12、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如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p>
13、奪,罷官免職。如《書博雞者事》“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
14、罷,革除官職?!稌╇u者事》“又投間蔑污使君,使罷?!?/p>
15、復(fù),恢復(fù)舊職。《書博雞者事》中“為復(fù)守官而黜臧使者”
四、《陳情表》重點句式
(一)固定句式
1、既無叔伯,終鮮兄弟。“既……終……”,是連詞“既”和連詞“終”的搭配,表示不止一個方面,可譯作“既……又……”,或“既……也”。
2、有所希冀。“有所……”,與“無所……”是相對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東西、的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動詞。“所”與后面的動詞組成名詞性的“所”字結(jié)構(gòu),充當“有”的賓語。
3、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元臣,無以終余年?!盁o以”,是動詞“無”與介詞“以”的結(jié)合,又寫作“亡以”,表示“沒有辦法”,“沒有什么用來”。
4、是以區(qū)區(qū)不敢廢遠。“是以”,連詞性的介賓詞組,即“以是”的倒裝,表示結(jié)果或結(jié)論,用在分句或句子的開頭(有時置于主語后),上承說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譯為“因此”“所以”。
5、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胺仟殹?,連詞,表示除所說的意思之外,還有更進一層的意思,用在復(fù)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譯為“不單”“不僅”“不只”之類。
(二)被動句
1、而劉夙嬰疾病。嬰,被……纏著。
2、戍卒叫,函谷舉函谷關(guān)被攻克
2、若屬皆且為所虜“為所”表示被動
3、吾屬今為之虜矣“為”表示被動
4、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為”表示被動
5、不拘于時“于”表示被動
6、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耙姟北硎颈粍?/p>
3.高二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一、通假字
曲終收拔當心畫(畫通劃)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齒梳)
二、古今異義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老大嫁作商人婦(老大:古:年紀大了今:長子、長兄等)
又聞此語重唧唧(唧唧:古:嘆息聲今:一般指蟲鳴)
因為長句(因為:古:因此寫了今:表原因)
暮去朝來顏色故(顏色:古:容貌今:色彩)
凄凄不似向前聲(向前:古:剛才今:朝向前方(面))
三、一詞多義
(1)言
感斯人言(言:話語)
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說)
(2)命
遂命酒(命: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命:取名)
(3)為
因為長句(v寫、作)
初為霓裳后六幺(為:彈奏)
為君翻作琵琶行(為:介詞,為、替)
(4)暫
凝絕不通聲暫歇(暫:副詞,短暫)
如聽仙樂耳暫明(暫:副詞,頓時、忽然)
(5)幽
別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難(幽:形容低微,隱晦,不暢達)
野芳發(fā)而幽香(幽:清幽幽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幽:昏暗)
(6)語
琵琶聲停欲語遲(語:說話,回答)
今夜聞君琵琶語(語:曲)
(7)暗
尋聲暗問彈者誰(輕聲地)
別有幽愁暗恨生(隱藏的)
偏聽則暗(糊涂,愚昧)
四、詞類活用
聞舟中夜彈琵琶者(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遂命酒(酒:名詞作動詞,擺酒席)
歌以贈之(歌:名詞作動詞,作詩)
商人重利輕別離(重、輕:形容詞作動詞,看重、輕視)
五、文言句式
1、倒裝句
轉(zhuǎn)徒于江湖間(于江湖間,介詞結(jié)構(gòu)作狀語,后置)
嘗學(xué)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詞結(jié)構(gòu)作狀語,后置)
2、省略句
問其人,本(是)長安倡女
送客(于)湓浦口
使(之)快彈數(shù)曲
沉吟放拔插(于)弦中
4.高二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一)通假字
1.舉酒屬客舉匏尊以相屬(屬,通“囑”勸酒)
2.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馮,通“憑”乘)
3.山川相繆(繆,通“繚”連結(jié)、盤繞)
4.杯盤狼籍(籍,通“藉”,凌亂)
5.舉匏尊以相屬(尊,通“樽”,酒杯)
(二)詞類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動唱)
2.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動整理)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南,名作狀向南)
5.西望夏口,東望武昌(西、東,名作狀,向西、向東)
6.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下、東:名作動,攻占,向東進軍、東下)
7.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漁樵,名作動,打魚砍柴)
8.侶魚蝦而友麋鹿(侶、友:意動用法以……為伴、以……為友)
(三)古今異義
1.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古義:白茫茫的水汽;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2.凌萬頃之茫然(古義:浩蕩渺遠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5.高二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通假字
①外連衡而斗諸侯/約從離衡(衡,通'橫')
②孝公既沒(沒,通'歿',死亡)
③合從締交/約從離衡/于是從散約敗(從,通'縱',指戰(zhàn)國時期六國聯(lián)合共同對付秦國的策略,稱為'合縱')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憊)
⑤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通'呵',喝問)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贏糧而景從(景,通'影',像影子一樣)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動)
二、古今異義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這種情況下;西河:黃河以西。)
②于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在這時)
③山東豪俊遂并起(山東:崤山以東,即東方諸國。今指山東省。)三、一詞多義
1.固
①據(jù)崤函之固(險固,堅固,特指地勢險要,城郭堅固,形容詞用作名詞)
②君臣固守以窺周室(牢固,頑強,形容詞)
③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固守的據(jù)點,屏障,名詞)
2.因
①因遺策(沿襲,動詞)
②因利乘便(趁著,介詞)
③因河為池(憑借,依據(jù),介詞)
3.亡
①秦無亡矢遺鏃之費(丟失,損失,動詞)
②追亡逐北(逃亡,動詞;此用作名詞,指逃亡的軍隊)
③吞二周而亡諸侯(滅亡,動詞;這里是使動用法,使……滅亡)
4.制
①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tǒng)率,動詞)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_,動詞)
③履而制六合(統(tǒng)治、控制,動詞)
5.兵
①……趙奢之倫制其兵/行軍用兵之道(軍隊,名詞)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陳利兵而誰何/斬木為兵(兵器,名詞)
6.策
①蒙故業(yè),因遺策(策略、計策,名詞)
②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馬鞭子,名詞)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納,動詞)
②致萬乘之勢(達到、獲得,動詞)
8.之
①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的,結(jié)構(gòu)助詞)
②……趙奢之倫制其兵(這,指示代詞)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詞)
④聚之咸陽(代'天下之兵',代詞)
9.及
①非及向時之士(比得上,動詞)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詞)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長城而守藩籬(在北方,方位名詞作狀語)
②追亡逐北(敗北的軍隊,動詞作名詞)
11.度
①內(nèi)立法度(制度,名詞)
②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量長短)
12.遺
①因遺策(遺留下來,動詞)
②秦無亡矢遺鏃之費(遺失,丟失,動詞)
13.愛
①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吝惜,動詞)
②寬厚而愛人(愛護,尊重,動詞。)
【第5篇 高一年級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導(dǎo)語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準備,以自信、寬容的心態(tài),盡快融入集體,適應(yīng)新同學(xué)、適應(yīng)新校園環(huán)境、適應(yīng)與初中迥異的紀律制度。記?。菏悄阒鲃拥剡m應(yīng)環(huán)境,而不是環(huán)境適應(yīng)你。因為你走向社會參加工作也得適應(yīng)社會。以下內(nèi)容是為你整理的《高一年級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希望你不負時光,努力向前,加油!
