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
1. 現(xiàn)場準備與測量定位
2. 鉆孔設備安裝與調試
3. 鉆孔作業(yè)
4. 清孔與質量檢查
5. 樁身鋼筋籠制作與下放
6. 灌注混凝土
7. 成樁后的養(yǎng)護與檢測
標準
1. 現(xiàn)場準備與測量定位
- 場地平整,無雜物,保證設備穩(wěn)定
- 定位準確,誤差不超過設計要求的1%
2. 鉆孔設備安裝與調試
- 設備穩(wěn)固,鉆桿垂直度偏差小于1%
- 調試至正常工作狀態(tài),確保鉆孔效率和精度
3. 鉆孔作業(yè)
- 鉆進速度適中,防止塌孔或偏斜
- 定期提鉆檢查泥漿性能和孔壁情況
4. 清孔與質量檢查
- 清孔至設計深度,泥漿指標符合規(guī)定
- 孔徑、孔深、垂直度等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
5. 樁身鋼筋籠制作與下放
- 鋼筋籠制作符合設計要求,接頭牢固
- 下放過程中保持籠體直順,避免扭曲變形
6. 灌注混凝土
- 混凝土拌合均勻,坍落度適宜
- 灌注連續(xù),避免中斷,確保樁頂標高準確
7. 成樁后的養(yǎng)護與檢測
- 樁頂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進行養(yǎng)護
- 完成后進行動測、靜載試驗,確認樁體質量
是什么意思
本規(guī)程詳細闡述了大橋鉆孔灌注樁施工的全過程,從前期準備到后期檢測,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明確的標準和操作要求。現(xiàn)場準備與測量定位確保施工基礎準確;鉆孔作業(yè)需保證質量和效率;清孔與質量檢查是確保樁體質量的關鍵步驟;鋼筋籠制作與下放關乎樁身強度;灌注混凝土要保證連續(xù)性和質量;最后的養(yǎng)護與檢測則對成樁效果進行驗證。此規(guī)程旨在規(guī)范操作,確保大橋鉆孔灌注樁施工的安全、高效和質量。
大橋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規(guī)程范文
大橋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
施工程序
施工準備→平整場地及排泥漿溝→測量放樣→護筒埋設→鉆孔施工←護壁泥漿→清孔→鋼筋骨架的就位→水下混凝土的灌注→破除樁頭和質量檢測
1、施工準備
1.1技術準備
1.1.1 2008年3月10日前熟悉施工設計圖紙,對k24+073柴河二號大橋的原設計圖紙審核完畢,同時鉆孔灌注樁施工作業(yè)指導書已經(jīng)下發(fā)。
1.1.2 導線復測及加密導線點布設已全部完成,并通過監(jiān)理復核批復?,F(xiàn)場已經(jīng)依照施工圖精確定出挖孔樁位,及護樁。
1.2 試驗準備:鉆孔灌注樁混凝土配合比及進場原材料的試驗工作已經(jīng)完成。鋼筋、砂石料、水泥試驗結果詳見試驗資料。
2、平整場地及排泥漿溝
進場后須先清理雜物,進行場地平整。按照施工方案開挖泥漿坑、排泥漿溝。開工前做到三通一平,即水通、電通、路通、場地平,為鉆機就位、施工人員操作及機械運轉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3、測量放樣
施工前進行精確的坐標計算,并報請監(jiān)理工程師審核,批準后再測量放樣,準確定出具體施工樁位。
4、護筒埋設
橋梁樁位中心線施工放樣成果經(jīng)監(jiān)理工程師批準后,進行具體的樁位施工放樣工作(采用全站儀放樣)。用十字交會法控制樁位的中心位置,附近加設控制樁后,進行基坑開挖、護筒埋設工作;護筒埋設完畢,在護筒上邊緣用紅(白)漆點上十字線控制點。護筒采用厚5~8mm的鋼板卷制而成,護筒直徑1.6m,護筒高2m,護筒要焊接牢固,連接嚴密不漏水。陸地埋設護筒時,護筒頂端應高出施工水位1.5m、高出地面0.3m,護筒埋置深度2~4m。埋置后的護筒中心線與樁中心線重合,平面位置偏差不得大于5cm。在鉆孔過程中,隨時檢查復核護筒位置的準確性。陸上或筑島施工的護筒在灌注完混凝土后直接拔除。