1.高一年級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義:十分之一。今義:數(shù)詞。
2.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
古義:不平常。今義:用作表程度的副詞,十分,很。
3.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義:泛指求學(xué)的人,指讀書人。今義:特指有專門學(xué)問的人。
4.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義:是代詞“所”與介詞“以”結(jié)合,相當于“……的原因”。
今義:常用來表示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
5.于是余又嘆焉。
古義:“于”,介詞,對;“是”,代詞,這件事。為單音詞連用。
今義:合用為一個連詞。
6.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古義:周圍;今義:左和右兩方面、支配、表示概數(shù)等
7.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古義:到達,達到,動詞;今義:表示另提一事或達到某種程度
2.高一年級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古今異義
1.徘徊于斗牛之間(徘徊:古義-明月停留今義-人在一個地方來回走動)
2.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義-內(nèi)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義-美貌的人)
3.凌萬頃之茫然(凌:古義-越過今義-欺侮)
4.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子:古義-對人的尊稱,多指男子今義-兒子)
詞類活用
1.羽化而登仙(羽:名詞作狀語)
2.舞幽壑之潛蛟(舞:動詞使動)
3.泣孤舟之嫠婦(泣:動詞使動)
4.正襟危坐(正:形容詞使動)
5.烏鵲南飛(南:名詞作狀語)
6.西望夏口(西:名詞作狀語)
7.下江陵(下:名詞作動詞)
8.漁樵于江渚之上(漁樵:名詞作動詞)
9.侶魚蝦而友糜鹿(侶,友:名詞意動)
3.高一年級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⑴之
縱一葦之所如(助詞,取獨)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
扣舷而歌之(音節(jié)助詞)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
哀吾生之須臾(助詞,取獨)茍非吾之所有(助詞,取獨)
⑵于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詞,在)月出于東山之上(介詞,從)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詞,被)托遺響于悲風(fēng)(介詞,給)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詞,它,指“一葦”)其聲嗚嗚然(代詞,那)
何為其然也(代詞,指簫聲)方其破荊州(代詞,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連詞,表轉(zhuǎn)折)侶魚蝦而友糜鹿(連詞,表并列)
耳得之而為聲(連詞,表順承)下江陵,順流而東也(連詞,表修飾)
4.高一年級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1、負:寧許以負秦曲(使……擔負,使……承擔)
2、完:臣請完璧歸趙(使……完好無缺)
3、前:乃前曰(名作動,上前)
4、舍:舍相如廣成傳舍(名作動,安置住宿)
5、間(jiàn):間至趙矣(名作狀,從小路)
6、廷:卒廷見相如(名作狀,在朝堂上)
7、畢、歸:畢禮而歸之(使……完畢、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動)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狀,向西)
10、嚴: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動,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詞使動,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從者衣褐(名作動,穿上)
13、先、后: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先,以……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為刎頸之交(動作名,朋友)
16、寬: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形作動,寬待)
17、使:秦王使使者告趙王(前一個使,動詞,派遣)
18、聞:以勇氣聞于諸侯(使……聽聞)
5.高一年級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yuè,高興。
2.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jīng)。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5.荊軻奉樊於期頭函奉,通“捧”,捧著。
6.圖窮而匕首見見,通“現(xiàn)”,出現(xiàn)。
7.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huán)”,繞。
8.卒起不意卒惶急無以擊軻卒,通“猝”,倉促,突然。
二、古今異義
1.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古義:走投無路,陷于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jīng)濟困難。
2.仰天太息流涕
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
古義:可以用它來……。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5.持千金之幣物
古義:禮物今義:錢幣。
6.秦王方還柱走
古義:跑今義:步行。
7.諸郎中執(zhí)兵
古義:宮廷侍衛(wèi)今義:指中醫(yī)。
8.左右既前,斬荊軻
古義:周圍侍從。今義:表方向或大約。
三、詞類活用現(xiàn)象:
名詞作狀語
1.進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3.函封之
4.發(fā)盡上指冠
常用知識點
名詞作動詞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為歌曰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左右既前,斬荊軻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設(shè)九賓
使動用法
1.使使以聞大王
2.使畢使于前
3.自引而起,絕袖
意動用法
1.太子遲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斷句
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購之(以)金千斤
2.欲與(之)俱
3.見燕使者(于)咸陽宮
4.而(群臣)卒惶急無以擊軻
被動句
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2.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介賓短語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賓短語后置)
2、嘉為先言于秦王(介賓短語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賓短語后置)
4、使畢使于前(介賓短語后置)
定語后置
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第6篇 高二語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導(dǎo)語著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樂,不要沉迷于學(xué)習(xí)進步?jīng)]有別_的痛苦中,進步是一個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只有足夠的量變才會有質(zhì)變,沉迷于痛苦不會改變什么。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語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蘭亭集序》
——王羲之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內(nèi)(通“晤”:面對面)
雖趣舍萬殊(趨:趨向,取向)
2、詞類活用
(1)名詞作動詞
一觴一詠(觴意為“喝酒”)
(2)形容詞作名詞
群賢畢至:(賢:賢才)
不知老之將至:(老:老年)
少長咸集(少長意為“少者、老者”)
況修短隨化(修、短:壽命長;壽命短)
死生亦大矣(大:大事)
(3)形容詞作動詞
齊彭殤為妄作(齊:把……看作相等)
(4)數(shù)詞意動用法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一:把……看作一樣)
3、一詞多義
修
修禊事也(動詞,做,從事)
茂林修竹(形容詞,高)
況修短隨化(形容詞,長)
之
仰觀宇宙之大(助詞,的)
不知老之將至(用于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及其所之即倦(v.向往,追求)
以之興懷(代詞,指向之所欣……已為陳跡)
一
一觴一詠(一邊)
若合一契(數(shù)詞,一個)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把……看成一樣,視為同等)
其致一也(一樣)
夫夫人之相與(句首發(fā)語詞)
悲夫(語氣助詞)
二、虛詞
1.以
(1)介詞,把。引以為流觴曲水
(2)介詞,因為。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3)連詞,用來。亦足以暢敘幽情
2.于
(1)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2)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當其欣于所遇
(3)介詞,對或在。暫得于己
(4)介詞,到。終期于盡
3.為
(1)動詞,作為,當作。引以為流觴曲水
(2)動詞,成為。已為陳跡
4.之
(1)結(jié)構(gòu)助詞,的。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2)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仰觀宇宙之大
(3)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夫人之相與/不知老之將至
(4)動詞,到,往。及其所之既倦
(5)代詞,它。感慨系之矣/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5.所
構(gòu)成所字結(jié)構(gòu),相當于名詞短語。或因寄所托/當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
三、特殊句式
1.判斷句
(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斷)
(2)固知一死生為虛誕(動詞“為”,表示判斷)
(3)齊彭殤為妄作(動詞“為”,表示判斷)
2.省略句
(1)引(之)以(之)為流觴曲水(省略賓語“之”和介詞賓語“之”)
(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詞“于”)
(3)悟言(于)一室之內(nèi)(省略介詞“于”)
3.倒裝句
(1)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于會稽山陰之蘭亭會,介賓短語后置)
(2)仰觀宇宙之大(仰觀大宇宙,定語后置)
(3)俯察品類之盛(俯察盛品類,定語后置)
(4)不能喻之于懷(不能于懷喻之,介賓短語后置)
四、重要詞釋義
引以為流觴曲水(引:疏導(dǎo)、引來)
悟言一室之內(nèi)(悟言:晤言,)
雖趣舍萬殊(趣:趨向,取向)
終期于盡(期:至,及)
未嘗不臨文嗟悼(臨:面對)
是日也(是:指代詞“這”)
茂林修竹(修:長)
所以游目騁懷(所以,古義:指用來;今義:表因果關(guān)系連詞)
信可樂也(信:指確定)
向之所歡(向:指過去)
列坐其次(次:指旁邊)
及其所之(及:指等到)
《赤壁賦》
——蘇軾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馮:通“憑”,乘)
(2)山川相繆(繆:通“繚”,環(huán)繞)
(3)舉酒屬客\舉匏樽以相屬(屬:通“囑”,勸人飲酒)
(4)杯盤狼籍(籍:通藉,狼藉)
2、古今異義詞
(1)徘徊于斗牛之間:(古義: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義:一種競技方式)
(2)白露橫江:(古義:白茫茫的水汽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3)凌萬頃之茫然:(茫然:古義:曠遠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凌:古:超越今:欺凌)
(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內(nèi)心所思慕的人今:美貌的人)
(5)況吾與子漁櫵于江渚之上(古:對人的尊稱,多指男子今:兒子)
3、詞類活用
(1)名詞用作狀語: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向南)/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向西,向東)
(2)名詞用作動詞:
①歌窈窕之章(唱歌)
②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打魚砍柴)
③下江陵(攻占)
④順流而東(向東進軍)
(3)名詞的意動用法:
侶魚蝦而友糜鹿(以……為侶,以……為友)
(4)動詞的使動用法:
舞幽壑之潛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婦(使……哭泣)
(5)形容詞用作動詞:
正襟危坐(整理)//不知東方之既白(顯出白色)
渺滄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4、一詞多義
①望七月既望(名詞,農(nóng)歷每月十五)②如縱一葦之所如(動詞,往)
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遠看)如訴如泣(副詞,像)
(3)虛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太空)(4)白白露橫江(白色的,adj)
盈虛者如彼(指月缺)不知東方之既白(發(fā)白,即天亮了)
(5)于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介詞)(6)長抱明月而長終(永遠,ady)
月出于東山之上(從,介詞)而卒莫消長也(增長,v)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詞)
于是飲酒樂甚(于是,連詞)
(7)然其聲嗚嗚然(擬聲詞詞尾,表狀態(tài))(8)歌歌窈窕之章(唱,v)
何為其然也(這樣,代詞)歌曰(歌詞,n)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聲調(diào)或節(jié)拍,n)
二、虛詞
1.而
(1)連詞,表轉(zhuǎn)折: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2)連詞,表修飾:倚歌而和之/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3)連詞,表承接:正襟危坐而問客
(4)連詞,表并列:侶魚蝦而友麋鹿
2.之
(1)助詞,的:月出于東山之上/哀吾生之須臾
(2)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凌萬頃之茫然
(3)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茍非吾之所有/吾與子之所共適
(4)代詞,它、它們: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耳得之而為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3.于
(1)介詞,在: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間/漁樵于江渚之上/托遺響于悲風(fēng)/于是飲酒樂甚
(2)介詞,從:月出于東山之上
(3)介詞,被: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語氣詞,表示疑問: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羨乎
(2)介詞,在:相與枕藉乎舟中
(3)形容詞詞尾:郁乎蒼蒼/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三、句式
l.判斷句: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疑問句
(1)何為其然也(“何”與“也”表疑問語氣)(2)而今安在哉(語氣詞“哉”,表疑問語氣)
(3)客亦知夫水與月乎(語氣詞“乎”,表疑問語氣)(4)此非曹孟德之詩乎(“乎”表反問語氣)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問語氣)(6)而又何羨乎(語氣詞“乎”,表反問語氣)
3.省略句
(1)(其聲)如怨如慕,(其聲)如泣如訴(省略主語“其聲”)
(2)(其聲)舞幽壑之潛蛟,(其聲)泣孤舟之嫠婦(省略“其聲”)
(3)(蘇子與客)相與枕藉乎舟中(省略主語“蘇子與客”)
4.倒裝句
①狀語后置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于東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間徘徊,介賓短語后置)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賓短語后置)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漁樵,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②定語后置:
凌萬頃之茫然(茫然萬頃,定語后置)
③主謂倒裝:
渺渺兮予懷(予懷渺渺,主語后置)
④賓語前置:
而今安在哉?/何為其然也
5.被動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
四、其他重要詞語:
客亦知夫水與月夫:(夫:那,代詞)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適:享有)
《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長樂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2、古今異義詞
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十分之一;今:數(shù)詞。)
②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古:不平常,不一般;今:很,十分。)
③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古:到;今:連詞,表示另提一事。)
④于是余有嘆焉:(古:“于”,介詞,譯為“由”;“是”,代詞,代這種情況。今:合用為連詞。)
(5)而卒葬之:(古:終于。今:士兵)
3、詞類活用
(1)名詞做狀語
有泉側(cè)出:(側(cè):名詞作狀語,在一側(cè))
(2)名詞做動詞
始舍于其址:(舍:名詞活用為動詞,筑舍定居。)
名之曰褒禪:(名:名詞活用為動詞,命名,稱呼。)
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名:名詞作動詞,說明白。)
(3)動詞做名詞
而其見愈奇:(見:動詞作名詞,見到的景象。)
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至:動詞用作名詞,到達的人。)
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傳:動詞作名詞,流傳的文字。)
(4)形容詞做名詞
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深:形容詞用作名詞,深度。)
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險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險遠的地方。)