5、鉆孔
根據(jù)地質情況和樁基數(shù)量,考慮到時間緊迫,我部配備沖擊鉆機5臺,發(fā)電機機組1套。
鉆孔灌注樁施工采用沖擊鉆孔機成孔,配置推土機或汽車起重機就位。鉆機就位前,應對鉆架和各種鉆具進行檢查、維修,鉆具規(guī)格必須符合設計樁徑的要求。鉆機安裝就位時,底座和頂端應平衡,鉆機底座地基堅實平整,鉆孔支架平臺牢固穩(wěn)定,不得產(chǎn)生位移或沉陷。鉆機、鉆架或桅桿的頂端應用風纜繩固定,并在鉆進過程中經(jīng)常檢查,頂部滑輪緣的鉛垂線和錐頭的中心應對準樁位的中心,其偏差不大于2cm。
當上述準備工作妥當后,即可開始鉆孔。鉆孔開始后要認真按項目填寫施工原始記錄和檢查記錄。開鉆時慢速鉆進,待導向部位或鉆頭全部鉆進地層后,方可加速鉆進。
采用沖擊法造孔,用小沖程開孔,使初成孔堅實,豎直、圓順,能起導向作用,并防止孔口坍塌,鉆孔深度超過鉆錐全高時,方可施行正常沖擊。在鉆機沖孔時,應勤松繩,防止打空錘。在起落錐頭時,速度應均勻,不得突然加速,以免碰撞孔壁造成坍孔,并防止錐頭擺動過大,造成擴孔加大,增加灌注混凝土的數(shù)量。沖擊鉆錐起吊進出孔口時,嚴禁孔口附近站人,防止鉆錐撞擊發(fā)生人身事故。禁止錐頭砸撞或重壓護筒,當發(fā)現(xiàn)或懷疑護筒有位移時,應停止作業(yè),由測量人員重新定位后再進行鉆進。
鉆孔施工在間距5m內的混凝土灌注樁完成24h后才能開鉆,避免干擾相鄰樁混凝土的凝固。在中途停鉆,應保持孔內具有規(guī)定的水位要求和泥漿比重及粘度,以防坍孔。當停電或發(fā)生機械事故時,錐頭應提出孔外或懸吊孔中,以防塌孔或泥砂沉淀埋住錐頭。當鉆孔深度達到弱風化巖層時,及時通知監(jiān)理工程師予以認可,認可后繼續(xù)鉆進到入巖深度,并同時用探孔器檢查成孔情況,探孔器長度為4~6倍的樁基直徑,在鉆進過程中要伴隨著鉆進深度留取巖樣并做好鉆進記錄,檢測無誤后可用起重機將鉆機移位。
6、護壁泥漿
在鉆孔中,由于泥漿相對密度大于水的相對密度,故護筒內同樣高的水頭,泥漿的靜水壓力比水大。由于靜水壓力的作用,泥漿可作用在井孔壁形成一保護層,防止孔壁坍塌。另外,泥漿還起到浮懸鉆渣、冷卻鉆頭等作用,鉆孔時采用泥漿護壁。其性能要滿足以下要求:a、塑性指數(shù)大于25、小于0.005mm的粘粒含量大于50%;b、相對密度1.20-1.40、粘度22-30pa.s、含砂率≤4%。
7、清孔
當鉆孔深度達到嵌入弱風化巖層2.5倍直徑要求后,開始進行清孔經(jīng)自檢合格后,及時通知監(jiān)理工程師。監(jiān)理工程師對孔深、傾斜度、孔徑、及泥漿性能指標進行檢測,合格后開始吊裝鋼筋籠,吊裝鋼筋籠完成后并在灌注砼前,再次進行孔深的量測,得出的沉淀厚度若大于3cm,進行第二次清孔,符合以下要求后方可灌注砼。
①相對密度1.03-1.10、粘度17-20pa.s、含砂率<2%;
②孔的平面位置偏差群樁:100mm單樁:50mm;
③鉆孔直徑不小于設計樁徑;
④樁的傾斜率不大于1%;
⑤樁長不小于設計樁長;
清孔時孔內水位保持在地下水位或孔外水位以上1.5~2.0m,以防止鉆孔的塌陷。清孔時將附于護筒壁的泥漿清洗干凈,將孔底鉆渣及泥砂等沉淀物清除。清孔工作的質量對樁的承載力影響甚大,必須特別注意當清孔完成后在較短時間內不能灌注混凝土時,暫不要清孔、掏漿,以免減少泥漿對孔壁的壓力造成坍孔。
不得用加深鉆孔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當超出以上質量標準要求時,應調整鉆具進行挽救或返工處理。
8、鋼筋骨架的就位
鋼筋籠制作與安放
鋼筋制作和吊放允許偏差:主筋間距±20mm;箍筋間 距±10mm;骨架外徑±10mm;骨架保護層厚度±10mm;骨架底面高程±50mm。