(5)形容詞做動詞
好游者亦不能窮也:(窮: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窮盡,走到頭。)
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詞用作動詞,照明。)
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極:形容詞作動詞,盡情享受。)
(6)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謬: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弄錯,使……錯。)
4、一詞多義
①“道”
有碑仆道名詞,路、道路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名詞,道理
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詞,主張
何可勝道也哉動詞,說、講
策之不以其道名詞,方法
②實詞“蓋”
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助詞,有“大概”的意思
(補充)日初出大如車蓋名詞,車蓋
蓋失強援,不能獨完連詞,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是因為“是由于”等
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動詞,超過,勝過
③“文”
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名詞,文字
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詞,紋理
屬予作文以記之名詞,文章
文過飾非動詞,掩飾
④實詞“然”
至于_,理固宜然代詞,如此,這樣
吳廣以為然形容詞,對、正確
有_窈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連詞,表轉(zhuǎn)折,但、但是
(5)觀
古之人觀于天地、山川…不在也(v.觀察)
而世之奇觀、瑰怪、非常之觀(n.景象)
大王見臣列觀(宮廷中的樓臺、宮殿)
(6)得
此余之所得也(得到)
古人之觀于天地…..往往有得(心的、收獲)
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能夠)
二、虛詞
1、虛詞“乃”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副詞,表示判斷,可譯為“是”“就是”
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詞,竟,竟然,居然
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詞,于是
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兵乃出副詞,才
2、“其”
①用作代詞,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稱代詞;可以作指示代詞(這,那);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第三人稱代詞,它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第一人稱代詞,自己
則或咎其欲出者。指示代詞,指代“欲出者”,譯作“那”
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指示代詞,指代“好游者”,譯作“那些”
(補充)②用作副詞
ⅰ加強祈使語氣,相當于“可”、“還是”。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我們還是回去吧)
ⅱ加強揣測語氣,相當于“恐怕、或許、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ⅲ加強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怎么”。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其可怪也與?
(補充)③固定用法“何其”,譯作“多么”
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衰落啊?。?/p>
三、句式
(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譏之乎?(其??????乎:難道……嗎?)
2、何可勝道也哉!(何??????哉:哪里……呢?。?/p>
3、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此所以??????也:這就是……的緣故。)
(二)特殊句式
狀語后置
①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天地……”:“于天地……”作狀語修飾限定動詞“觀”,“對……”
②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于其址”作狀語修飾限定動詞“舍”,“在……”
(三)省略句、判斷句
1.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之)以怠。(省略賓語)
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書之不存。(省略賓語)
3.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4.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第7篇 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導(dǎo)語一路走來,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或歡欣或鼓舞,一個腳印一步成長,深深淺淺,感謝時光,教會了我如何成長,如何去演繹自己的人生,讓我對這個未知世界有了一點感性的認識,它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它和人一樣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高一頻道為你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希望會對你有幫助,更多精彩,持續(xù)更新!
《廉頗藺相如列傳》
一、掌握下列文言詞
1、宦者令: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宦官的頭目)
2、舍人: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門客)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國人卞和發(fā)現(xiàn)的一塊寶玉,經(jīng)雕琢成的璧)
4、遺(wèi):使人遺趙王書(送給)
5、即:即患秦兵之來(則,就)
6、斧質(zhì):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古代一種腰斬的刑具)
7、宜:宜可使(應(yīng)該)
8、曲:曲在趙(理虧)
9、均:均之二策(權(quán)衡、比較)
10、必:王必無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獻,進獻)
12、卻:相如因持璧卻立(退后)
13、修敬: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整飾禮儀表示敬意)
14、倨(jū):禮節(jié)甚倨(傲慢)
15、謝: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圖(官吏的通稱)
17、決:決負約不償城(必定)
18、徑道:從徑道亡(便道,小路)
19、間:間至趙矣(名作狀,從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趙,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卻)
22、懌(yì):于是秦王不懌(高興,喜悅)
23、已而:已而相如出(過了些時候)
24、望: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遠遠看見)
25、高義:徒慕君之高義也(高尚的品德)
26、孰與: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比……怎么樣)
27、駑:相如雖駑(劣馬,引申為愚劣,無能)
二、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圖(通“按”,審察、察看)
4、孰: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通“熟”,仔細)
三、一詞多義
1、以:①傳以示美人及左右(連詞,連接兩個動詞,給)
②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詞,因為)
③以勇氣聞于諸侯(介詞,憑借)
④愿以十五城請易璧(介詞,拿,用)
⑤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連詞,相當于“而”)
四、詞類活用
1、負:寧許以負秦曲(使……擔負,使……承擔)
2、完:臣請完璧歸趙(使……完好無缺)
3、前:乃前曰(名作動,上前)
4、舍:舍相如廣成傳舍(名作動,安置住宿)
5、間(jiàn):間至趙矣(名作狀,從小路)
6、廷:卒廷見相如(名作狀,在朝堂上)
7、畢、歸:畢禮而歸之(使……完畢、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動,殺)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狀,向西)
10、嚴: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動,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詞使動,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從者衣褐(名作動,穿上)
13、先、后: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先,以……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為刎頸之交(動作名,朋友)
16、寬: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形作動,寬待)
17、使:秦王使使者告趙王(前一個使,動詞,派遣)18、聞:以勇氣聞于諸侯(使……聽聞)