在鋼筋正式焊接之前,先進行現(xiàn)場條件下的焊接性能試驗,合格后進行正式施工。鋼筋籠的主筋采用閃光對焊,鋼筋籠接長采用電弧焊。大風及雨天現(xiàn)場進行焊接時,采取防風防雨措施,焊接后鋼筋接頭冬季保溫冷卻,其它時間自然冷卻,并避免碰到雨水。
骨架采用整體制作加工,采用吊車施工作業(yè),主筋的焊接接頭必須按規(guī)范要求錯開。
為保證鋼筋籠的保護層厚度,每隔2m對稱焊接四個耳環(huán)。吊裝時,為保證鋼筋籠不變形,避免鋼筋籠在吊裝過程中產(chǎn)生變形,采取在鋼筋籠上設置杉木桿以加強整體剛度。鋼筋籠入孔后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加設槽鋼焊接等,防止灌注砼時鋼筋籠上浮或下落。
制作成型后的鋼筋骨架必須安放在平整、干燥的場地上。存放時,每個加勁筋與地面接觸處都墊上等高的木塊,每組骨架的各節(jié)段要排好次序,便于使用時按順序裝車運出。在骨架每個節(jié)段上都要掛上標志牌,寫明墩號、孔號、節(jié)號、機長、操作手、護筒標高、樁底標高、樁長、鋼筋距護筒頂長度、混凝土頂距護筒頂長。
9、水下混凝土的灌注
灌注水下混凝土前,重新探測孔深,泥漿的回淤厚度,鋼筋籠的偏差,檢驗合格后,開始灌注水下混凝土,導管提前進行試壓,在孔外試拼導管,一端用螺栓將加膠墊的鋼板連接在套管上,一端連接輸風管接頭,先灌入70%的水,然后再輸入4.0kpa的風壓,滾動導管數(shù)次,經(jīng)過十五分鐘不漏水為合格。導管內徑30cm,法蘭盤連接。底節(jié)長4m,其余節(jié)段為1.5m、2m,接頭處設錐形護套,以防提升導管時鋼筋籠掛起,導管下放的長度距孔底0.3~0.4m。
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數(shù)量計算過程
v≥π_d2/4_(h1+h2)+(π_d2_h1)/4
式中: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數(shù)量(m3);
d-樁孔直徑(m);
h1-樁孔底至導管底端間距,一般為0.4m;
h2-導管初次埋置深度(m);
d-導管內徑(m);
h1-樁孔內混凝土達到埋置深度h2時,導管內混凝土柱平衡導管外(或泥漿)壓力所需的高度(m),即h1=hw_yw/yc;
hw-井孔內水或泥漿的深度(m);
yw-井孔內水或泥漿的重度(kn/m3);
yc-混凝土拌和物的重度(取24kn/m3)。
首批混凝土的灌注應使用大料斗,以保證能將孔底泥渣沖擊干凈。料斗的容量應滿足導管的初次埋置深度不小于1.0m的要求和填充導管底部間隙的需要。灌注混凝土開始后,應連續(xù)不斷地進行,混凝土的拌合物應徐徐灌入導管,防止在導管內造成高壓氣囊。在灌注過程中,經(jīng)常探測混凝土頂層的高度并做好記錄,及時提升和拆除導管,導管的埋置深度一般控制在2.0~4.0米。最大埋深一般不大于6m,最小埋深不得小于2m。提升導管時勻速緩慢提升,用力不要過猛,導管始終在孔的中央位置,使導管不卡管、不掛鋼筋籠、不漏水。避免用力過猛將導管拔出混凝土面,杜絕斷樁事故發(fā)生。為防止鋼筋籠上浮,當混凝土面接近鋼筋籠底部1米左右時,應放慢灌注速度。當砼面上升到鋼筋籠底口4米左右時,提升導管使導管底口高于鋼筋籠底口2米以上,即可恢復正常灌注速度。灌注水下混凝土后期,導管上口應高出樁頂或護筒內水面4至6米以上,不允許采取升降導管的方法使混凝土下落。
在整個灌注過程中,施工員、質檢員、試驗員堅守崗位,精心組織施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認真填寫水下混凝土灌注樁施工原始記錄,做好試塊,隨機取樣,同時通知監(jiān)理工程師。
為保證樁頂質量灌注樁的樁頂高比設計標高高出0.8米,多余部分在接樁前鑿除,樁頭鑿除后應無松散、夾泥現(xiàn)象,無偏位和保護層不足等缺陷,以便接柱。