六、古今異義的詞
1、指示:古義:指給人看(請指示王)今義:上對下的說明
2、約束:古義:條約(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今義:__使不超出范圍
3、得罪:古義:得到懲處(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今義:冒犯
4、明年:古義:第二年(明年復(fù)攻趙)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5、前進:古義:上前進獻(于是相如前進缶)今義:向前行進
6、宣言:古義:揚言((廉頗)宣言曰)今義:宣告
7、鄙賤:古義:地位低下,見識淺?。ū少v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今義:鄙卑下賤
七、句式歸納
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判斷句)
2、藺相如者,趙人也。(判斷句)
3、求人可使報秦者。(定語后置。=求可使報秦之人)
4、君幸于趙王。(狀語后置。=君于趙王幸)
5、今君乃亡(于)趙走(于)燕。(省略句)
6、均之二策,寧許(之)以負秦曲。(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判斷句)
8、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被動句)
9、得罪于大王(狀語后置。=于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11、使不辱于諸侯。(狀語后置。=使不于諸侯辱)
12、請奉盆缶(于)秦王。(狀語后置。=請于秦王奉盆缶)
13、遂與秦王會(于)澠池。(省略句)
《蘇武傳》
1.通假字
①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
②與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品。
③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
⑤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⑥法令亡常亡:通“無”,沒有。
⑦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亡:通“無”,沒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無”,沒有。
⑨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經(jīng)。
⑾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輕輕敲打
2.古今異義
1.漢亦留之以相當。相當:古義:抵押。今義:正在(某時某地)。
2.皆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欲因此時降武。因此: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于所以。
5.獨有女弟二人。女弟: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7.武等實在。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8.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稍: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9.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遺: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10.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會:古義:正當、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11.此必及我。及:古義:牽連今義:常作連詞“和”用
12.會論虞常。論:古義:判罪今義:常作議論
13.以貨物與常。貨物:古義:財物今義:指供出售的物品
14.臥起操持古義:為操和持,兩個詞,“拿著“的意思今義:料理,辦理/籌劃
3.詞類活用
①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jié)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
誠甘樂之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②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斗:使動用法,使……爭斗。
(4)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動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7)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歸:使……歸
(8)屈節(jié)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③名詞活用
(1)天雨雪雨:名詞做動詞,下。
(2)羝乳乃得歸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jié)牧羊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武能網(wǎng)紡繳,檠_網(wǎng)、檠:名詞做動詞,結(jié)網(wǎng)、用檠矯正_。
(5)惠等哭,輿歸營輿:名詞做動詞,用車子。
(6)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7)絕不飲食飲食:名詞做動詞,給他吃的、喝的。
4.一詞多義
①使
(1)數(shù)通使相窺觀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漢者第一個“使”:出使。
(3)單于使使曉武第一個“使”:派,第二個“使”:使者。
②語
(1)以狀語武語:告訴。
(2)如惠語以讓匈奴語:說的話。
③引
(1)虞常果引張勝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④食
1)絕不飲食食:給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食:吃。
3)廩食不至食:糧食。
4)給其衣食食:食物。
⑤發(fā)
1)方欲發(fā)使送武等發(fā):打發(fā)。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發(fā):發(fā)動。
3)恐前語發(fā)發(fā):被揭發(fā)。
5.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漢者匈奴使”。
(2)為降虜于蠻夷。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
(3)何以女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為見女”
(4)子卿尚復(fù)誰為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fù)為誰乎”。
(5)何以復(fù)加。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fù)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斷句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漢所望也。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動句
(1)見犯乃死,重負國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3)皆為陛下所成就
(4)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張衡傳》
1.通假字
(1)員徑八尺(“員”通“圓”)
(2)陰知_黨名姓,一時收禽(“禽”通“擒”)
﹙3﹚傍行八道(“傍”通“旁”)
(4)形似酒尊(“尊”通“樽”)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義:
(1)常從容淡靜。古:言行舉止適度得體。今:不慌不忙,沉著鎮(zhèn)定。
(2)舉孝廉不行。古:不去赴任。今:不可以。
(3)公車特征拜郎中。古:特地征召。今:可以作為人或事物特點的征象標志
(4)覆蓋周密無際。古:四周嚴密。今:周到細致
(5)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古:今:相對的或并列的幾個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6)衡下車,治威嚴。古:官吏初到任。今:從車上下來。
3.詞類活用
(1)妙盡璇璣之正。(正,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道理)
(2)大將軍鄧騭奇其才(奇,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與眾不同)
(3)又多豪右(多,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多有)
4.翻譯下列句子并總結(jié)句式特點:
(1)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狀語后置)
(2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賓語前置)
(3)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省略句)
(4)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被動句)
5.一詞多義
因
①因入京師,觀太學(xué)(于是)
②蒙故業(yè),因遺策(沿襲)
③因其勢而利導(dǎo)之(順著)
④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
(通過、經(jīng)由)
⑥衡乃擬班固《兩都》《二京賦》,因以諷諫(憑借)
⑦因擊沛公于坐,殺之。(趁機)
乃
①精思傅會三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陰陽(就)
③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卻)
④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于是,就)
⑤爾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是)
⑧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
屬zhǔ
①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于魏(連接)
②衡少善屬文(連綴)
③屬予作文以記之(囑咐)
④舉酒屬客(勸人喝酒)
屬shǔ
⑤名屬教坊第一部(屬于)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掌管)
⑦吾屬今為之虜矣(輩)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善:
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②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善行)
③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xué)。(擅長)
④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交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⑥善刀而藏之。(通“繕”,擦拭)
【第8篇 高一語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導(dǎo)語高中學(xué)習(xí)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識,還要把高中的知識與初中的知識溶為一體才能學(xué)好。在讀書、聽課、研習(xí)、總結(jié)這四個環(huán)節(jié)都比初中的學(xué)習(xí)有更高的要求。高一頻道為莘莘學(xué)子整理了《高一語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高一語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歸去來兮辭》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橫”,橫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為什么)
(3)景翳翳以將入(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異義
1.親戚
古義:內(nèi)親外戚;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庭或它的成員
2.情話
古義:知心話;今義:男女間談情說愛的話
3.有事
古義:農(nóng)事;今義:指有事情
4.窈窕
古義:幽深曲折的樣子;今義:指女子文靜而美好
5.來者
古義:未來的事情;今義:來的人
6.征夫
古義:行人;今義:出征的士兵
7.扶老
古義:手杖;今義:扶持老人
8.風(fēng)波
古義:指戰(zhàn)亂;今義:常用來比喻亂子
9.人事
古義:指做官;今義:指關(guān)于工作人員的錄用、調(diào)配、獎懲等工作
10.去留
古義:指生死;今義:離開留下
11.尋
古義:不久;今義:尋找
12.交
古義:交互,都;今義:常用義“交友”、“交通”等
三、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①園日涉以成趣名作狀,每日、每天
②時矯首而遐觀名作狀,有時
2.名詞作動詞
①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動,拄著
②樂琴書以消憂名作動,彈琴,讀書
③或棹孤舟名作動,劃船
④實迷途其未遠名作動,誤入迷途
(二)動詞的活用
1.動詞作名詞
①生生所資動作名,生活
②審容膝之易安動作名,容膝的小屋
2.動詞作狀語
感吾生之行休動作狀,將要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攜幼入室形作名,幼兒,兒童
2.形容詞作狀語
心憚遠役形作狀語,到遠處。
(四)使動用法
①審容膝之易安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安樂
②眄庭柯以怡顏形容詞的使動,使……愉快
(五)意動用法
①悅親戚之情話意動,以……為愉快
②樂琴書以消憂意動,以……為樂
③善萬物之得時形容詞意動,以……為善
四、一詞多義
1.行
_íng
①感吾生之行休《歸去來兮辭》(副詞,將,將要。)
②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墩撜Z六則》(動詞,行走。)
③為吾子之將行也《殽之戰(zhàn)》(動詞,離開,前往。)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觀滄?!?動詞,運行。)
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師說》(動詞,實行,執(zhí)行。)
⑥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庖丁解?!?名詞,行為,動作。)
⑦臣修身潔行數(shù)十年《信陵君竊符救趙》(名詞,品行。)
⑧《琵琶行》(行,古詩一種體裁。)
háng
①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杜甫《絕句》(量詞,排,行。)
②躡足于行伍之間,而崛起于阡陌之中《過秦論》(泛指軍隊。)
③漢天子,我丈人行也《蘇武傳》(名詞,輩分。)
2.引
①丁壯者引弦而戰(zhàn)《塞翁失馬》(動詞,開弓,拉弓。)
②相如引車避匿《廉頗藺相如列傳》(動詞,牽,拉,引。)
③引壺觴以自酌《歸去來兮辭》(動詞,拿來,取來。)
④乃設(shè)九賓禮于廷,引趙使者藺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動詞,召請,召引。)
⑤初一交戰(zhàn),操軍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戰(zhàn)》(動詞,避開,退卻。)
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出師表》(動詞,引用,援引。)
⑦敢竭鄙懷,恭疏短引《滕王閣序》(名詞,前言,序文。)
3.乘
chéng
①聊乘化以歸盡《歸去來兮辭》(動詞,順著,順隨。)
②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曹劌論戰(zhàn)》(動詞,騎,坐,駕御。)
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過秦論》(介詞,憑借,趁著。)
④顧自民國肇造,變亂紛乘《<黃花崗烈士事略>序》(動詞,交互,連接)
⑤目京師乘風(fēng)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記》(動詞,冒著,頂著。)
shèng
①于是為長安君約車萬乘《觸龍說趙太后》(量詞,古代一車四馬為一乘。)
②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殽之戰(zhàn)》(“四”的代稱。)
4.策
①執(zhí)策而臨之《馬說》(名詞,竹制的馬鞭。)
②策扶老以流憩《歸去來兮辭》(動詞,拄著。)
③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木蘭詩》(同“冊”,記錄。)
④蒙故業(yè),因遺策《過秦論》(名詞,策略。)
⑤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名詞,計策,計謀。)
5.審
①審容膝之易安《歸去來兮辭》(動詞,明白,知道。)
②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察今》(動詞,考察,觀察。)
③余經(jīng)秋審,皆減等發(fā)配《獄中雜記》(動詞,審問,審判。)
6、委
①曷不委心任去留《歸去來兮辭》(動詞,隨從,順從。)
②如土委地《庖丁解?!?動詞,散落,堆積。)
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過秦論》(動詞,托付。)
④與人期行,相委而去《陳太丘與友期》(動詞,放棄,舍棄。)
7.懷
①懷良辰以孤往《歸去來兮辭》(動詞,留戀,愛惜。)
②則有去國懷鄉(xiāng)《岳陽樓記》(動詞,懷念,想念。)
③新婦謂府吏,感恩區(qū)區(qū)懷《孔雀東南飛》(名詞,心情。)
④外托服從之名而內(nèi)懷猶豫之計《赤壁之戰(zhàn)》(動詞,心中藏著。)
⑤汝姊在吾懷《項脊軒志》(動詞,胸前。)
⑥懷其璧,從徑道亡《廉頗藺相如列傳》(動詞,揣著。)
8.而
①覺今是而昨非連詞表并列
②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連詞表轉(zhuǎn)折
③時矯首而遐觀連詞表修飾
④鳥倦飛而知還連詞表承接
⑤泉涓涓而始流連詞表修飾
9.之
①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助詞,取獨
②恨晨光之熹微助詞,取獨
③悅親戚之情話助詞,取獨
④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助詞,取獨
⑤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動詞,到,往
⑥求之靡途代詞,它
⑦公田之利助詞,的
⑧會有四方之事助詞,的
⑨感吾生之行休助詞,取獨
10.以
①既自以心為形役介詞,使,讓
②舟遙遙以輕飏連詞,表修飾,“而”
③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介詞,把
④引壺觴以自酌連詞,表承接來
⑤聊乘化以歸盡連詞,表修飾
⑥園日涉以成趣連詞,表結(jié)果
⑦木欣欣以向榮連詞,表修飾
⑧問征夫以前路介詞,用
⑨樂琴書以消憂連詞,表目的
⑩耕植不足以自給連詞,用來,來
⑾諸侯以惠愛為德介詞,把
⑿家叔以余貧苦介詞,因為,由于
⒀策扶老以流憩連詞,相當于“而”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斷)
(二)倒裝句
1.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狀語后置)
①將有事于西疇
②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
③問征夫以前路
2.賓語前置
①復(fù)駕言兮焉求(賓語前置句,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
②胡為乎遑遑欲何之(賓語前置句,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
③樂夫天命復(fù)奚疑(賓語前置句,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
④皆口腹自役(賓語前置句,代詞“自”作賓語前置)
(三)被動句
①既自以心為形役(為,被)
②遂見用于小邑(見,被)
(四)省略句
①寓形(于)宇內(nèi)復(fù)幾時?(省介詞“于”)
②稚子候(于)門(省介詞“于”)
③(余)脫然有懷,(余)求之靡途(省主語“余”)
④于是(余)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省主語“余”)
⑤(余)或命巾車,(余)或棹孤舟(省主語“余”)
(五)固定句式
載欣載奔(載……載……:一邊……一邊……;又……又……)
2.高一語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一、通假字
1、所、守、或、匪、親
2、徑、須、沽、取、對、君、酌
3、耶、娘、妻子、走、相送
4、禾、生、隴、畝、無、東西
二、古今異義
1、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
2、禾生隴畝無東西
3、危檣獨夜舟
4、月涌大江流
5、憑軒涕泗流
三、一詞多義
危乎高哉
可以橫絕峨眉巔
知安而不知危
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
邦有道,危言危行
入武關(guān),秦兵絕其歷
民貧則危鄉(xiāng)輕家
佛印絕類彌勒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
所守或匪親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烹羊宰牛且為樂
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河水清且漣猗
殘賊公行,莫之或止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吾攻趙,旦暮且下
徑須沽取對君酌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惟有飲者留其名
江水又東,徑巫峽
蓋當時未有雁蕩之名
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
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后世之廖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
主人何為言少錢
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
焚百家之言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
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
耶娘妻子走相送
王笑而不言
老翁逾墻走
將進酒
循陵而走,見蹲石鱗鱗,儼然類畫
呼兒將出換美酒
豫備走舸,系于其尾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家住黃花入麥村,閑將稚子出柴門
3.高一語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一、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橫”)景翳翳以將入(景,通“影”,日光)
二、詞類活用:
1、瓶無儲粟,生生所資(生生:前“生”,維持;后“生”,動詞用作名詞,生活)
2、眄庭柯以怡顏(怡:愉快,使愉快)
3、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詞用作名詞,傲然自得的情懷)
4、審容膝之易安(容膝:動詞用作名詞,僅能容納雙膝的小屋)
5、園日涉以成趣(日:名詞作狀語,每日)
6、樂琴書以消憂(琴,書:名詞用作動詞,彈琴,讀書)
7、或棹孤舟(棹:槳,這里用作動詞,用槳劃)
三、一詞多義:
1、之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到,動詞)求之靡途(代“為長吏”,代詞)四方之事(助詞“的”)
2、奚奚惆悵而獨悲(為什么)樂夫天命復(fù)奚疑(什么)
3、而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表轉(zhuǎn)折)覺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時矯首而遐觀(表修飾)鳥倦飛而知還(表順承)
四、古今異義:
(1)于時風(fēng)波未靜古義:指戰(zhàn)亂。今義:風(fēng)浪,常用來比喻糾紛或亂子。
(2)嘗從人事古義:指做官。今義:常用義,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或關(guān)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diào)配,獎罰等工作。
(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古義:不久。今義:常用義為“尋找”“追尋”等。
(4)悅親戚之情話古義:內(nèi)外親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義: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家庭的成員。
(5)幼稚盈室古義:小孩。今義: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悵然慷慨古義:感慨。今義:指大方的行為。
(7)恨晨光之熹微古義:遺憾。今義:指一種情感,多為“仇恨”之意。
(8)將有事于西疇古義:指耕種之事。今義:指發(fā)生某事。
五、特殊句式:
1判斷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斷)
2倒裝句
(1)復(fù)駕言兮焉求(疑問句賓語前置?!把汕蟆奔础扒笱伞保非笫裁?
(2)胡為乎遑遑欲何之(疑問句賓語前置?!昂沃奔础爸巍?,到哪里去)
(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4)將有事于西疇(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5)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狀語后置,“以春及告余”)(6)樂夫天命復(fù)奚疑(賓語前置,“疑奚”)
3省略句
(1)情在駿奔(省略主語“余”)(2)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形”與“宇”之間省略介詞“于”)
(3)稚子候門(省略“于”,正常語序應(yīng)為:稚子于門候)
4被動句
(1)遂見用于小邑(見,被)(2)以心為形役(為,被)
六、補充:
《歸去來兮辭》中有好多包含“以”的句子,這些句子中的“以”有時作介詞,有時作連詞。辨清楚這些“以”到底是介詞還是連詞,對以后的學(xué)習(xí)和做題也是大有裨益的。
幾點規(guī)律:
1、“以”作介詞時,后邊往往跟著一個名詞或名詞性短語,而且它常常與后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這個介賓短語又常常作后置的狀語。
2、“以”作連詞時,表關(guān)聯(lián)作用,也就是說,它有連接前后項的作用,而前后項或者是動詞,或者是形容詞,很少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即便是,也不是與后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的。更為重要的是,“以”作連詞時,作用相當于“而”。也就是說,用作連詞的“以”可以用“而”替換。
3、判定“以”在句中是介詞還是連詞,就要從這兩方面入手:一看“以”后邊是不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它是不是與后邊的名詞或詞性短語組成了介賓短語,而且是不是作狀語的(在文言中“以”常與后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作后置狀語)。二看“以”能不能用“而”替換。如果能,它就是連詞;如果不能,那它就是介詞。上例中的“既自以心為形役”“問征夫以前路”“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中的“以”都與后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了介賓短語,又都是作狀語的(其中后兩句是狀語后置的特殊句式),而且又都不能用“而”替換,因而判定它們都是介詞。至于其它各句,“以”的前后連接的都是形容詞或動詞,又都能用“而”替換,所以是連詞無疑。
【第9篇 高一年級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1)名詞用作動詞
晉軍函陵(駐軍)
趙王之子孫侯者(封侯)
質(zhì)于齊(做人質(zhì))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吃)
樹之以桑(種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稱王)
填然鼓之(擊鼓,敲起鼓)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東面而視(面對)
履而制六合(登上)
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稱帝,稱王)
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以甕作;以繩系)
序八州而朝同列(安排次序)
籍吏民(登記)
范增數(shù)目項王(以目示意)
道芷陽間行(取道)
刑人如恐不勝(處罰)
(2)名詞用作狀語
夜縋而出(在晚上,當晚)
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在早上;在晚上)
必廟禮之(在廟堂上)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當面)
日食飲得無衰乎(每天)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向上;向下)
秋水時至(按季節(jié),隨著時令)
順流而東行(向東)
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像席子一樣;像包裹
一樣;像口袋一樣)
內(nèi)立法度(對內(nèi))
天下云集響應(yīng)(像浮云一樣;像回聲一樣)
贏糧而景從,(像影子一樣)
吾得兄事之(用對待兄長的禮節(jié))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
頭發(fā)上指(向上).
道芷陽間行。(從小路)
時矯首而遐觀(時時,時常)
【第10篇 小學(xué)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導(dǎo)語文言文是以古漢語口語為基礎(chǔ)的書面語,在遠古時代文言文與口語的差異微乎其微?,F(xiàn)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chǔ)而形成的書面語。下面是風(fēng)分享的小學(xué)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歡迎閱讀參考!
小學(xué)語文文言文考點梳理及練習(xí)題
一、通假字
1、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說,通“悅”,愉快,高興?!墩撜Z十則》
2、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稱代詞,你(你知道怎樣教導(dǎo)別人嗎)。《論語十
則》
3、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誰說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兩小兒辯日》
4、擔中肉盡,止有剩骨。止通“只”?!独恰?/p>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白蓖ā白?,座位。他先在家里拿根繩子量好自己腳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鄭人買履》
6、出門看火伴“火”通“伙”,伙伴?!赌咎m詩》
7、才美不外見“見”通“現(xiàn)”,出現(xiàn)?!恶R說》
8、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亡”通“無”《愚公移山》
9、小惠未偏,民弗從也。偏通“遍”,遍及,普遍?!恫軇フ搼?zhàn)》
10、一切烏有。烏通“無”,沒有?!渡绞小?/p>
二、古今異義。
1、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無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桃花源記》)
2、交通古義:交錯相通。
今義:主要用于稱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yè)。例句: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桃花源記》)
3、窮古義:窮盡。
今義:經(jīng)濟貧困。例句: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4、鮮美古義:鮮艷美麗。
今義: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源記》)
5、布衣古義:平民。
今義:棉布衣服。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出師表》)
7、可以古義:可以憑借。
今義:對某事表贊同。例句: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曹劌論戰(zhàn)》)
8、開張古義:擴大。
今義:開業(yè)(多指商業(yè)部門)。例句:誠宜開張圣聽(《出師表》)
9、涕古義:淚。
今義:鼻涕。例句: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師表》)
10、兵古義:兵器。
今義:士兵。例句:兵甲已足(《出師表》)
12、池古義:護城河。
今義:小水塘、池塘。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4、走古義:“跑”的意思。
今義:行走。例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15、湯古義:熱水。
今義:菜或面做的稀狀食物。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湯(《兩小兒辯日》)
16、去古義:離開。
今義: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兩小兒辯日》)
17、再古義:第二次。
今義:又一次。例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zhàn)》)
三、常見文言虛詞歸納總結(jié)。
之的用法
1、“之”作代詞的用法最多。
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代詞,指學(xué)過的知識
2、“之”作動詞
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動詞“到”
3、“之”作結(jié)構(gòu)助詞“的”例如:圣人之道。
4、“之”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作用,不譯例如:久之,目似瞑。
其的用法
1、代詞,指“他、她、它(們)的”例如:欲知其輕重,指“它的”,大象。
2、“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問等語氣。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第一個“其”,表反問語氣,可譯作“難道”;第二個“其”,表推測語氣,可譯作“恐怕”。
而的用法
用作連詞,連結(jié)詞與詞,短語與短語,句子與句子,表示前后兩部分的并列、承接、轉(zhuǎn)折、等關(guān)系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但是,表轉(zhuǎn)接)
2、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表并列)
3、溫故而知新。(然后,表承接)
常見的語氣詞
一般放在句尾,表陳述、疑問、感嘆等,常見的有“也,矣、乎、耶、邪”。
1、此畫斗牛也也,也用在句末,語氣詞,譯作“呀”
2、謬矣,矣:語氣詞,了
3、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乎,語氣詞,嗎
四、文言文語句的翻譯。
翻譯時既要字句對應(yīng),又要根據(jù)需要進行必要的調(diào)整,使譯文完整、準確、得體。文言文翻譯的方法一般有:
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的詞語。
②補。即補充單音詞為雙音詞,或補出省略成分等。
③刪。即刪除不需要譯出的虛詞等。
④換。即用意思相同的現(xiàn)代漢語詞替換古漢語詞。⑤調(diào)。即調(diào)整詞序或語序,使
之合乎現(xiàn)代漢語習(xí)慣。
小升初語文文言文針對性練習(xí)及答案
(一)
司馬光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1.解釋括號里的詞。(1)眾皆棄去(2)破之
2.翻譯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3.“破甕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馬光的機智聰穎。機智聰穎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的事例古今中外不勝枚舉。請舉一例。
(二)
孟子幼時,其舍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彼爝w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街賣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處吾子也?!睆?fù)徙居學(xué)宮旁。孟子乃嬉為俎豆揖讓進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遂居焉。
(選自劉向《烈女傳》)
1.解釋下列詞語。
a.嬉:
b.賈人:
2.這段文字源自歷史典故:。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逼捱m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痹釉唬骸皨雰悍桥c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xué)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彼炫脲橐?。
[注釋]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顧:回來;④彘:豬;⑤特:只不過。
1.下列各組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聽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隨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還②顧反為汝殺彘
2.解釋加點的詞。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3.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
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xué)者也,聽父母之教。
4.讀了這個故事后,你認為曾子有必要殺彘嗎?為什么?請舉一個你生活中的實
例作簡答。
(四)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fù)得兔。
兔不可復(fù)得,而身為宋國笑。
1.解釋下列文句中加點詞的詞義。
①兔走觸株走
②因釋其耒而守株釋
③而身為宋國笑身
④冀復(fù)得兔冀
2.找出文中的議論句,并翻譯這個句子。
3.出自這個故事的成語是。從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啟示?從某一角度簡要談?wù)劇?/p>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